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再看,养成习惯,微信搜索【三太子敖丙】关注这个互联 苟且偷生的程序员。
前言
我的读者好像学生居多,然后大家最近问的比较多的一个话题就是大厂的研发流程,都比较好奇,整个流程是怎么操作的。
我也不多BB了,那下面就跟随暖男的脚步,走进大厂研发流程吧。
正文
我们先看看一个产品有哪些研发流程,帅丙就用自己接触的阿里系的研发流程举例了,这也基本上是互联 大厂的研发流程了,可能细节有出入,但是绝对大同小异。
我问了下字节,多多,腾讯的朋友出入不大,所以还是具有代表性。
需求PRD提出:
这个阶段,产品爸爸会根据第一版聊下来的结果,大致出一个Demo版本的PRD,会画出初版的原型图,并且配上文字说明,所有涉及到的业务,还有交互细节都会罗列出来。
大致就是下图这样:
大家看到的这种操作界面,按钮,图标的各种位置和图案,都是UI在这个阶段设计好的。(我什么都没暗示,不用关注我的B站)
大家敲定后就进入我们开发人员的回合了。
概要设计:
概要设计,这个是大厂程序员需求下来之后基本上都会做的一步,不过看需求大小,可能很多小需求直接就详细设计了,也有啥设计都不用做的小改动,具体需求具体分析嘛。
很多不了解的同学可能会问,需要设计什么呢什么要设计呢/p>
问得好,经常看我文章的都知道,技术是把双刃剑,你用了技术之后你是不是需要列出他的优点缺点,出问题之后的解决方案,还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注意点等等。
这么是为了让你能有把控力,比如你这个需求接入了新技术Es(Elasticsearch)你什么都不管你就是要接入它,你把他开发好了上线了,但是有啥坑你知道么线崩了怎么办/p>
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这是渣男的行径,我们需要负起责任。
这个环节你需要考虑这个需求涉及到哪些服务了,需要新增哪些接口,修改哪些接口,表有现场的还是要新建表,字段要新建么/p>
其实远远不止这些问题,这就是我们做设计的主要原因,也是大家工作里面能成长的途径之一,你以为大佬们的经验是怎么来的/p>
推荐工具:Xmind/ProcessOn
- Xmind官 地址: https://www.xmind.cn
- ProcessOn在线作图地址:https://www.processon.com
ProcessOn是我使用最频繁的工具了,我身边也有很多小伙伴在用,也推荐大家都使用:
这个设计好了,就需要给Leader看,看理解程度,一两次返工是有可能的,如果你像或者像敖丙一样笨的话,是有可能会被打回N次的,这里我得提一下,好好做设计好处大大的有,自己体会。
然后会进行一轮测试用例评审,比如你涉及哪些服务,新增了哪些接口,改了哪些接口,都是要同步出来的,至于为啥/p>
是因为测试会依据这个数据,评估影响范围,方便他写测试用例,后面会提到。
详细设计
小伙伴又要问了啥是详细设计呀帅丙/p>
傻瓜,简单呀,见名知意嘛,概要设计是大概的设计,详细设计是详细的设计。
我们研发的时候整个流程往往很复杂,如果你理解不对直接就写代码,最后容易造成返工,延期,加班,被骂,心情差,回家吵架,离家出走,露宿街头,饥寒交迫,被迫吃野味,然后全国。。。。
看到不做详细设计的后果了吧,其实大家花点时间做详细设计很有必要,你思路完全清晰了,写代码那就是分分钟的事情,不是嘛/p>
那再看看帅丙的一个小设计吧,之前文章中大量的流程图,时序图都来自它,主要是这玩意还是在线的,都不用下载很方便啊。
详细设计的工具我用的就是之前提到的在线作图神器:ProcessOn https://www.processon.com
还是我自己之前设计的一些流程图,大家可以看看:
这个环节也会开会讨论,也是细节的确定,比如他写的是否合理,或者有什么点没考虑到,大家有没有补充的。
接口定义&开发&前后端联调
这个环节其实比较好理解,啥都敲定了,那就开发呗,开发差不多了,就得前后端联调了。
这里有个小细节还是想说一下,一般开发前我们都会提前定义数据类型,接口名称,然后在公司的接口工具上给出链接和参数,方便前端爸爸mock数据。
他总不能等我们后端开发完了,才去开发嘛,这样效率打折扣,所以都是后端先定义好,然后前后端并行开发的。
大家可以看到我列出了我们开发的所有环境。
Tip:日常环境不能由开发人员发布,是因为测试流程比较久,所以不能中断,如果你一直发布会影响测试的效率,在发布期间他们是没办法干活的,而且很多部门涉及相同的服务,你发布还会影响别人。
测试发布之前,在测试群里问问可以发某个服务么,大家觉得不影响,那么就可以发了,懂了吧。
预发环境,也叫灰度环境,这是跟线上数据一样的一个环境,只是只能内 访问,一般这一步是防止很多是因为日常的数据量不够真实,数据级别达不到线上的量级无法测出的bug。
扯远了,联调完了就是代码Review了。
代码Review:
codeReview环节,画一下重点,这可能是整个研发流程中,让你成长最快的一个环节,让组员和Leader Review你的代码,往往他们能给你很多业务上和技术上的建议和意见。
过来人的经验你就说香不香吧,以前老大经常没时间,但是我就是烦着他要Review,后来他说不用review了,但是我还是要组员大佬review,因为我很享受别人对我提建议的时候,这不就是成长,扫盲的好时机嘛。
总之你也不知道会出现什么bug,我看身边的大神也只能用经验避免常见的吭,孰能生巧吧。
发布计划
敲黑板,这个确实是比较重要的环节,这个环节主要是开发同学和前端同学说好一个发布时间,然后制定一个发布计划,为啥要发布计划呢/p>
我们开发一个需求,可能涉及到N个服务,这些服务是有依赖关系的,那就需要打包,比如订单系统,依赖人员系统。优惠券系统,也依赖人员系统,然后订单系统还依赖优惠券系统,是不是有点乱了/p>
我们看图:
一般现在都是自动化发布,界面上点点就好了,记得丙丙大学发布都是进服务器一个个kill进程,替换jar包然后重启。
现在都是分布式的集群,这样发无疑会累死,我之前负责的系统有50多台机器,一般都是4台4台发布。
日志观察&产品第二次验收
一般发布第一批之后不会马上发布第二批,而是观察错误日志,看看是否正常,有时候会发现还是会出现异常情况的,那就保留错误日志,然后回滚。
知道解决了再发布,顺利的话就没啥错误,一口气发完了,看了下时间凌晨了,那发完差不多也得回家了。
一次发布可能涉及服务多的话,真的有可能发布这么久,但是没办法,线上出问题就是掉脑袋的事情。
日志观察一般公司都有错误日志搜集系统,或者自己登录跳板机查看就好了。
没问题,发完之后告诉产品大大就好了。
需求结束
至此基本上一个需求可能就结束了,其实还是很不容易的,短的需求几天,长的需求几个月,中间涂涂改改,BUG,技术难点都是你要面对的,不过没啥大问题,我们技术人嘛皮实能顶。
总结
产品研发流程大家是不是觉得有点复杂,或者觉得很多点有点小题大做了,不瞒你说,刚开始我也这么认为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发现有时候越是这样规范,越是提升了效率,也提升了产品质量。
对自己设计的严苛也会让你的业务能力提升,开发考虑的点也越来越广泛,我想大佬应该都是这样走过去的,那没啥好说的,我们也走。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