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云和私有云的对比和转换

章节

目录

共5500字,可跳读

  1. 趣味科普-虾蟹互换

  2. 私有云同样有底蕴有深度

  3. 私有云转公有云的真难点

  4. 公有云转私有云的真难点

  5. 私有云转公有云的假难题

  6. 公有云转私有云的假难题

  7. 两类云人力侧重的不同

  8. 定制越多越好,集成只是路径

  9. 文末总结


01

趣味科普-虾蟹互换

我将古老均衡的虾比作卖软件的私有云,我将优化极致的蟹比作卖服务的公有云。

  • 虾是一类生物的原始形态,各方能力均衡,在遇到游泳更快的鱼类、咬合力更强的海爬以后,能力从均衡变成了平庸。

  • 部分虾放弃游泳改为爬行,减少了累赘的腹部,主攻多向微操和快速隐蔽,这就是蟹(含帝王蟹等非蟹类)。

生物演化是先有虾后有蟹,行业里也确实是先有私有云后有公有云。

  • 该论点猛然看有点反直觉,但从CPU和硬盘的出货量看,一直到2016年,国内扒掉带宽营收的公有云,实际营收都比不上私有云的腿毛

虾变成螃蟹的过程,被称为“蟹化”。部分螃蟹退化掉腹部又后悔了,又重新长出虾仁,这被称为“去蟹化”。

  • 私有云厂商走到细分领域的极限,都想着改做公有云,实现第二增长曲线甚至完全破局。

  • 公有云经常进军私有化,区别只是做私有化项目还是私有化产品。

寄居蟹走的是一条比较拧巴的演化路线,有点像专有云和定制云。

  • 它的祖先先是借螺壳变成寄居蟹(公有云上的专属云),但是有些寄居蟹长得太大无壳可借,就把自己蟹化成帝王蟹(独立节点定制云)。


03

私有云转公有云的真难点

3.1 公有云用户有备选项,客户可以挑剔技术、品牌和服务。

  • 2014-2016年,当时公有云技术不完善、服务看心情,但客户没得选,只能硬着头皮和公有云厂商共同成长。

  • 现在客户已经有在用的公有云服务,新入场者必须更优秀才能抢单,没有客户愿意跟备选产品共同成长。

3.2 公有云是私有云在产品能力上的升华,主要强化的是服务和运营能力。

  • 私有云软件公司自信服务能力比公有云更好,这是产品经理分不清客户感受和产品效果的区别。

  • 公有云是交学费交出了服务和运营能力,但是具体的从业者个人也只是埋头干活,根本没能力带着经验跳槽。

3.3 私有云产品验收就完工了90%,而公有云产品验收只是服务刚刚开始。

  • 从产品包装来说,签单和验收只是个敲门的价值;

  • 从销售管理来看,收月租比买断资源有更大的流失风险;

  • 从客户服务来讲,客户所有时刻要的服务是相同高标准的。


05

私有云转公有云的假难题

5.1 资源启动规模是个纸老虎,“云上云”是很成熟的服务形式。

私有云厂商做公有云,总担心未见营收先要投入海量资金,而且自家规模太小,会被供应商价格歧视,其实这都是误会:

  • 各公有云和大型IDC都会转租转售IaaS资源,新入局的公有云平台,就算你是做裸金属都可以租赁友商资源。

  • 在每年资源摊销很低时,买资源是8折还是7折区别并不大;当你每年资源摊销上千万时,你就是某云的极限折扣SVIP大客户。

  • 云上云客户是计算机专业用户,对资源质量和性价比的敏感能帮公有云磨练产品,而且双方产研团队能彼此信任比折扣更重要。

5.2 运维难度也是纸老虎,你的公有云“本就不该比友商”难维护。

私有云的主心骨都是老资格研发,对于公有云的故障率早有耳闻和心里打鼓;笔者也算老资格运维了,可以拍胸脯保证这事本来就不难。

  • 大部分公有云是“给加速奔驰的火车换车轮”,软件工程化一直是欠账欠到利滚利,他们做梦都想维护整套清晰定版的公有云软件。

  • 部分公有云的运维团队素质低下到需要省略一万五千字,这才让故障频发笑料迭出;请各位私有云主程序员想想,你们的公有云研发同行里能有很多饭桶,公有云运维也不可能都是技术精英。

