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之路-42]:目标系统 – 系统软件 – Linux下的 络通信-2-无线局域 WIFI原理、WIFI与3G/4G/以太 /蓝牙的协议转换

目录

第1章 无线局域 WIFI概述

1.1 无线局域协议在TCP/IP协议栈中的位置

1.2 无线局域概述

1.3 无线局域 的不足

第2章 无线 卡

第3章 无线 WIFI AP

3.1 WIFI AP概述

3.2 WIFI 络

3.3 无线路由AP的硬件组成

第4章 WIFI与其他协议的转换

4.1 WIFI局域 与以太局域 的协议转换

4.1 WIFI局域 和蓝牙 络的协议转换

4.2 WIFI局域 与3G/4G转换器


第1章 无线局域 WIFI概述

1.1 无线局域协议在TCP/IP协议栈中的位置

 备注:

(1)WIFI和以太 都是局域 协议

(2)WIFI协议与以太 协议是并行的,属于LLC + MAC层 + 物理层协议。

(3)WIFI并不是以太 协议栈的物理层。

(4)WIFI与以太 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必须通过IP层代理才能进行。

1.2 无线局域概述

WLAN是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的简称,指应用无线通信技术将计算机设备互联起来,构成可以互相通信和实现资源共享的 络体系。

无线局域 本质的特点是不再使用有线通信电缆将计算机与 络连接起来,而是通过无线的方式连接,从而使 络的构建和终端的移动更加灵活。

它是相当便利的数据传输系统,它利用射频(Radio Frequency; RF)的技术,使用电磁波,取代旧式碍手碍脚的双绞铜线(Coaxial)所构成的局域 络,在空中进行通信连接,使得无线局域 络能利用简单的存取架构让用户透过它,达到“信息随身化、便利走天下”的理想境界。

当前,无线局域 广泛用于家庭和办公室。

(1)当采用有线光信 时,为有线光纤以太 。

(2)当采用有线电信 时,为有线双绞线以太 。

(3)当采用无线电磁波信 时,为无线WIFI无线局域 。

在无线局域 WLAN发明之前,人们要想通过 络进行联络和通信,必须先用物理线缆-铜绞线组建一个电子运行的通路,为了提高效率和速度,后来又发明了光纤。当 络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人们又发现,这种有线 络无论组建、拆装还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重新布局和改建,都非常困难,且成本和代价也非常高,于是WLAN的组 方式应运而生。

WLAN起步于1997年。当年的6月,第一个无线局域 标准IEEE802. 11正式颁布实施,为无线局域 技术提供了统一标准,但当时的传输速率只有1~2 Mbit/s。随后,IEEE委员会又开始制定新的WLAN标准,分别取名为IEEE802.11a和IEEE802. 11b。IEEE802. llb标准首先于1999年9月正式颁布,其速率为11 Mbit/s。经过改进的IEEE802. 11a标准,在2001年年底才正式颁布,它的传输速率可达到54 Mbit/s,几乎是IEEE802. llb标准的5倍。尽管如此,WLAN的应用并未真正开始,因为整个WLAN应用环境并不成熟。

WLAN的真正发展是从2003年3月Intel第一次推出带有WLAN无线 卡芯片模块的迅驰处理器开始的。尽管当时的无线 络环境还非常不成熟,最为发达的美国也不例外。但是由于Intel的捆绑销售,加上迅驰芯片的高性能、低功耗等非常明显的优点,使得许多无线 络服务商看到了商机,同时11 Mbit/s的接入速率在一般的小型局域 也可进行一些日常应用,于是各国的无线 络服务商开始在公共场所(如机场、宾馆、咖啡厅等)提供访问热点,实际上就是布置一些无线访问点( Access Point,AP),方便移动商务人士无线上 。

第六代无线 络技术(IEEE 802.11.ax)由Wi-Fi联盟正式命名为Wi-Fi6(2.4GHz)和Wi-Fi 6E(6GHz) [6]  。该标准为无线局域 的IEEE标准(WLAN)802.11.ac的下一代,该标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高密度场景中每个区域的吞吐量,如办公室、购物中心和住宅公寓。相较于802.11.ac,802.11.ax的标准速率提升了37% [7]  ,吞吐量提升300%

1.3 无线局域 的不足

无线局域 的不足之处:无线局域 在能够给 络用户带来便捷和实用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缺陷。无线局域 的不足之处体以下几个方面:

