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开发
特点:以人为核心、循环迭代、响应变化……
目的:高质量地快速交付客户满意的工作软件。适应变化,提高开发效率
要求:
1.敏捷对人员的素质要求比较高
2.组织文化必须支持谈判
3.人少但是精干
4.开发人员所做的觉得得到认可
5.环境设施满足成员间快速沟通之需要
6.适用于较小的队伍
核心价值观:
1.个体、交互胜过过程、工具
2.可以工作的软件胜过面面俱到的软件
3.客户合作胜过客户谈判
4.响应变化胜过遵循变化
基本原则:
1.尽早、持续交付有价值的中间软件
2.响应变化,创作竞争优势
3.业务人员与开发人员一起工作
4.团队内部面对面的沟通
5.根据完成了的功能调整工作进度
6.重构代码,保持代码健壮性
7.尽快完成目前已知的需求
方法:
1.极限编程:XP,Extreme Programming。
价值:沟通、简单、反馈、勇气。
原则:快速反馈、假设简单、增量变化、包容变化
完整团队、计划游戏、客户测试、简单设计、结对编程、测试驱动开发、改进设计、持续集成、集体代码所有权、编码标准、隐喻、可持续的速度
强调可适应性,不是可预测性。
重协作、快速和早期软件创建以及有技巧的开发实践。
是一门针对业务和软件开发的规则,他的作用在于将两者的力量集中在共同的、可以达到的目标上。他是以符合客户需要的软件为目标而产生的一种方法论,XP使开发者能够更有效的响应客户的需求变化,哪怕是在软件生命周期的后期。它强调,软件开发是人与人合作进行的过程,因此成功的软件开发过程应该充分利用人的优势,而弱化人的缺点,突出人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作用。极限编程属于轻量级的方法,认为文档、架构不如直接编程来的直接。
应用:版本控制、以开发者为中心、过程驱动
配置标识:标识软件系统的结构,标识独立部件(工作产品),并使它们是可访问的。
目的: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标识系统各部件并提供对软件过程及其软件产品的跟踪能力
配置变更控制:控制软件产品的发布和变更,
目的:确保软件产品质量
配置状态统计:记录和 告变更过程
目的:不间断记录所有基线项的状态和历史,并进行维护
配置审计:验证软件产品的构造是否符合需求、标准、或合同的要求
目的:验证所有的软件产品已经产生并有正确标识和描述,所有阶段的工作产品都一致并满足系统的需求,并且所有的变更需求都已解决。
配置管理计划:
1.管理活动的职责分配;2.管理的资源;3.识别配置项;4.配置项的控制级别(数据项、受控项、基线项);5.配置项的标识与控制;6.基线计划;7.审计计划;8.管理计划
配置管理的主要活动:
1.状态 告;2.基线变更流程;3.审计(物理审计、功能审计);4.管理活动的QA审查;
非直接耦合:主模块的控制、调用
外部耦合:访问同一全局简单变量(非全局数据结构,非参数表传递全局变量信息)
公共耦合:访问同一个公共数据环境(全局数据结构、共享的通信区、内存的公共覆盖区……)
模块内聚
通信内聚:使用了相同的输入数据,或产生了相同的数据输出。多用数据流图表示
偶然内聚:巧合内聚。没有联系;或即使有联系,联系也很松散
正式度:
1.确定职责;2.计划、准备;3.机构清晰;4.后续跟踪
非正式评审:简单桌面检查、临时会议、结对编程评审
正式技术评审:
目标:1.发现错误;2.验证需求;3.符合标准;4.开发方式统一;5.易于管理
包括:走查、审查
形式:会议
评审问题清单:
作用:1.标识问题区域;2.指导改正
指导原则:
主要模式:
2.自顶向下集成:顶层-》低层。深度优先、广度优先
优点:较早的验证了主要的控制和判断点;深度优先,首先验证一个完整的功能;可行性较早得到证实;驱动器费用少;故障隔离
缺点:桩的开发和维护成本高;底层组件的验证被推迟;底层测试不充分;保证加入模块,进行回归测试
适用范围:结构清晰、稳定;高层变化小;低层未定义、经常修改;控制组件风险大;尽早看到功能
3.自底向上集成
优点:早期验证;并行集成;桩工作量少;故障隔离
缺点:驱动工作量大;高层验证推迟,设计错误发现晚
适用范围:低层稳定、变动小;高层变化频繁;低层较早完成
7.基于功能的集成:按照功能的关键程度对组件的集成顺序进行排序,尽早验证关键功能。
优点:系统快速稳定
缺点:风险分析需清晰
阶段:

相关资源:国内领先的在线试衣间软件3D试衣间_github3D试衣间源码-互联 …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