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2498367
声明:仅做学术分享,侵删
除了逐条完整回复,态度礼貌之外,我对response还有一个要求:response要能够让审稿人不再去看revision。
换位思考一下:
审稿人很忙的,经常都是到了deadline被催了几次了,才去审稿。
像这种给了修改机会的稿子,意味着我是想收这篇论文的,不然一审就直接reject了。
这时候,我只想随便看看response,直接点accept。
如果response写的不清不楚,让我要去反复的翻revision,那我是不介意顺便再挑几个毛病。
补充一个:
最近审了一篇文章,一审给了major,但response写得让我看了很不爽。
所有的回复都是:已经修改了,见修改稿第几行到第几行。
审稿系统下载下来的文件是一个大pdf,看到这个回复,我就要翻回去找到修改稿的位置看看哪里修改了,然后再翻回来。翻了几轮,我就晕了。
这还是个熟人的稿子,找了个bug,让他再改一轮吧。
先说结论:越详细越好
作为审稿人,一般来说第一个版本我给大修(Major revision),就打算让你下个版本能直接过,一个月后等你的修改版到我手上的时候,我已经在此期间审过很多其他文章,所以通常已经不记得你这篇文章的内容了,只有一个印象,这个时候我会直接去看response to reviewer给我的部分,如果我满意你的response,我一般不会再看你的文章,就直接给过;但如果回答不够清晰,或者不是我想要的答案,那首先我必须得再看一遍文章,这时候我心里一般比较气(因为我原本打算十分钟搞定,结果你现在又要让我重读一遍),那么我找你茬的概率大幅上升,其次我再看一遍之后,很可能会发现一些我第一次没注意到的问题,那么这一次我可能又会给revision,甚至给reject。因此,请把response to reviewer写得尽量详细清楚,就算有些你试图隐藏的把柄被reviewer揪出来了,你也可以说以后改进,千万别试图狡辩,因为就算你这个问题确实存在,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我作为reviewer通常也不会抓住不放。
前段时间意外中了一篇论文。
说意外,因为我们老师说这篇论文能中就是奇迹了,因为里面有一个审稿人用特别尖锐的言辞反对我们的工作,老师预测,这样的人很大概率不会被说服的(经过此轮,我学会了一个道理,论文中做对比分析的时候一定要慎重,不能赤裸裸的批评前人工作的不足,度一定一定要把握好,哈哈哈哈)
第四轮:返修,3千字。返回意见,直接接收。
以前的论文投稿太顺利了,反而是这种来回battle的过程,收获满满。
这位审稿人是我科研路上的贵人。
不要带抵触情绪去看审稿人意见,即便是反对的意见。他情绪激动,言辞激烈,你心平气和,谦和有礼,已经赢了一半。
客观的看意见是否合理,合理的意见就接受,并表示感谢。
不合理的,如果你自信于自己的工作,有理有据的反驳,心平气和的讲事实摆道理。
随后,还没完,分享一个小经验。我会反思,即便我有理有据,但是为何此处没有被行业内专家认可,还造成了误解呢不是我的表述或措辞不够合理,能提高的,我会在不改变内涵的前提下,做出修改,并表示对审稿人的感谢。这也是庄子讲的“外化而内不化”。
用认真的态度去做这项工作。
PS:字数不是重点,有理有据的说明问题是关键,能用简洁的篇幅说明问题,掷地有声,更优。
实验室有位很牛掰的老师还分享给我们一个写作经验,要懂得“看人下菜”啊,审稿意见整体明明很正面,你花那么大功夫在回复意见上,很浪费时间啊。
这个问题稍微有点太关注“术”了。
其实是你的response的逻辑要清晰,让别人能方便地明白你为自己的辩护。这个事儿与详细还是简要本身没有直接关系。
在逻辑没有理顺的情况下,内容太多,反而会乱。乱会暴露出你没有想清楚,那么就要被reject啦。
逻辑一旦理顺了,我认为绝大部分问题都不需要长篇大论去解释。如果response里面你要写特别多的内容才能解释清楚,那么很有可能是你的正文出了严重的问题(或者你的语言能力可能……需要提高)。
怎么理顺逻辑呢个必要的动作是琢磨别人产生疑惑或者问题的根本原因,挖到根儿,然后回应这个根儿。
怎么评判自己的逻辑是否理顺了呢个事儿是需要锻炼的,不是所有人都具备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的时候一个人很难发现自己的逻辑错了,所以可以尝试把自己的逻辑给别人讲讲,看看反馈是怎么样的,然后做修正。练多了,也就能看出来自己是不是逻辑上有问题了。
第一,要完整,不论审稿人的回复是批判还是赞扬、是深刻还是扯淡,都要进行回应,不能够漏掉。
第二,无关紧要的东西可以简洁,比如审稿人指出一个地方的语言错误,可以很简洁地回复说“Corrected.” 而不需要用一个完整的句子“We thank the reviewer for pointing out this typo. We have corrected it in the revised manuscript.”
如果我是审稿人我也希望看到这样的回复。
字数越多越好,用力过猛写成小作文都没关系。
写得很细,字数较多,表明的是态度的认真。至少,起码,表明你是很重视这次投稿的,很怕被拒稿。这样就对审稿人来说提供了信用保证,使他倾向于相信你的其他,即使他不一定耐烦细看…
这跟写论文和写项目申请书都不太一样。论文是一句废话都不能有。项目申请则要适当掺点水,甚至放点烟幕弹,但又不能被看出来故意掺水。
非常巧合的是:前天看到这问题,就在当天,我刚作为AE拒了一个修改后投上来的稿件。罪名就是扯蛋的response letter。竟然是把comments逐条照抄一遍,然后每条下面重复一句一模一样的回答“意见很好。我们已在正文中作出对应修改。”—-不把叔气昏不罢休的节奏吧送审直接拒!
