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写在前面
掐指算算,掐头去尾还有半年就要结束我的研究生生活了。翻看自己整个博客,每一篇都记录了自己跌跌撞撞的轨迹。
犹记得研一时,由于gap一年导致丧失学习能力,计算机视觉课程大作业发布后在宿舍楼走廊里气的痛哭,代码不会,文献看不懂,每天都在自怨自艾。研一下学年,在自己决定躺平的时候,被老师“拽”起来委以重任,靠着自己幼稚的倔强自尊一点一点爬到半山腰。到现在仍然无法确定自己是否是成功的,或者说有没有达到我理想中的成功。但是这么多年我只验证了两件事:一是只要我想做我一定可以做好。一是我能为我所有的决定买单。
煽情分割线结束:
其实就是想直接总结成文字版的东西,省下每来一个学弟学妹就要重新在说一遍的时间(就是懒)。
1 时间线
以我自己为例我是2020年09月入学:
- 202009-202101研一上学年:上课:最优化、数值分析、自然辩证法、工程伦理、毛中特、计算机视觉(灰度分割、X射线、三维点云)、科技论文写作、Matlab(最后大作业)
- 202103-202107研一下学年:上课+竞赛:水下目标检测比赛、实践课
- 202109-202201研二上学年:开题+科研:开题答辩很重要(第二年奖学金占比重)——8月-10月,11月结束开题开始找小论文创新点
- 202203-202206研二下半年:小论文:撰写小论文中英文、投稿、录用
- 202206-202208研二暑假:实习:实习点技能树。英语和行政等其他感兴趣技能。
- 202209-202212研三上半年:中期+找工作:硕博连读在夏季,11月可申外校。工作:互联 提前批678,秋招金8银9;国企央企91011
- 202301-202306研三下半年:毕业
2 事例详解
以时间线为例,顺着将每个阶段需要做的事详细解释:
基础课:数学的最优化和数值分析其实目的都是求最优解,最重要的是矩阵迭代;计算机视觉是视觉课的基础(其实研究生选课思路就是事少分高就行了,因为涉及到奖学金评选,比重为50%以上)。
分高要点:
- 尽量别缺勤;
- 大作业 告卷起来,页眉页脚封面;
- pre等答辩要不卑不亢,条理清除;
- 政治类的开卷字迹工整,内容充实;
- 数学类的考试课需要做书后习题,历年卷纸,以及老师画的重点题型,不会也要写上去公式别空。
3 “新手村任务”
“新手村”任务时开题之前重要的一步,与研一上课同时进行。分为以下步骤:
- 阅读文献:查找文献、阅读文献、总结文献。
阅读文献意义:是了解当下你所要研究的方向的一个进展,查阅他人的方法是否能为自己所用,以及从他人的方法中是否产生对自己研究方向的一些见解。
查找文献和阅读文献的具体方法已在文献阅读方法中罗列。
科研界有句俗语嘛——“日度文献300篇,不会科研也会编”,足以看出文献的重要意义。阅读文献需要循序渐进,可将方向相关文献查找10篇近五年SCI高区高IF文献,前3篇一周一篇,将每句话用人话翻译。中间三篇一天一篇,最后三篇就可以做到知道如何截取自己需要的内容了。总计耗时1个月。
中文文献主要分为硕博论文和期刊论文,检索途径是中国知 (天临N年,知 无人不知)。中文文献可以更快一些入门。 - 总结文献:
1.Xmind——思维导图:可总结综述(中文:国内外现状,英文:related work);还可按文章方向,内容,方法,实验,意义,效果做总结
2.CSDN,有道云笔记,Onenote,知乎,github——在线总结:总结完的笔记可以联 ,永远不会丢失。
3.总结英文中比较专有性的名词,比如细粒度、比如全局捕获,这些句子可以用作积累
4 开题 告
开题算是整个研究生阶段承前启后的一个“里程碑事件”吧,开题成绩占第二年奖学金评审的45%,比重非常大,而且由于答辩时分组,导致即便你是小组第一名成绩但放到整个学院会出现成绩仍然不高的情况,这就需要做好多重准备。
开题组成成分:开题是由开题 告+开题PPT+开题答辩组成
开题 告的撰写:
- 优先借阅师兄师姐的开题 告
- 满足学校基本要求格式,页眉页脚行间距
- 参考文献+国内外综述里的引用:使用文献管理器Endnote、zotero,引用以上角标的格式存在
- 注意错别字和的地得的使用
- 相应部分的撰写方法已标注在开题 告注意事项中
开题PPT的制作:
以我个人开题PPT为例:
- 时间限制:我们但是要求开题答辩限制为8分钟,我个人语速较快,因为准备的东西较为丰富,15-20页的ppt是最为合适的,可根据自己的语速,和内容进行增减调节。
- 目录:选题背景(1page)——研究现状(3p,正常是1p,可根据自己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加或者减少)——研究内容(10p根据自己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加或者减少)——前期工作(2p)——预期成果(2p)
选题背景
P1 由于我是专业硕士,我会从工程背景而不是理论背景来分析问题——工程背景需要考虑实际应用,先由国家政策入手(智慧海洋:法条和文件佐证),在逐步细化,形成逆推过程。
思考过程:我是研究目标检测的,那我为什么要研究目标检测,因为我想解决水下捕捞问题,人工成本太大了,那我就想使用水下机器人,水下机器人搭载视觉感知系统,而视觉感知系统是水下机器人重要的一环,多妙啊,一个逻辑闭环出现,即海洋强国——水下机器人——水下声光探测识别技术——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水下小型生物检测。一个非常强有力的背景出现。
研究现状
