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操作系统的概念
- 操作系统的历史
- 操作系统的特性
- 操作系统的分类
- 操作系统的硬件资源
- 操作系统的界面形式
- 操作系统的运行机理
- 研究操作系统的几种观点
大纲
2.操作系统的作用
- 批处理系统是操作系统的雏形。在此阶段,其他软件也有了相应的发展,如输入输出标准程序、高级语言编译程序、连接装配程序。
1.3 执行系统阶段
硬件方面的两个进展:
- 引入通道
- 出现通道中断主机功能
通道
又称I/O处理机,它具有自己的指令系统和运算控制部件,与处理器共享内存资源。
假脱机(spool):
通道可以首处理器的委托执行通道程序以完成输入输出操作,通道的输入输出操作可以同处理器的运算工作完全并行执行,并在输入输出操作完成时向处理器发出中断请求。
- 执行系统阶段是操作系统的初级阶段,它为操作系统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
2. 操作系统的完善
2.1 多道批处理系统
在当前的程序不能运行时,如果内存中有多道作业可以选择将资源分配给另一个可以运行的程序。‘
优点:将多道程序设计的概念引入操作系统中。
2.2 分时系统
分时系统由一台主机和若干台与其相连的中断构成,用户可以在终端上输入和运行程序,系统采用对话的方式为各台终端上的用户服务。
优点:
便于用户的动态修改和调试,缩短了程序的处理周期。
多道批处理系统和分时系统,前者适用于处理大型科学计算任务,后者适用于处理交互式任务,他们是现代操作系统的两大主要类别。
- 多道批处理系统和分时系统标志着操作系统已经进入完善阶段
2.3 实时处理系统
多道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和实时处理系统是传统操作系统的三大类别,为通用操作系统的最终形成做好了必要的准备。
2.4 通用操作系统
可以同时处理实时任务、接收终端请求、运行成批作业。
三、操作系统的特性
3.1 并发性
并发性是指在计算机中同时存在着多个程序。
3.2 共享性
资源共享是指操作系统与多个用户程序共用系统中的各种资源,这种控制是在操作系统的控制下实现的。
解释:
为了实现这些控制,os肯定是需要一些资源的,但是计算机固定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在程序运行的过程中资源的使用情况是不可预知的,所以os需要对当下的资源使用情况进行监控,以便合适合理的进行进程的调度和资源的分配。
3.3异步性(随机性)
宏观上同时运行的程序有多个,这些程序(连同操作系统程序)是交替执行的。
- 多个程序不可预知的速度前进
- 多个程序间不知道进行何种交叉
- 多个程序多次执行对应的交叉一般不同
并发性必然导致异步性和随机性
3.4虚拟性
虚拟,是利用某种技术把一个物理实体变为若干个逻辑实体。物理实体是实际存在的,逻辑实体是虚化的。
- 虚拟CPU
- 虚拟存储
- 虚拟设备
实际上,操作系统就是一个大的虚拟机,这个大的虚拟机可以通过一层层的虚拟扩充来实现。
四、操作系统的分类
4.1 多道批处理操作系统
- 以脱机操作为标志的操作系统,特别适合与处理运行时间长的程序。
用户程序、数据以及作业说明书合称作业。
- 分时操作系具有3个特性:
- 多路性(多路调制性):一个主机可以同时与多个终端相连。
- 交互性,系统以对话的方式为各个终端用户服务。
- 独占性,每个用户仿佛独占整个计算机系统。
4.3 实时操作系统
系统能够对外部请求做出及时的响应。
- 实时操作系统的2个基本特性:
- 及时性
- 可靠性
4.4 通用操作系统
同时具有分时、实时和批处理功能的os称为general purpose operating system
在通用操作系统中可能同时存在3种任务:实时任务、分时任务、批处理任务
- 任务按照急迫程度进行划分:
- 实时任务
- 分时任务
- 批处理任务
前后台系统:通常将实时任务和批处理结合,或者分时任务和批处理结合。批处理都是后台,前台任务优于后台。
4.5 单用户操作系统
single-user operating system 是为个人计算机所配置的操作系统,主要特点单任务,同一段时间内仅为同一用户服务。
单用户操作系统的设计及实践可以采用多道批处理系统中所采用的技术,如多进程和多线程、虚拟存储管理方式、层次结构文件系统等。
4.6 络操作系统
用于实现 络通信和 络资源管理的操作系统称为 络操作系统network operating system。
