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sco Packet Tracer 实验
-
- CPT 软件使用简介
- 直接连接两台 PC 构建 LAN
- 用交换机构建 LAN
- 交换机接口地址列表
- 生成树协议(Spanning Tree Protocol)
- 路由器配置初步
- 静态路由
- 动态路由
- 动态路由OSPF
- 基于端口的 络地址翻译 PAT
本部分实验共有 15 个,需使用 Cisco Packet Tracer 软件完成。
CPT 软件使用简介
请使用上面的参考链接 1 ,了解和熟悉 CPT 软件的使用。
已完成。
直接连接两台 PC 构建 LAN
将两台 PC 直接连接构成一个 络。注意:直接连接需使用交叉线。
进行两台 PC 的基本 络配置,只需要配置 IP 地址即可,然后相互通即成功。
各PC的基本 络配置如下表:
机器名 | IP | 子 掩码 |
---|---|---|
PC0 | 192.168.1.1 | 255.255.255.0 |
PC1 | 192.168.1.2 | 255.255.255.0 |
PC2 | 192.168.2.1 | 255.255.255.0 |
PC3 | 192.168.2.2 | 255.255.255.0 |
问题:
- PC0 能否 ping 通 PC1、PC2、PC3 /li>
- PC3 能否 ping 通 PC0、PC1、PC2 什么/li>
- 将 4 台 PC 的掩码都改为 255.255.0.0 ,它们相互能 ping 通吗什么/li>
- 使用二层交换机连接的 络需要配置 关吗什么/li>
答:
- PC0 能ping通 PC1,不能 ping通PC2、PC3。
用 PC0 访问(ping)PC1:
生成树协议(Spanning Tree Protocol)
交换机在目的地址未知或接收到广播帧时是要进行广播的。如果交换机之间存在回路/环路,那么就会产生广播循环风暴,从而严重影响 络性能。
而交换机中运行的 STP 协议能避免交换机之间发生广播循环风暴。
只使用交换机,构建如下拓扑:
路由器配置初步
我们模拟重庆交通大学和重庆大学两个学校的连接,构建如下拓扑:
问题:
现在交通大学内的各 PC 及 关相互能 ping 通,重庆大学也类似。但不能从交大的 PC ping 通重大的 PC,反之亦然,也即不能跨子 。为什么/p>答:使用ping功能时,本地PC会首先查询本地的ARP地址映射表,如果目的IP不在ARP缓存中,则受限会查询ARP映射表。这里的是一般路由器,没有三层交换路由功能,本地电路查询ARP映射表的时候,会发出一个MAC层目的地址为路由器MAC地址的ICMP数据包,路由器收到ICMP数据包之后,经过地址过滤,发现目的IP地址不是其路由器的子 ,则会将此ICMP包抛弃,不会发出ARP查询包进行ARP地址查询。所以不能ping通。
静态路由
静态路由是非自适应性路由协议,是由 络管理人员手动配置的,不能够根据 络拓扑的变化而改变。 因此,静态路由简单高效,适用于结构非常简单的 络。
在当前这个简单的拓扑结构中我们可以使用静态路由,即直接告诉路由器到某 络该怎么走即可。
在前述路由器基本配置成功的情况下使用以下命令进行静态路由协议的配置:
交通大学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重庆大学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
查看路由表你可看到标记为 S 的一条路由,S 表示 Static 。
至此,这些 PC 能全部相互 ping 通!动态路由
动态路由协议采用自适应路由算法,能够根据 络拓扑的变化而重新计算机最佳路由。
RIP 的全称是 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距离矢量路由的代表(目前虽然淘汰,但可作为我们学习的对象)。使用 RIP 协议只需要告诉路由器直接相连有哪些 络即可,然后 RIP 根据算法自动构建出路由表。
因为我们模拟的 络非常简单,因此不能同时使用静态和动态路由,否则看不出效果,所以我们需要把刚才配置的静态路由先清除掉。
清除静态路由配置:
- 直接关闭路由器电源。相当于没有保存任何配置,然后各接口再按照前面基本配置所述重新配置 IP 等参数(推荐此方法,可以再熟悉一下接口的配置命令);
- 使用 no 命令清除静态路由。在全局配置模式下,交通大学路由器使用:no ip route 192.168.3.0 255.255.255.0 192.168.2.2,重庆大学路由器使用:no ip route 192.168.1.0 255.255.255.0 192.168.2.1 。相当于使用 no 命令把刚才配置的静态路由命令给取消。
交通大学路由器 RIP 路由配置:重庆大学路由器 RIP 路由配置:
查看路由表你可看到标记为 R 的一条路由,R 表示 RIP 。
至此,这些 PC 也能全部相互 ping 通!
动态路由OSPF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是一个内部 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简称 IGP), 用于在单一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AS)内决策路由。OSPF 性能优于 RIP,是当前域内路由广泛使用的路由协议。
同样的,我们需要把刚才配置的 RIP 路由先清除掉。
清除 RIP 路由配置:
- 直接关闭路由器电源。相当于没有保存任何配置,然后各接口再按照前面基本配置所述重新配置 IP 等参数
- 使用 no 命令清除 RIP 路由。在全局配置模式下,各路由器都使用:no router rip 命令进行清除
交通大学路由器 OSPF 路由配置:重庆大学路由器 OSPF 路由配置:
查看路由表你可看到标记为 O 的一条路由,O 表示 OSPF 。
至此,这些 PC 能全部相互 ping 通!基于端口的 络地址翻译 PAT
络地址转换(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被各个 Internet 服务商即 ISP 广泛应用于它们的 络中,也包括 WiFi 络。 原因很简单,NAT 不仅完美地解决了 lP 地址不足的问题,而且还能够有效地避免来自 络外部的攻击,隐藏并保护 络内部的计算机。
NAT 的实现方式一般有三种:
静态转换: Static NAT
动态转换: Dynamic NAT
端口多路复用: OverLoad
端口多路复用使用最多也最灵活。OverLoad 是指不仅改变发向 Internet 数据包的源 IP 地址,同时还改变其源端口,即进行了端口地址转换(PAT,Port Address Translation)。
采用端口多路复用方式,内部 络的所有主机均可共享一个合法外部 IP 地址实现对 Internet 的访问,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IP地址资源。 同时,又可隐藏 络内部的所有主机,有效避免来自 Internet 的攻击。因此,目前 络中应用最多的就是端口多路复用方式。
我们仍然使用重庆交通大学和重庆大学两个学校的拓扑进行 PAT 实验。我们需要保证两个学校的路由已经配置成功,无论使用静态路由还是动态路由,以下我们给出完整的配置过程:设定这两个学校的路由器使用 OSPF 协议,模拟交通大学使用内部 IP 地址(192.168.1.0/24),模拟重庆大学使用外部 IP 地址(8.8.8.0/24),两个路由器之间使用外部 IP 地址(202.202.240.0/24),在交通大学的出口位置即广域 口实施 PAT。
拓扑图中各 PC 配置数据如下:
重庆大学路由器接口配置如下:
以太 口:交通大学路由器 OSPF 路由配置:
文章知识点与官方知识档案匹配,可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 络技能树首页概览22471 人正在系统学习中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