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如何改变

自控力极差的人如何自救/strong>

自控力如何改变
  **可我们不是原始人,我们进化出了更高级的控制单元,所以我们学会了计划,学会了为达成长期目标放弃短期利益。**但原始的那部分大脑并没有消亡,它依然在时刻争夺着身体的控制权,促使我们孜孜不倦的寻求即时的满足感。
  所以你明白了吗什么在认真学习时,忽然会冒出“学这么久了,看一集美剧吧!”的念头;为什么晚饭吃了不少,睡前还是管不住自己伸向零食的手;为什么你打开手机想要背单词,却鬼使神差的戳开了微博;这些的本质都是原始大脑在作怪。
  好了,看到这里,你意识到敌人的存在了,即大脑的原始部分;你也意识到它惯用的伎俩——即时满足感。但这还不够,要打败它,你得掌握科学的武器,也就是习惯的原理。
  05
  习惯的原理
  习惯的养成,依赖于四个部分:触机(cue)、惯性行为(routine)、奖励(reward)和信念(belief):
  **触机:**即触发习惯的原因,你可以想象成手枪的扳机,按下扳机,子弹就打出去了。习惯的触机有很多,可能是时间、地点或场景。
  你早上刷牙的触机是起床这个动作;去吃午饭是因为时间到了(额,好吧,还有肚子饿了);有人习惯睡前刷微博,那么触机可能是你躺下来盖上被子。触机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决定习惯好坏的,是它引发的惯性行为。
  **惯性行为:**之所以叫惯性,是因为它是无意识的,比如一打开电脑就先上 看看娱乐新闻;比如睡前一定要刷一下朋友圈。
  在建立新习惯的过程中,我们的自制力,就用于修正那些引起拖延的旧行为,将其替换为新的惯性。在更正坏习惯时,你需要格外留意引发它的触机,同时关注自己的行为,不断提醒自己不要重蹈覆辙。
  这一步是最消耗时间和精力的过程,可能要与旧习惯反复拉锯,因为良好惯性行为的建立不仅需要有自制力去克服旧的行为,还需要在行为结束时获得正向的反馈,也就是下面要说的“奖励”。
  **奖励:**这是习惯养成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往往被人们忽略。为什么坏习惯容易养成且难以改变为它们的奖励往往即时而明显:打游戏、刷 页、吃零食这些哪个不是这样习惯难以形成,也恰恰因为短期的奖励不够明显。
  背单词、健身、练书法这些行为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到效果,有些人天生能从过程中获得精神激励,但很多人不行,那我们需要人为的赋予自己奖励:比如记录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时不时发个微博鼓励下自己、达成一些小目标时吃顿好的庆祝下等等(啊喂也不要暴饮暴食啊!)
  
