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软件工程的焦油坑 来自: 大徐
一身一身的冷汗啊
来自: 铁观音加枸杞
这本书看了已经一半多了,就看完的这些部分说点自己想说的。开始看的时候,还是很轻松很调侃的在看老外大牛们的囧事。可是越看越发现这个项目里的很多扯淡的事情其实每天都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冷汗啊,一身一身的出,想想以前的很多事情,那真是不停的后怕。
做技术的人,尤其是对技术痴迷的人,遇到一个问题首先想到的不是用户的体验,而是自己在技术上的快感。好像不用点什么新鲜的技术就对不起客户似的。其实呢实客户懂什么叫P2P吗什么叫SOA吗什么叫AJAX吗些其实都不是用户关心的。用户关心的是什么户关心的只是实现!只要能实现客户的业务需求,那用什么技术用什么方式真的有很大关系吗nbsp;
在国内做项目,尤其是政府项目,都是关系先行。这种形式其实在某个方面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好处的。其实大家仔细想想如果每个项目都按照合同的约定来完成的话,我们有几个项目是可以收到钱的们又有几个项目是可以不失败的nbsp;
客户是上帝。可是我们真的是把客户作为上帝,还是把我们自己的技术欲望作为上帝了呢nbsp;
终于把这本书看完了,大牛们的项目也终于失败了。看到后期一直在想一个问题。程序员到底是建筑工人还是艺术家nbsp;
现在,国内受印度软件外包模式的影响,认为程序员就是建筑工人。一个完整的程序建立过程就是一栋建筑的构建过程。可是在实际过程呢们永远无法准确估计进度,就像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个巧克力是什么味道。
“好,没问题,月底肯定能完成!”
“哦!出了点小问题,再有一个礼拜吧
“程序已经发到测试部了!有没有问题问测试吧!”
“哦!这个我们没有考虑到等等吧,我们尽快!”
“什么什么时候说过这个问题啊
工程进度!像成了一个谜,而且是一个永远无法破解的谜!无法估计,无法考核。程序员总在认为自己的工作不是在累砖和泥!认为自己在从事一个艺术品,可是谁听说过艺术品还有规定工期和逻辑性的nbsp;
所以问题还是绕回到最初,我们到底是在干什么是为谁在做nbsp; ——————————————————————————————————————-
外国大牛也不过如此
来自: 庄表伟
花了一周的时间,看完了《Dreaming in Code》(梦断代码),看得我心潮起伏。对里面那帮家伙的评价也起起落落。最终的结论是:外国大牛也不过如此。
别看他们名头那么响,做了那么多超有名的项目,实际的能力(软件开发能力与项目管理能力)看来相当有限。感想很多,想到一点说一点吧。
1、以前有一篇文章叫“谦卑的程序员”,有这么一段话:“优秀的程序员很清楚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他对待编程任务的态度是完全谦卑的,特别是,他们会象逃避瘟疫那样逃避‘聪明的技巧’”。但是,那些所谓的大牛,却一点的不知道这一点。一开始他们就决定要做一个桌面软件,然后打算用python+wxWidgets来实现。到后来我才知道,这帮家伙居然一个都不懂python的桌面开发。那个他们伟大的梦想——要打通所有的数据间的隔阂——究竟意味着多少技术难度,他们心里也一点数都没有。总之,这些“大牛”,让人想到的是自我感觉良好的“半瓶醋”。他们的目标太伟大了,这是我在看到这本书的中段的时候的体会。技术要最新潮的,软件要革命性的,要平台化以支持插件的,用户体验要最好的,代码要开源的,唯独工期是不确定的。越是伟大的目标,越是需要强有力的风险控制能力。再引用一遍范总的格言:“欲望不要超过能力”。而他们,就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能力严重不足。
2、一个team中,牛人太多了!如何才能良好的合作呢们永远在开会,却始终议而不决,大家都是管过“大团队”的。要他们几个人合作起来Coding,就太难了。
3、还有一个证明他们不是“大牛”的证据是,他们缺乏技术决断力,那几年里流行起来的很多技术,他们都有随波逐流的冲动。比如他们尝试过RDF 来描述数据;尝试过Python的ZOPE;憧憬过P2P(但是他们的团队里没有一个懂P2P的);企图从wxWidgets转到Mozilla的 XUL。。。怎么说呢样的摇摆和见异思迁,简直是典型的初哥的作风。真正的大牛,对于技术的趋势,以及如何在项目中运用,心中都自有判断的。
4、据说Chandler 1.0也正式发布了,我去下载了一个,希望能够有惊喜发生~~还是奇慢无比,根本就不具备实用价值!
5、如果是我来做这个项目的话,首先就不会在这么多个方面同时冒险。其次,在项目开始之前会先安排一个技术可行性的研究阶段。最重要的一点,我会早点把不称职的“大牛”开走。
相关资源:蓝梦软件BestRecoveryForOracle碎片级数据恢复软件-Oracle工具类…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