(1)性能。无线局域 是依靠无线电波进行传输的。这些电波通过无线发射装置进行发射,而建筑物、车辆、树木和其它障碍物都可能阻碍电磁波的传输,所以会影响 络的性能。

(2)速率。无线信道的传输速率与有线信道相比要低得多。无线局域 的最大传输速率为1Gbit/s,只适合于个人终端和小规模 络应用。

(3)安全性。本质上无线电波不要求建立物理的连接通道,无线信 是发散的。从理论上讲,很容易监听到无线电波广播范围内的任何信 ,造成通信信息泄漏。

第2章 无线 卡

无线 卡(英文名称:Wireless 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缩写为WNIC)是一种终端无线 络设备,它能够帮助计算机连接到无线 络上,例如WiFi或者蓝牙。换句话说无线 卡就是帮助你的电脑连接到无线 的一个装置,但是有了无线 卡也还需要一个可以连接的无线 络,因此就需要配合无线路由器或者无线 AP 使用。

(1)WIFI 射频芯片

  • 天线与高频电磁波的发送
  • 无线射频调制,无线以太 物理层(射频)
  • 数模转换与模数转换

(2)WIFI基带芯片以及对应的协议栈

  • WIFI物理层:OFDM调制、多路复用、编码、调制
  • WIFI MAC层:MAC层帧(不是以太 MAC层帧)
  • WIFI LLC层:无线链路控制

WIFI基带协议栈通常由WIFI芯片厂家提供。

(3)主机:Linux或Windows操作系统

  • WIFI驱动程序与Linux协议栈:之间交换的IP数据包,而不是以太 MAC层帧 
  • WIFI驱动程序与基带芯片:WIFI MAC层的帧,payload为IP数据包。
  • 操作系统:Linux TCP/IP协议栈
  • 应用程序:用户空间程序.

WIFI驱动通常由WIFI芯片厂家提供,由设备厂家进行修改、与自身系统的集成等。

第3章 无线 WIFI AP

3.1 WIFI AP概述

无线AP(Access Point):即无线接入点,它用于无线 络的无线交换机,也是无线 络的核心。无线AP是移动计算机用户进入有线 络的接入点,主要用于宽带家庭、大楼内部以及园区内部,可以覆盖几十米至上百米。无线AP(又称会话点或存取桥接器)是一个包含很广的名称,它不仅包含单纯性无线接入点(无线AP),同样也是无线路由器(含无线 关、无线 桥)等类设备的统称。

3.2 WIFI 络

3.3 无线路由AP的硬件组成

(1)QCA9588是高通的SoC芯片

  • 内部集成了主频为700MHz的CPU
  • 内部集成2.4GHz频段的无线管理模块(基带+射频)
  • 可支持802.11g(Wi-Fi),并连接到了3路外置的射频前端模块,也就是说2.4GHz支持3根天线。
  • 内部集成以太 控制器:负责与以太 交换机的连接。

(2)QCA9880 WIFI基带+射频芯片:

  • 通过PCIe连接5GHz频段的无线管理模块(基带+射频)
  • 可支持802.11ac(Wi-Fi 5),也连接到了3路外置的射频前端模块,也就是说5GHz也支持3根天线。

(3)以太 交换机

  • 10M/100M/1G端口
  • 连接PC机或QCA9588内部集成的以太 控制器

(4)有线和无线之间转换的路由

  • 必须通过SOC中集成的CPU芯片中的代理软件完成。
  • SOC中集成的CPU芯片中的代理软件完成以太 MAC层协议与WIFI MAC层协议的转换。
  • 详解:WIFI局域 与以太局域 的协议转换

第4章 WIFI与其他协议的转换

4.1 WIFI局域 与以太局域 的协议转换

(1)WIFI协议栈:三层:

  • WIFI 物理层(RF)+ 基带
  • WIFI MAC层
  • WIFI LLC层

(2)以太 协议栈:二层

  • 以太 MAC层
  • 以太 物理层

(3)协议转换的代理程序(CPU)

  • 负责在以太 协议栈和WIFI协议栈进行转换。
  • 它们之间交换的数据为:IP数据包(不是MAC层帧)
  • 协议转换的代理程序可以通过串口或PCIe与WIFI、以太 模块相连

4.1 WIFI局域 和蓝牙 络的协议转换

(1)WIFI协议栈分位三层:

  • WIFI 物理层(RF)+ 基带
  • WIFI MAC层
  • WIFI LLC层

(2)蓝牙协议栈

  • 蓝牙物理层
  • 蓝牙MAC层
  • 蓝牙数据链路层L2CAP
  • SDP/RFCOMM
  • PPP

(3)协议转换的代理程序(CPU)

  • 负责在蓝牙协议栈和WIFI协议栈进行转换。
  • 它们之间交换的数据为:IP数据包(不是MAC层帧)
  • 协议转换的代理程序可以通过串口或PCIe与WIFI、蓝牙模块相连

4.2 WIFI局域 与3G/4G转换器

文章知识点与官方知识档案匹配,可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CS入门技能树Linux入门初识Linux24962 人正在系统学习中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9月11日
下一篇 2022年9月1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