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sco Packet Tracer 实验
这里写目录标题
- Cisco Packet Tracer 实验
-
- 1.直接连接两台 PC 构建 LAN
- 2.用交换机构建 LAN
- 3.交换机接口地址列表
- 4.生成树协议(Spanning Tree Protocol)
- 5.路由器配置初步
- 6. 静态路由
- 7.动态路由 RIP
- 8.动态路由 OSPF
- 9.基于端口的 络地址翻译 PAT
- 10.虚拟局域 VLAN
- 11.虚拟局域 管理 VTP
- 12.VLAN 间的通信
- 13.DHCP、DNS及Web服务器简单配置
- 14.WLAN初步配置
1.直接连接两台 PC 构建 LAN
- 将两台 PC 直接连接构成一个 络。注意:直接连接需使用交叉线.
-
拓扑图中各 PC 配置数据如下:
重庆大学路由器 OSPF 路由配置:
9.基于端口的 络地址翻译 PAT
络地址转换(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被各个 Internet 服务商即 ISP 广泛应用于它们的 络中,也包括 WiFi 络。 原因很简单,NAT 不仅完美地解决了 lP 地址不足的问题,而且还能够有效地避免来自 络外部的攻击,隐藏并保护 络内部的计算机。
NAT 的实现方式一般有三种:- 静态转换: Static NAT
- 动态转换: Dynamic NAT
- 端口多路复用: OverLoad
端口多路复用使用最多也最灵活。OverLoad 是指不仅改变发向 Internet 数据包的源 IP 地址,同时还改变其源端口,即进行了端口地址转换(PAT,Port Address Translation)。
采用端口多路复用方式,内部 络的所有主机均可共享一个合法外部 IP 地址实现对 Internet 的访问,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IP地址资源。 同时,又可隐藏 络内部的所有主机,有效避免来自 Internet 的攻击。因此,目前 络中应用最多的就是端口多路复用方式。
我们仍然使用重庆交通大学和重庆大学两个学校的拓扑进行 PAT 实验。我们需要保证两个学校的路由已经配置成功,无论使用静态路由还是动态路由,以下我们给出完整的配置过程:设定这两个学校的路由器使用 OSPF 协议,模拟交通大学使用内部 IP 地址(),模拟重庆大学使用外部 IP 地址(),两个路由器之间使用外部 IP 地址(),在交通大学的出口位置即广域 口实施 PAT。拓扑图中各 PC 配置数据如下:
?? 请留意重庆大学路由器两个接口及交通大学广域 口的 络配置发生改变,然后配置 OSPF 路由,最后在交通大学路由器的广域 口实施PAT!
交通大学路由器 OSPF 路由配置: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各PC的基本 络配置如下表:
注意
交换机的 STP 协议即生成树协议始终自动保证交换机之间不会出现回路,从而形成广播风暴。
5.路由器配置初步
我们模拟重庆交通大学和重庆大学两个学校的连接,构建如下拓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