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年出生,她们如今都是985大学博士生导师

26岁,不少人博士苦读的年纪,她们就当上985高校博士生导师……

是个人的天资出众是时代的难得机遇/p>

湖大博导李晟曼,学于华中科技

李晟曼,1994年出生,17岁考上华中科技大学。

目前,她已入职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担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评级为B。

15年本科毕业之后,李晟曼顺利直博,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师从吴燕庆教授。

李晟曼的研究方向,主要聚焦于纳米材料生长、微纳电子器件加工制备、新原理器件制备与测试,以及电路设计与集成。

这一 告甚至还引起了台积电的关注,可见研究之广泛影响力。

除此之外,李晟曼在博士期间,在光电集成与纳米制造领域发表10余篇SCI论文,也曾多次在如美国物理学会会议等国际大会上作口头 告。

读博期间,李晟曼还是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据知乎 友、李晟曼本科同学介绍,李晟曼一直以来十分刻苦。其导师吴燕庆教授严格对待学生,要求论文必须在顶会期刊上发表,才能拥有毕业资格。

因此,李晟曼的日常工作强度非常大,经常做实验到半夜

这项研究首次通过超低频拉曼光谱方法和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建立了宏观堆积模式和原子堆积顺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实验和理论结果揭示了在不同的结构对称性和自旋极化状态下,对于少层2D材料而言,会出现不同的层间耦合行为。

这一新的见解为使用堆叠少层二硫化钼材料的自旋电子学制造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以这样的学术成绩,2018年,夏娟在23岁之际——普通人本科毕业的年纪,顺利拿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凝聚态物理博士学位。

同年,她入选电子科技大学“校百人计划”,作为海外高端人才被全职引进。

但这位年轻博导养成背后,实际也并非完全一帆风顺。

根据夏娟的演讲,博士研究刚满一年的时候,夏娟觉得自己并没有找到正确的科研方法。

也有 友感慨,这是智慧与美貌并存啊。

但在折射出的光环背后,也不乏质疑声,有些还颇为尖锐:

当然,也有 友看起来知晓更多制度内情,认为不应该轻下论断:

湖南大学:

而电子科技大学的「百人计划」培育项目规定,受聘者直接按教授职务聘任。

「百人计划」七年项目受聘者,不具有成电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在聘期内,国内申请的受聘者按特聘研究员职务聘任,海外申请的受聘者根据业绩条件可按特聘教授或特聘研究员职务聘任。

所以如此形势和机遇,如果你有志于科研,有志于象牙塔的环境,那也值得相信明天会更好。

正值又一批新生入学之际,或许依然会有各种关于专业、对口和出路的段子,比如生化环材等「劝退」专业的自嘲。

但现在站到聚光灯下的代表——夏娟和李晟曼,又都是相关方向和赛道上的。

你说呢/p>

参考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7485168/answer/1344734024

https://mp.weixin.qq.com/s/u6M7IpeOHED0tb6btdehzg

http://www.iffs.uestc.edu.cn/info/1027/1815.htm

21考研的QQ群,有很多大学的计算机考研/软件考研资料,欢迎加入

群 是 954288959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7月13日
下一篇 2020年7月1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