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清华新任教授张亚勤,现在只想做成这一件事

张亚勤3.0,是在2019年3月15日那一天官宣的。

当时百度董事长李彦宏发出的全员信,震惊了所有人:百度总裁张亚勤,将在6个月后正式退休。

在同时公开的感谢中,张亚勤自述将开启自己的3.0人生,三件事——科研教学、慈善公益,以及陪伴家人。

其后,2019年最后一天,亚勤3.0中提到的第一件事启动:受聘清华大学,担任「智能科学 」讲席教授,牵头组建清华智能产业研究院(AIR),面向第四次工业革命,以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物联 和类脑智能为关键的技术突破方向,打造世界顶尖的创新研发平台。

紧接着,他的大牛老友们,马维英、赵峰,纷纷加入战队。

但关于上述这一切,并非没有令人好奇之处。

要点

从百度退休,其实计划已久。

清华诚意让我感动,退休消息一出,邱校长就联系我,“希望你来,怎么做都行”。

马维英赵峰加入享计划后一拍即合,无需“劝说”。

一个机构可以做成什么样子,就看最初那几个人是什么样子。

任何一个研究机构,一旦用数字去当指标就开始走偏了。

我们现在所处技术周期,是数字智能、物理智能和生物智能三者交融的周期。

疫情读书感悟:一百年前发生的三件事,正在用其他方式重演。

人终归是 会性动物,见面无法替代,交流是基本面,依然相信全球化趋势。

应对变化,唯有成为永恒学习。AI时代,连机器都在学习。

我不是虎爸,基本不批评小孩,家庭教育在于信任和陪伴。

谈退休:其实计划已久

量子位:您从百度退休,让人觉得很突然。

张亚勤:可能只是看起来突然,但其实我计划已久。

当年(2014)Robin邀请我加入百度,我们是多年好友,也出于对百度技术信仰的认可,所以我答应了。

但那时候心里就有预期,用5年来做好百度的工作。

最后我从百度退休,是五年零三周。

量子位:什么时间点真正动念/strong>

张亚勤:大概2018年年底,当时新的技术和业务我认为已经到了一个程度,我可以离开的程度。

包括自动驾驶、云计算、芯片,量子计算等一系列新技术和业务,布局和组建完成,都到了一个我认为可以慢慢抽身的时候。

还有关键的一点,新的领军人物都起来了,可以接手这些事。

让我想去实现心里一直都有的那个情怀

量子位:不退休无法展开/strong>

张亚勤:在3.0的生活里,我不想把太多时间花在运营上。

在百度也好、微软也好,公司业务运营都很花时间。

特别是百度,管业务、产品,还有技术,要在第一线做很重的运营工作。

所以我希望在3.0里,少一些运营性工作,多一点思考、布局、战略、育人和科研,让步子稍微慢点。

谈清华:诚意让我感动

量子位:3.0中的学术这件事,为什么是清华/strong>

张亚勤:我希望打造一个智能产业研究院的想法已久, 必须和高校密切合作,最后选择清华,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机构在北京的话,高校科研资源也好,我个人生活半径也好,都相对便利。

第二很重要的因素,是清华从校长到院系的诚意。

量子位:求贤若渴/strong>

张亚勤:我退休消息一发布,清华邱勇校长就联系到我,2星期后,邱校长就和副校长&教务长杨斌一起约我见面

邱校长真的表达了无限诚意,他对我打造一个智能产业研究院的想法特别支持,说希望你来,怎么做都行,基于清华的平台,资源,和全球的影响力,更好的达成目标。后来又前前后后谈了至少五次。车辆与运载学院院长杨殿阁也多次联系——实际上,第一时间跟我联系就是殿阁,他当天看到我退休的 道,给我写了很长的微信,令我很感动。

量子位:也有最好的科研资源/strong>

张亚勤:是的,这是第三点:

可以和各个院系配合。清华有全球一流的计算机大学科,车辆与运载学院,电子系、自动化系、信息学院,还有生命科学都很强。

人工智能需要跨学科的思维和合作。

量子位:各方面资源都很好。

张亚勤:清华的好处是这些学科,都处于领先位置,水平很高,还有很多著名学者。

学生也很优秀,上两周我刚招了3个博士生,一个比一个优秀。而且今年,最好的博士生都留校了

量子位:也符合技术演进和历史发展趋势/strong>

张亚勤:大趋势上,我认为这三大行业会持续影响未来五十年以上。

我认为我们现在所处的技术周期,是三个智能的融合。

数字智能、物理智能和生物智能。

数字智能,是完全数字化的推进;物理世界的数字化,我讲了很多年,产业升级、产业互联 都是指向这个;生物世界的数字化,越来越多指向人脑和生物的交叉研究。

实际上,AIoT物联 就是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接口,生物计算就是数字世界和生物世界的接口。