关于奖励,稍稍多说几句。
  诸如学习、健身这种事本身是有点反人性的,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快速建立正向奖励机制呢个展开能写两本书……我这里就不赘述了,只想提供一种思维:积极的、开放性的、成长性的思维。即多去看看那些享受学习、享受健身的人是怎么做到这些事情的,尝试去学习他们的方法,把目光放在积极面上,而不是怀疑自己能力不行,觉得自己做不好。
  **此外,强化你的“信念”有助于你获得精神上的正反馈。信念: 这是支撑你建立习惯的内在动力:**你想要每天背单词,是为了干掉英语考试;你想要学会弹吉他,是为了能在各种晚会上一显身手;你想要规律饮食、早睡早起,是为了身体健康;你想要健身减肥,可能是想俘获女神(男神)的芳心。
  总之,你是想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信念能让你你在养成好的习惯时获得精神上的正向反馈,同时,你的信念越强烈,就越能忍受改变过程中的痛苦与反复。
  明白了这些,可以更好的帮你建立习惯,而关于如何建立习惯,有太多的技巧,诸如远离诱惑、分解目标、建立记录和反馈机制……多得能写出一本书。我这里想说点心态上的东西,也是我在踩了无数坑后,用斑斑血泪换到的重要经验:
  06
  三点心态
  1. 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
  真的,大家都是普通人,承认这一点没啥可耻的。
  拿我最喜欢的肌肉模型举例子吧,我始终觉得,建立习惯也好,培养能力也好,都跟锻炼肌肉是一码事:你今天只能举30斤的哑铃,下周你最多举35斤,你不能说明天我就要举60斤。
  同样的,如果你之前从没去过健身房,不要指望刚开始一周能去三次,更科学的计划,是从一周去一次做起;如果你之前沉迷游戏,一周打七天,不要指望明天就能戒掉它,科学一点的目标,是下周只打六天。
  **承认自己一口气吃不成个胖子,敢于面对现实,也是成熟的标志之一,**不是吗积极心理学》中的建议是:对于一般人,一个月能建立一到两个习惯就很不错了。不要太贪心,你真能做到,一年下来至少养成12个习惯,你能够爆掉大多数人了。
  允许自己失败,允许自己休息,在此之上,我特别想强调的是:对自己少一些苛责,多一些鼓励。
  2. 少一些苛责,多一些鼓励
  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太过于强调严格自律和自我批评,却很少教我们如何鼓励自己。太多人放弃改变,是因为在反复的失败后,用批评和苛责扑灭了自己内心的火种。
  我大学最堕落的两年,深受这种思想所害,最后让我走出来的,不止是不甘堕落,更是每次失败后,像对待朋友,有时甚至是像对待小孩子一样,鼓励自己,哄自己:
  “这周计划锻炼三次,只锻炼了一次事,也比不锻炼强吧,是不是计划不合理周试试两次吧!”
  “今天计划要学的又没学完,下午还刷了两个小时 页……没关系,比昨天好啦!昨天刷了大半天好嘛!”
  计划失败了,大多数人会羞愧、会痛苦、会责骂自己,但少有人去安慰自己,告诉自己:“没关系,你是个普通人,你总会有脆弱的时候”;少有人像鼓励朋友一样鼓励自己,跟自己说:“加油,还有机会,来!想一想下次怎么可以做得更好”。
  真的,在与欲望和弱点搏斗的过程中,我们大多数时候是没有队友的,你只有自己给自己打气。
  有人担心过多的自我安慰会让自己松懈,所以我要强调的最后一点,是行动。
  3. 行动起来,从现在开始
  无论你苛责还是鼓励自己,最后引发改变的,是行动
。想做什么,现在就开始做吧,不要等到以后。在我的认知中,90%的“明天再说”等于“明天就忘” 。
  想看书的,今晚睡前就拿起来,哪怕只看一页;想锻炼的,今天就蹦跶起来,哪怕只是一组4分钟的燃脂训练;想学画画的,今天就画起来,哪怕就画一个水杯。
  只要你做了,无论多少,你都是在行动,都是改变,而如上一点所说:再微小的改变,都值得褒奖。
  就像虽然90%的人看了这篇文章,过两天还是会忘记。但我觉得吧,不要紧啦,大家都是普通人嘛,别苛责自己,至少这么长的文章,你都快看完了,对不对还是很棒哒!而且看了这篇文章本身,就是“从现在做起”的体现啊!
  你看,学以致用嘛,我就是这么看得开……
  最后,送一句我爱极了的话给大家:
  Incremental change is better than ambitious failure.(逐步的改善好过雄心勃勃的失败。)
  07
  后记-为什么要写这篇文字
  我曾是一个学渣,很渣很渣的那种:
  我背着笔记本去图书馆,却刷了半天的 页,又看了半天的电影,晚上我把自己骂一顿,决定明天好好学习,结果第二天又故态复萌;
  我曾整天翘课打游戏,晚上通宵到早上7点,睡到中午1点,起来吃碗泡面,下午继续打,这样循环了一个多学期。我不是没有想过改变,但每一次下定决心后的热血,都持续不到三天,很快就会陷入计划失败-> 自责 -> 重新计划-> 计划失败的恶性循环。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以为自控力是限制自己进步的最大阻碍,我痛恨没有毅力的自己,觉得这辈子没啥出息了。直到后来,见了很多很多人,读了很多很多书,我才明白以前很多对于自控、习惯和效率的理解都是错的。在那以后,我慢慢摆脱了诸如自控失败、拖延症这类问题的困扰,变成了别人眼中的“学霸”;我找到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每天过得忙碌而有意义。
  而为了达到今天的状态,我走了太多太多的弯路,我也看到太多人,跟我掉进同样的坑里,想要爬出来,却因为力气用错了地方而徒劳无功。
  即使是寒假计划失败这样一件看上去很小的事,背后却隐藏着太多的学问,它们分散在不同的书与课程里,没有足够经历的人,难以一窥全貌,结果就是反复的掉进坑里,在爬坡的过程中耗尽了心力,最终放弃了自己。
  我常常想,如果当年有人告诉我正确的道理和方法,我的人生会不会顺遂很多br>   所以我啰啰嗦嗦的写这么多,哪怕只对一个读者有用,就不枉我花二十多个小时,去琢磨和修改这篇东西。
  最后的最后,再送两段话给大家:
  “在生活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次机会,让你不得不面对自己身上的缺陷和弱点,事实会一次又一次提醒你,你是一个不完美的人,需要改变。可人的本性是懒惰又脆弱的,大部分人选择麻痹自己,转向短期的即时刺激(上 购物打游戏,暴食 交一夜情),少数人选择改变自己,于是就会有痛苦,有反复,有成功和放弃。”
  “没有人生来完美,每一个趋近于优秀的人格,都是经过了多次自我改造的结果。没有试图去改变的人,继续重复着自己日复一日的生活,看着那些早已看过的烂熟于心的风景,而对于正在改变的人来说,每一天都是新的。”
  来自知友@陈诺
  懂得很多道理只是前提,决定你能不能过好这一生的,是你的选择和行动。
  改变的路上没有捷径,只有不懈的坚持和科学的方法。祝你们每一天都和之前不一样,每一天都是新的,大家共勉。

文章知识点与官方知识档案匹配,可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 络技能树首页概览22400 人正在系统学习中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6月5日
下一篇 2020年6月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