- 进行多个处理器的资源管理
- 进行多处理器的并发控制
4.9 集群操作系统
cluster operating system 是建立在局域 络的基础上,是指一种由多台计算机通过软件相互连接组成的并行或分布式系统,可以作为单独、统一的计算资源来使用。
4.10 云计算操作系统
的思想就是把互联 中计算能力比较弱的各个结点统一管理起来,构成一个功能强大的计算机系统。
cloud computing operating system是以云计算、云存储技术作为支撑的操作系统,是云计算后台数据中心的整体管理运营系统,它是架构于服务器、存储、 络等基础硬件资源和单机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等基础软件之上的,管理海量的基础硬件、软件资源的云平台综合管理系统。
4.11 嵌入式操作系统
embedded operating system
- 与一般操作系统相比差别:
- 可裁剪性
- 可移植性
- 可扩展性
嵌入式os一般采用微内核(micro kernel)结构。微内核就是非常小的系统核心,其中只包含绝对必要的操作系统功能(处理器掉地、基本内存管理、通信机制、电源管理),其他功能作为应用服务程序在目态下运行。也有单核结构的嵌入式操作系统,速度快、适应性不如微内核。微内核恰好相反。
4.12 多媒体操作系统
前面说过随着程序的切换,硬件的栈指针是共享的,注意这里虽然说硬件的栈指针是共享的但是并没有提到栈指针只有1个,只不过在硬件实现上每一个当前在运行的进程的栈指针使用的是硬件中的同一个位置控制栈指针。
5.4 特权指令与非特权指令
- system mode/kernel mode/supervisor mode
操作系统运行时所处的状态。
特点:
- 可以执行硬件所提供的全部指令(特权和非特权)
- 利用特权指令可以修改程序状态字。由于机器状态存储在程序状态字中也就是在管态下可以对机器状态进行改变。
- object mode/user mode
一般用户运行下所处的状态
特点:
- 只能执行硬件所提供的部分指令(非特权)
- 一旦在目态下执行特权指令,硬件产生中断,进入os,特权指令的执行将被制止(防止用户有意或无意地侵入系统,从而起到保护系统的作用)
- 保护级别5级:R0~R4,R0最高,R4最低,目前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上都只使用了R0和R4这两个状态,操作系统运行于R0,用户程序运行于R4.
5.6地址映射机构
为了使每个程序的基本单位都能从0开始编址,不能采用物理地址,只能使用逻辑地址。而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到映射基于地址映射机构,它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存储管理方式。
5.7 存储保护设施
硬件提供存储保护设施,当发生存储越界错误或非法存取错误时,硬件的存储保护设施能够立即发现,并触发中断进入管态加以制止。
5.8 中断装置
发现并响应中断的硬件机构称为中断装置。
- 中断装置的2个功能:
- 发现中断:中断发生时能够识别并按照优先级别响应
- 响应中断:将目前运行进程的中断向量PSW和PC压入系统栈,然后根据中断原因到指定的内存单元将新的中断向量取出并送到寄存器中,从而控制转到相应的中断处理程序。
5.9 通道与DMA控制器
- 通道是专门负责输入输出操作的处理器,具有自己的指令系统,可以执行通道程序,完成 CPU 委托的输入输出操作任务。
- DMA(direct memory access,直接存储器存取)是与通道相似的输入输出方式,DMA 控
制器接受 CPU 的委托完成数据在内存与块型设备之间的传输。与通道相比,DMA 控制器相对
简单,没有专门的指令系统,一般一次只能传输一个数据块。
六、操作系统的界面形式
八、研究操作系统的几种观点
- 进程观点
将os看成由若干个可以独立运行的程序和一个对这些程序进行协调管理的核心组成,这些运行的程序称为进程,每个进程完成某一特定任务。 - 资源管理观点
计算机系统中配备多种软硬件资源,这些资源通常是独占型的,即一次只能分配给一个请求者。并发运行时资源使用会发生冲突,认为os是一个资源管理程序,所管理的资源包括硬件资源(处理器、内存设备等)和软件资源(文件、数据等),这种管理策略应该是公平和高效的。 - 虚拟机观点
认为os是一个虚拟机。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