而且最重要的是,一切刚刚开始。我们(中国)在之前的工业革命中都是参与者,这次有机会成为某些领域的领导者。

量子位:只做这三个还是出于聚焦/strong>

张亚勤:已经不那么聚焦了,要是完全基于个人兴趣,那我肯定只做一个。

但即便如此,我们也很明确,核心是为三大领域提供中间的、横向的AI技术、平台、模块和算法。

因为你是产业研究院,就是希望用核心技术为产业服务,让技术成为产业推动力。

而最基础的理论、框架,十分重要,但可以放到清华院系来做,包括现在就有院系做得很好了,我们不必再重复造轮子。

量子位:人数规模上的精,是出于导师精力上考量/strong>

张亚勤:我是觉得人数太多之后,第一个会发散。

第二,做核心技术不需要那么多人。如果做产品需要人多,那就转换到外部去。

做核心研究,现阶段就是小而精,不需要依靠规模效应。

量子位:会有时间上的预期吗/strong>

张亚勤:有,但现在我还不愿意给出一个量化目标对外发布。

在我启动的时候,有一个大的目标,而真正管理展开,有小目标,但这个小目标不是每月每季度完成什么,而是像你跑马拉松,一定会经过哪些。

国内很多科研,习惯把论文数量当成目标,但就可能为了目标而忘掉了出发点。

包括技术成果转换中,有独角兽公司可以孵化出来,就是靠技术驱动的那种独角兽公司。

量子位:现在可以预见的过程中的挑战是什么/strong>

张亚勤:大家的思维必须聚焦。聚焦在做大事上,我就害怕团队开始后做点小项目、搞一两个解决方案……那样就做偏了。做小项目是很容易的,但一直保持在少而大的事儿上很难。

另外,不要太急功近利、功利化。刚才说唯论文、专利,不是完全不考虑论文和专利,但一定是要权衡工作的真实价值与我们的大目标是否一致。

我在其中的角色,就是不断提醒大家,聚焦在我们大目标上。

量子位:导师身体力行来保证方向/strong>

张亚勤:这是一部分,另外就是机制上,拒绝那些短平快的项目,要拿就拿重要项目,可以是企业的、国家的,也可以是 会公益项目。

谈教育:机器都在学习,人类更应该学习

量子位:对遭遇如此大疫情面临毕业的年轻人,有什么建议吗/strong>

张亚勤:这一代确实不容易,有些没找到工作,有的找到工作又没了, 有些找到工作在家里办公。

我最近给哥伦比亚大学工程学院有个毕业生演讲,围绕热力学第二定律中的“熵”——它表示动态系统中的混沌程度(Chaos),我给了三个方面的建议:

第一,在数据爆炸和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成为具备强适应能力的学习者。在瞬息万变的技术行业中,五年前学到的知识大多已无用处。

最有价值的学习能力,是从繁杂噪音中分别信 的能力,是从众多数据中提取“熵”的能力。

我有一个行之有效的习惯,每天早上花10分钟,找出对我而言最新的发现或最重要的3件事情,当天来学习。

第二,要拥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进入现实世界,会自然而然的开始被“打磨”,去遵循已有的趋势,融入他人。

所以我希望年轻人保持自己的尖锐、棱角和与众不同。当我与年轻工程师面聊时,我期待他们的观点、他们的“熵”、他们鲜活的想法,这些远比圆滑、打磨、“正确”要重要得多。

第三,无论做什么事情,要秉承道德和人性。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将道德作为追求真理的灵魂。大约同一时期,伟大的中国哲学家孔子把人性的“仁义”作为 会结构的基础。

在截然不同的文化下,两位伟大思想家所见略同,并非巧合。今天,当我们面临更多选择、迷茫和诱惑时,这一点就变得更加重要。技术是中立的,但创新者是有使命的。技术是工具,但技术人员是为人类服务的。

量子位:以好奇和学习,应对变化/strong>

张亚勤:2017年我给南方科技大学毕业生演讲,就表达过做永恒的学习者, 应对变化。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数据和信息都在爆炸性的增长,每年产生的新数据是有史以来产生的数据的总和。5年前学的静态的知识80%没用,重要的是动态的学习能力。

曾经有教育学者说过,“教育就是把学到的知识忘记后所剩下的东西”。

其实在大学学到的不重要,怎样学更重要。人工智能时代,机器都在学习,人类更应该学习。

量子位:但不要焦虑/strong>

张亚勤:我给的另一条建议就是人生是赛场,不是战场。

人生是比赛,通过竞争,把所有选手的潜力、实力和能力充分激发出来,最后大家都是winner。

而不是战场,非要你死我活,把对手置于死地。没有底线,大家都是loser。

人生是一个没有终点的赛场,永远都在起跑线上。

我是清华新任教授张亚勤,现在只想做成这一件事

?’?’ ? 追踪AI技术和产品新动态

喜欢就点「在看」吧 !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9月19日
下一篇 2020年9月1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