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未知同行——敏捷开发中的反馈与反复

文 / 殷亮 理性王国的失意者 在古希腊的托勒密( Claudius Ptolemaeus )所构想的体系里,人类在宇宙内被指派到了一个中心位置,太阳围绕着地球朝升暮落、日复一日。一直到 400 多年前,哥白尼亲手将以天之骄子自居的人类从这一显赫的位置上驱逐下来。在 1858 年前,人类也一直认为自己是万物之灵,凌驾于自然规则之上,较其他生命高出一等。然而达尔文跑遍大半个世界后却告知我们:我们又错了,我们犯下了一种对宇宙的不虔诚罪。同样,在软件业诞生以来的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我们曾试图将编程与工业生产等同起来,高喊软件工程化与软件科学化,但时间再一次证明了我们的无知。 人类对于自己知道什么及未来会发生什么,总是过于乐观。因为人是这样一种动物—他们活在未来,行动在现在,靠着对未来的预测来决定当下的行动。关于未来,我们确有所知,但实际上也就“仅此而已”。然而却总有一种企图将一切置于理性王国之上的倾向,在灵魂深处挥之不去。也正是这种对不确定性的厌恶和对预测能力的盲目自信,使软件开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只能黯然深陷于瀑布流程的炼狱之中。

我的思想应向我指示我正站在何处,但不该向我透露我将前往何方。我爱对未来的无知,不愿因焦急和对未来预先付出的代价而毁灭。 ——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2年3月9日
下一篇 2012年3月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