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质量的定义
质量是多维的概念,包括:实体、实体的属性和对实体的观点。《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术语》对质量的定义是“反映实体满足明确的和隐含的需要的能力的特性的总和”。《软件工程产品评价》中这样定义的:“实体特性的综合,满足明确或隐含要求的能力”
3.2测度与度量
一个实体的质量好坏是需要测量的,而测试就需要首先建立质量指标体系或质量模型,然后使用特定测量方法才能实施测量。测度的运用是建立测量方法的依据,也是解决软件质量测量的关键。
测度是把数字和符 分配给现实世界实体的属性,根据明确定义规则来定义它们Fenton【FEN91】。软件工程中使用的“独立”有多种含义,在软件质量中用于测量的一种量化的标度和方法即为“测度”,而名词的“度量”用来指测量的结果。
3.3软件质量模型
从测量的角度看,影响软件质量的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可直接测量(如每个功能点的错误)和间接度量(如可用性、可维护性)。
McCall质量模型,集中在软件产品的三个重要方面:操作特性(产品运行)、承受可改变能力(产品修订)、新环境适应能力(产品变迁)
3.4标准的发展
国际软件工程标准化组织将软件“产品评价”与“产品质量”分为两个标准,“产品评价”注重软件质量评价的支持和评价过程;“产品质量”注重软件本身的质量度量模型。
软件质量评价的基本部分包括:质量模型、评价方法、软件的测量和支持工具。
3.5GB/T18905产品评价
3.5.1GB/T18905基本组成
。GB/T 18905.1 《软件工程 产品评价》第1部分 概述
。GB/T 18905.2 《软件工程 产品评价》第2部分 策划和管理
。GB/T 18905.3 《软件工程 产品评价》第3部分 开发者用的过程
。GB/T 18905.4 《软件工程 产品评价》第4部分 需方用的过程
。GB/T 18905.5 《软件工程 产品评价》第5部分 评价者用的过程
。GB/T 18905.6 《软件工程 产品评价》第6部分 评价模块的文档编制
3.5.2 评价者用的过程(GB/T 18905.5)
1、开发者用的过程
2、需方用的过程
3、评价者用的过程
3.5.3 关于评价支持
1、策划与管理
GB/T18905.2为策划和管理部分,包含对软件产品评价的支持功能的需求和指南。这些支持与策划和管理软件评价过程及相关的活动有关,包括组织内评价专业知识的开发、获取、标准化、控制、转换和反馈。
2、评价模块
GB/T18905.6为编制评价模块的文档提供指南。这些模块包括质量模型的规范(即特性、子特性和相应的内部或外部度量),与模型计划的应用有关的数据、信息和与模型的实际应用有关的信息。
3.5.4通用评价过程
软件产品的一般评价过程是:确立评价需求,然后,规定、设计与执行评价
3.5.5评价需求
1)评价中间产品质量的目的
。决定(是否)接受分包商交付的中间产品;
。决定某个过程的完成,以及何时把产品送交下个过程;
。预计或估计最终产品的质量;
。收集中间产品的信息以便控制和管理过程。
2)评价最终产品质量的目的
。决定(是否)接受产品;
。决定何时发布产品;
。与相互竞争的产品进行比较;
。从众多可选的产品中选择一种产品;
。使用产品时评估产品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决定何时增强或替换该产品。
3.5.6 确定要评价产品的类型
要评价的中间或最终软件产品的类型取决于所处的生存周期的阶段和评价的目的。
3.5.7质量之间的关系
将软件的内部质量属性与外部质量需求联系起来是十分重要的,使得开发中的软件产品(中间和最终的软件产品)的质量特性可以根据最终系统使用质量需求来进行评估。内部质量的值很低,除非有证据表明它与外部质量有关。
3,5.8 规定质量模型
软件评价所用的质量模型通常代表软件质量属性的总体,这些质量属性用特性和子特性的分层树结构进行分类。该结构的最高级由质量特性构成,最低级由软件质量属性构成。GB/T16260.1提供一个通用模型,它定义了6种软件质量特性,包括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可维护性和可移植性。