  • 最后一个关键点是,公有云不对客户暴露真实平台架构和故障原因,客户只能猜和感受,这让运维故障处理有极大的弹性,甚至只做个简单分区就能减少感受故障频率。

5.3 公有云也不太在意细节产品设计,但要区分清楚细枝末节和关键点。

  • 企业用户的采购决策链是“业务决策人” > “采购决策人” > “技术决策人” > “技术执行人”,越是前序决策人越不在意这些细节体验,所以产品细节打磨真没那么重要。

  • 公有云还有个好处是线上产品随时更新程序和文档,对于产品的表征皮相可以随心修改。


07

两类云人力侧重的不同

在公有云和私有云的虾蟹互换之中,同名角色在不同的产品上有不同的重要性。

市场宣传

  • 公有云产品雷同,打单主攻客户的业务和采购,主要做品牌做案例秀肌肉组大会;

  • 私有云要给客户技术团队留了更大的发言权重,重点看各种指标评测和培训支持。

销售团队

  • 公有云是长周期平稳维护,客户用量波动主要看客户的业务和友商的运气;

  • 私有云项目制加系统集成,客户是分阶段分项目付款,买了不用也无所谓。

售前团队

  • 公有云售前主要关注客户场景兼职关注功能细节;

  • 但私有云售前正好反过来,主攻软件细节兼看客户场景。

售后团队

  • 公有云售后的沟通大于支持,代表公司做服务承诺。

  • 私有云售后是个权威专家岗,类似于老派IOE的原厂权威技术支持。

普通产品经理

  • 任何产品都急需顶级产品高手,现在在讨论普通维持型产品经理。

  • 公有云产品经理更像个项目经理,天天催研发催实施。

  • 私有云产品经理更像文档工程师,画图写文档的次数更多。

普通研发

  • 对于研发高手来说,公有云私有云区别不大,我们只讨论普通研发。

  • 公有云研发团队更大,用的是互联 那套敏捷迭代。

  • 私有云研发更像传统软件研发,老老实实面向功能做瀑布流。

公有云独有团队

  • 公有云需要强悍的运维(比如成哥德田)来给服务可用性兜底;而私有云运维其实就是实施和技术支持。

  • 公有云还需要资源池运营团队,私有云并不需要这一专职工作。


09

文末总结

9.1 我相信未来是美好的。

  • 我个人、我的多位一度人脉都实操过、探索着公有云和私有云的相互转化,所以我写了此文。

  • 私有云本质上是个和云计算强关联的软件,公有云可以通过专有云、总集成商、产品特化、投资并购等方式把私有云逐渐包含进去,而私有云只会得利不会生气。

  • 我相信未来一定是公有云一统天下,但绝对不是坐享其成,这需要和各位共同探索、努力开拓。

  • 我是合格的云计算产品经理,我可以说“细节打磨没那么重要”。

  • 我技术水平靠吃老本也凑合够用,我可以说“公有云技术都有个私有化的亲爹”。

  • 要做私有云就要伺候好客户的运维团队,我这篇随笔解释了私有云运维长什么样。

  • 我在《大企业自建云分析》中,认真分析了这个又像公有云又像私有云的产品。

  • 我从售后角度做客户关系运营,我分析亿元大客户的内部角色构成,都在佐证公有云私有云环境下,客户技术团队到底是什么权责、什么心态、什么目标。

  • 我在文中多次提到老派软件企业和IOE,这是我对云厂商和IOE们的分析对比。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1月11日
下一篇 2022年1月1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