Response Letter是有固定的套路的,记得写第一篇response letter的时候,同门的师兄就传授给了我这样一条经验:“要把审稿人当成祖宗一样哄着,所有的问题的原文都要标注出来,回答的语气一定要卑微再卑微,把审稿人哄开心了就给你接收了”
当时年少轻狂,听来不以为意,一门心思想着自己的工作质量很高,审稿人看到这么好的工作一定不会因为对他的语气不好就不录用。
后来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
有一次和导师聊天,导师说到了一个问题,给你审稿的人都是你的同行,对这个方向都有着比较深的了解或者自己就是做这个方向的,就是你的竞争者,那么在科研越来越难做的前提下,很难保证你的工作不会招来同行的嫉妒,这并不是说科研圈环境有多么恶劣见不得别人好,这恰恰是人之常情。举个例子,我是一个雕刻家,有一个雕塑我雕刻了10多年都没有完成,可突然有一天有一个人拿着这个我梦寐以求的雕塑来找我,还让我帮他鉴定一下是不是可以放到市场上卖了,我肯定会挑出来这样那样的毛病,要是他拿回去改完之后很简单的告诉我就改了一点点啥,甚至语气极其恶劣,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肯定不会让他放到市场上呀。
所以,Response Letter有几个要点:
首先一定要感谢审稿人,无论他把你骂的多么狗血喷头,发文章才是咱们的目的,把他哄开心了咱文章就到手了,所以一定要感谢他,尽可能地吹彩虹屁,在每一个问题下都感谢他,都夸他,最好把他夸得迷迷糊糊,觉得都不好意思拒掉你的稿子,那咱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另外,对于审稿人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回答的越多越好,但是回答中最重要的部分一定要言简意赅的放在第一句。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Reviewer:The writing level is not up to the requirements and needs to be improved. (写作水平不够并需要改进,这条基本就是凑数的)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在reponse letter中这样回复
[Suggestion]: The writing level is not up to the requirements and needs to be improved. (一定要把问题再写一遍,一次revision的时间可能审稿人都忘了他提了什么意见,不要让他再回去翻)
[Reply]: Thanks for your suggestions(感谢他), the writing skill has been improved. (告诉结果)We have discussed the writing problems with a professional English supervisor, he gave us several suggestions, which have all been adopted and accordingly adjusted in the manuscript. We feel sorry for causing you unnecessary troubles in reviewing, we hope that the revised version may meet your exceptions.
可以从这个例子里面看到,我们的response letter一定要写的很详细但是不要给审稿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一定要哄审稿人开心,还是那句话,把他哄开心了,咱们的文章就能发,咱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自己看文章和别人看文章是不一样的。你自己看文章因为是你自己写的,你会忽略很多东西。但是文章归根到底最后是别人看,别人表示自己看不懂,当然应该按需修改。
response写的比文章长太正常了,就多写点,又不收你版面费,你怕啥。
我一般审稿人每条具体的意见会分三部分:
-
(红色字体)感谢审稿人提的意见。(一句话结束)
-
(红色字体)考虑到xxxx,并且经过讨论,我们作出了修改/部分修改/不修改。(总之这部分主要向审稿人解释你为什么作出这样的修改,这部分是核心,往往这部分需要四五句话)最后再提一句在修改稿中的修改见xx行,最后冒 结尾。
总结一下:
第二部分是关键,你可以不完全按照审稿人的意见来,但要说服审稿人你这样改是有理有据的。
第三部分是为了审稿人不再去原文翻。审稿人很忙的,基本上也忘记自己提了什么意见(所以在一开始你也要贴出审稿人的意见原文)也懒得再去翻原文,再去翻原文再发现新的问题吃亏的还是你。所以这时候就需要你贴心地在答复下面贴出原文,并且标注出来。
一般这样写完,一条意见的答复基本上需要一页,所以一篇稿子的response上个三四十页是正常的。曾经一篇小修,十二三条意见的response我也写了近三十页。
担任中英文期刊和自科基金的审稿专家已经十余年,其中英文期刊大约20种,中文期刊大约5-6种(但是都是权威期刊),自己各种中英文论文加起来也大概超过150篇了,估计有点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其实能收到返修要求,距离投稿成功已经相当接近了,恭喜你!实际上,返修材料和写多写少写详细写简要没有关系,重点在于,你是否清晰具体且正确的回答了审稿老师的问题。这回答当然可长可短,但是一定要精准正确,还有一点很重要,要能不厌其烦!
准备返修材料真的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对于某些国际顶刊,很多时候并不仅仅是回答问题那么简单。大多数时候,返修代表着更多的数据采集、数据的重新分析、甚至方法论的改写和重做。但是这已经很幸福了,因为绝大多数的稿件连返修的机会都没有,在第一轮审稿时就被枪毙了。
最后重申一句,返修的最重要修炼就是不厌其烦,要能不厌其烦的读清楚审稿者的“金玉良言”(尽管有些时候也会收到“破口大骂”的文字);要能不厌其烦地读完这些长篇大论(真正的国际顶刊,审稿老师给出的修改意见很可能多达50页,比你的投稿论文还长);要能不厌其烦的虚心受教;不厌其烦的根据要求进行额外工作,连最细小的细节也不能放过;最后还要能不厌其烦地动手写作,而这改写,很可能付出的心血比当时写文章时还要更大更大。
但是能收到返修要求,你已经是天之骄子了,好好感谢天地吧!
☆ END ☆
如果看到这里,说明你喜欢这篇文章,请转发、点赞。微信搜索「uncle_pn」,欢迎添加小编微信「 woshicver」,每日朋友圈更新一篇高质量博文。
↓扫描二维码添加小编↓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