软件产品的内部质量属性 是软件产品的可测量的性质,这些性质影响产品满足明确和隐含要求的能力,可以用一个或更多的属性来评估一个特定的软件质量特性或子特性。
3.5.9规定评价
1)选择度量
质量特性的定义方式不允许对它们进行直接测量。需要建立与软件产品特性相关的度量。与某个质量特性相关的每个可量化的软件内部属性和每个可量化的软件外部属性,与其软件环境惊醒相互作用,能被确立为一种度量。
质量可以随环境和应用度量的开发过程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区别,用于开发过程的度量应与用户观点的度量有关,因为从用户视角出发的度量是至关重要的。
2)测量的种类
评价有两个主要目的:确定问题以便解决问题;与可替代的产品进行比较,或对照需求比较产品质量。
3)确定度量评价等级
可量化的特征可以用度量质量的方法进行定量的测量。其结果是,将测量值映射到某一标度上。这个值本身并不表示满意的等级,因此,这一标度必须根据需求的不同满意度级别分为不同的范围。
4)确定评估准则
软件质量需求规格说明应使用定义良好的、适当的质量模型来表示。
3.6GB/T16201.1产品质量
3.6.1基本组成
。GB/T 16260.1 《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第1部分 质量模型
。GB/T 16260.2 《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第2部分 外部质量
。GB/T 16260.3 《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第3部分 内部质量
。GB/T 16260.4 《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第4部分 使用质量度量
3.6.2 标准概述
1、标准的变化
国际上对ISO 9126进行了修订,保留了原来的6个软件质量特性,定义了一个通用的质量模型,并给出了度量的例子,与原标准相比,其主要区别在于:
. 质量特性中增加了使用质量特性;
. 质量度量分为外部度量、内部度量和使用质量度量;
. 子特性作为标准的一部分,在原版标准资料性附录中的子特性基础上增加了一些;
. 删除了评价过程内容(已在ISO 14598中进行了说明);
. 与ISO 14598的内容基本协调。
2、标准之间的关系
GB/T 18905.1概述是产品评价标准的总则,GB/T 16260的评价过程与度量是遵循GB/T 18905的。
3.6.3 标准的范围
本标准中定义的质量模型使用实例是:
. 确定需求定义的完整性;
. 确定软件需求;
. 确定软件设计目标;
. 确定质量保证准则;
. 为完整的软件产品确定验收准则。
3.6.4质量模型框架
1、软件质量特性与度量
. 质量特性和子特性
. 外部度量
. 内部度量
2、质量途径的
新版GB/T 16260 的用户质量要求包括:在特定的试用环境和条件下对使用质量的需求,而在规定外部质量和内部质量的特性和子特性时也可以使用这些需求。
软件产品 质量可以通过测量内部属性,或者测量外部属性,或者测量使用质量的属性来评价,目标就是使产品在特定的使用环境和条件下具有所需的效用。
过程质量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而提高产品质量有助于提高使用质量,因此,评估和改善过程是提高产品质量低的一种手段,而评价和改进产品质量是提高使用质量的一种方法。同样,评价使用质量可以为改进产品提供反馈,而评价产品则可以为改善过程提供反馈。适当的软件内部属性是获得所的所需外部特性的先决条件;而适当的外部特性是获得使用质量的先决条件。
软件产品质量需求包括内部质量、外部质量和使用质量的评估准则,以满足开发者、维护者、需求方以及最终用户的需求。
3、产品质量和生存周期
内部质量、外部质量和使用质量的观点在软件生存周期中是变化的。
在软件生存周期的不同阶段存在着关于产品质量和相关度量的不同观点。
1).用户的质量要求
可按使用质量的度量、外部度量或内部度量来规定质量需求。当验证产品时,这些由质量规定的需求应作为准则使用。
2).外部质量要求
3).内部质量要求