P1-2 这块没啥好说的就是国内外现状/Related Work/Survey…这种综述类的东西,我个人认为ppt中比较直观的表现形式就是数轴图和树状图。最后使用一句话总结:你的方法和前任比好在哪,他们的不好在哪,即你的贡献是什么。
P3 需要总结一下当前你所研究的领域有哪些难点与痛点最好以图片的形式展示,随后引出研究目的(1句话)
研究内容
P1 研究思路框架图:要区别于技术路线图,主要围绕待解决问题
P2 研究内容:开题 告中研究内容简化版
P3 技术路线图:主要是解决问题的概要方法
P4-10 各部分研究内容相应的解决方法
前期工作&预期成果&工作计划
前期工作是老师比较看重的一点,可以说前期工作直接决定了开题成绩的高低
- 有比赛列比赛,有项目列项目,有论文列论文(非常重要的前提是与自己研究内容相关,尽量找到与自己研究内容相关的那部分)
- 实在什么都没有,可以将自己读过的论文以综述的形式列出来区别于之前的研究现状,近几年的顶会顶刊,一定要与自己的研究方向相关。
- 预期成果就是“画大饼”的过程,记得不能画的太离谱
- 工作计划最好以甘特图的形式出现,会比时间计划更为直观。
5 实习
关于实习一般放在研二下的暑假里,一般为期3个月。只是最近几年需要“长点心”看是不是打白工和浪费青春。由于这几年就业形势不太好,很多大厂实习生直接转正的机会比较少,这个时候就需要想清除——为什么实习。而不是为了实习去实习。
以我个人为例(以下是我实习全过程的一个心路历程,不具有普适性):
我是在2022年5月中旬这个时间点开始投递实习简历,正常大厂投递实习的时间应该更早些,有需要可关注各个厂的招聘信息。由于时间点的特殊(特殊在封校三个月迫切想相出校,以及小论文到了投稿阶段学校事宜暂告一段)只考虑了本地的一个厂子。考虑本地也是因为我只想留在本地企业,本地有三家我比较感兴趣的厂子:BBA,NEUsoft还有siasun。简单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选择了BBA。原因有三:
- BBA是中德合资,有良好的英语环境
- BBA有全城班车,我可以实现WLB
- BBA饭好吃(是真的)
- 泡在全英环境下,英语无论是口语还是听力都有很大提升。
- 接触了除自己干了这么多年专业以外的事情,比如人际交往、供应链管理底层知识
- 交到了一群朋友,一个大组的实习生总是很容易成为好朋友、饭搭子,她们觉得我的研究生身份很厉害,我觉得他们待人接物办事能力很厉害,每天都在取长补短。
- 收获一张实习证明
劣:
- 就是传说中的“打白工”“浪费时间”,因为BBA转正名额很少几乎没有,即便转正后工资也非常少,BBA组织架构非常稳定,几乎没有上升空间,适合跳槽回来。
- 组里有的同事比较喜欢KTV,CPU,这个应该很多公司都喜欢干这种事
- 实习工资较低125/d,本硕同价。不同岗位工作量不同。作为一个有想法的硕士生,不建议来这“吃苦”。
关于实习因人而异,还是要想好,自己有没有需求,以我个人两段车企实习经验来看,我以后应该不太会去车企行业了。
6 小论文
以下以我个人小论文准备为例:

文献积累和找创新点的思路都在这里了。
软件
- Latex——Overleaf
- EndNote/Zotero
- 亿图/Visio/Origin
- Quillbot/DeepL/Grammarly
小论文类型
- Survey/Review
- Article
- Letters/Conference
小论文结构
- Title
- Abstract+Key Words
- Introduction
- Related work
- Methodology
- Experiments
- Conclution
查阅小论文
- CCF分类
- CVPR/AAAI/ECCV当年会议
- IEEE Xplore
- Web of Science
- 知 (EI)
7 奖学金&竞赛&杂七杂八(仅供课题组信息学院师弟师妹参考)
7.1 奖学金(2020版)
比例:信息学院奖学金覆盖率是80%,其中一等奖学金是40%,二等40%。
金额:一等奖学金是和学费抵消(学硕8000,专硕10000),二等奖学金是学费抵消一半。
国家奖学金:硕士20000元,按名额分配。
命名奖学金:有企业赞助的奖学金1000-10000不等,按名额分配。
第一年(新生奖学金):按考研成绩分配,推免生直接一等奖学金。
第二年(研一结束):加权换算。课业成绩53%,科研成绩(由论文,竞赛,专利及其他)34%,德育美育成绩13%。
第三年(研二结束):加权换算。开题成绩45%,科研成绩42%,德育美育13%。
以上一学年经验看,研一结束那年的国家奖学金是最好评的,只要成绩高,就可以。德育美育一般是班干加分比较多。第二年参加活动基本上不加分。
7.2 竞赛
研究生阶段不想本科阶段那样,会对比赛重视。需要转换一下思想,不过,仍然有很多竞赛是可以参加的。可以参照NEU星级竞赛评分表。
- 全国水下机器人大赛(湛江赛&大连赛)-目标检测线上赛
- 挑战杯、互联 +等创新创业类竞赛
- 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
- 蓝桥杯竞赛
7.3 杂七杂八
写提纲的时候想起来有一些杂七杂八要说,但是现在想着想着突然忘了,以后再补充一下吧。或者标黑或者更新在手册2中。
文章知识点与官方知识档案匹配,可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OpenCV技能树OpenCV中的深度学习图像分类11270 人正在系统学习中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