有些小伙伴说,我们的敏捷做了好久,各种会都开的不错,你要不要来看看我们的效果怎么样/p>
有些小伙伴说,你别给我来虚的,什么站会,回顾会,都是形式。我们自己摸索了敏捷的套路,运作的也挺好!
确实,如果敏捷教练光从行为角度要求和检查团队,那么团队通常是会抵触的,因为他们相信“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耗子是好猫!”虽然敏捷教练的很多招式是能够帮助大家抓到耗子的。
那么怎么办呢信以下几点能帮你识别团队只是表面上敏捷,还是真的做的还不错。
01需求池统一
无论是小团队,还是由多个小团队组成的大团队,一个团队应该只面对一个需求池而不是多个。
02需求描述采用用户视角
需求从用户的角度拆分和描述,而不是从技术的角度。这样一条需求完成了,就能够提供价值,甚至是能够上线。
03需求进出顺序一致
需求进入团队的顺序要大体上跟需求从团队出来的顺序是一样的。否则需求的排序就会失去意义,也就无法尽早交付更高价值的东西。这一条看起来简单,实际上是一个综合指标,团队至少要
按需求优先级启动工作;
协作顺畅。团队成员之间或团队之间的依赖和阻碍识别要早,排除要快,等待要少;
互相帮助。如果某个优先级高的需求在中间卡壳了,那么整个团队要想办法快速排除障碍,个人自扫门前雪是不会达成这个效果的。
04需求流转时间短
需求从进入团队到出来的时间越短越好。这一条反映了团队的响应速度。这是一个综合指标,团队至少要
需求拆小;
同时进行的工作少;
风险识别早;
阻碍清除快;
重流动效率,轻资源效率;
工作不过周末(否则白白增加2天时间);
互相帮助。
05迭代完成百分比高
这一条反映团队兑现承诺的可能性。不要求100%,不过80%还是需要有的。这也是一个综合指标,团队至少要
需求拆小;
计划合理(不能不顾过往的能力,使劲儿往迭代里面塞活,寻求心理上暂时的“踏实”);
依赖识别和处理到位;
风险识别和处理到位;
工作流畅。
06迭代速率平稳
这一条反映团队的工作的稳定性,不要求每个迭代速率相同,但要大体在某个中心值上下合理波动。平稳的迭代速率有助于做出更加合理的规划。这是一个综合指标,团队至少要:
人员稳定;
跨职能团队;
互相补位;
工作有节奏;
坚守完成的定义。
说明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