内部质量需求是从产品的内部观点来规定必须的质量水平。内部质量需求用来规定中间产品的属性,包括静态的和动态的模型、其他的文档和源代码。内部质量需求可用作不同开发阶段的验证目标。
4).使用质量
使用质量是从用户观点出发,来看待软件产品用于特定环境和条件下的质量,它测量用户在特定环境中达到其任务目标的程度,而不是测量软件自身的性质。
5).外部质量
外部质量是从外部观点出发的软件产品特性的总体。它是当软件执行时,更典型地使用外部度量在模拟环境中,用模拟数据测试时,所被测量和评价的质量。
6).内部质量
内部质量是从内部观点出发的软件产品特性的总体,内部质量是针对内部质量需求被测量和评价的质量。
3.6.5 外部质量和内部质量的质量模型
外部质量和内部质量的质量模型软件,其质量属性划分为6种特性(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维护性和可移植性),并进一步细分为一些子特性。
1、功能性
功能性是指当软件在制定条件下使用时,软件产品满足明确和隐含要求功能的能力。
. 适合性
指软件产品为制定的任务和用户目标提供一组合适的功能的能力。
. 准确性
指软件产品与一个或更多的规定系统进行交互的能力。
. 互操作性
指软件产品与一个或更多的规定系统进行交互的能力。
. 保密安全
指软件产品信息和数据的能力,以使未授权的人员或系统不能阅读或修改这些信息和数据,但不拒绝授权人员或系统对它们的访问。
. 功能性依从性
指软件产品依附于同功能性相关的标准、约定或法规以及类似规定的能力。
2、可靠性
. 成熟性
指软件产品避免因软件中错误的发生而导致失效的能力。
. 容错性
指软件发生故障或者违反制定接口的情况下,软件产品维持规定的性能级别的能力。
. 易恢复性
指在失效发生的情况下,软件产品重建规定的性能级别并恢复受直接影响的数据的能力。
. 可靠性依从性
指软件产品依附于同可靠性相关的标准、约定或规定的能力。
3、易用性
. 易理解性
指软件产品使用户能理解软件是否合适以及如何能将软件用于特定的任务和使用环境的能力。
. 易学性
指软件产品使用户能学习它的能力。
. 易操作性
指软件产品使用户能操作和控制它的能力。
. 吸引性
指软件产品吸引用户的能力。
. 易用性依从性
指软件产品依附于同易用性相关的标准、约定、风格指南或规定的能力。
4、效率
. 时间特性
指在规定条件下,软件产品执行其功能时,提供适当的响应和处理时间以及吞吐率的能力。
. 资源利用性
指在规定条件下,软件产品执行其功能时,使用合适的数量和类型的资源的能力。
. 效率依从性
指软件产品依附于同效率相关的标准或约定的能力。
5、维护性
指软件产品可被修改的能力。修改可能包括修正、改进或软件适应环境、需求和功能规格说明中的变化。
. 易分析性
指软件产品诊断软件缺陷或失效原因,以及判定待修改的部分的能力。
. 易改变性
指软件产品使指定的修改可以被实现的能力。
. 稳定性
指软件产品避免由于软件修改而造成意外结果的能力。
. 易测试性
指软件产品使已修改软件能被确认的能力。
. 维护性依从性
指软件产品依附于同维护性相关的标准或约定的能力。
6、可移植性
. 适应性
指软件产品无需采用有别于为考虑该软件的目的而准备的活动或手段,就可能适应不同的制定环境的能力。
. 易安装性
指软件产品在指定环境中被安装的能力。
. 共存性
指软件产品在公共环境中同与其分享公共资源的其他独立软件共存的能力。
. 易替换性
指软件产品在环境相同、目的相同的情况下替代另一个制定软件产品的能力。
. 可移植性依从性
指软件产品依附于同可移植性相关的标准或约定的能力。
3.6.6 使用质量的质量模型
使用质量是从用户角度看待的质量,其属性分为4种,有效性、生产率、安全性和满意度。
1)、有效性
指软件产品在指定的环境下,使用户获得满足准确度和完整性要求的规定目标的能力。
2)、生产率
指软件产品在指定的使用环境下,使用户可使用与获得的有效性有关的合适数量资源的能力。
3)、安全性
指软件产品在指定使用环境下,获得可接受的对人类、事务、软件、财产或环境有害的风险级别的能力。
4)、满意度
指软件产品在指定使用环境下,使用户满意的能力。
3.7软件测试国家标准
略
相关资源:ExWinner成套 价软件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