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基础(7)-nfs和crond
nfs服务
介绍:
NFS 是Network File System的缩写,即 络文件系统。一种使用于分散式文件系统的协定,由Sun公司开发,于1984年向外公布。功能是通过 络让不同的机器、不同的操作系统能够彼此分享个别的数据,让应用程序在客户端通过 络访问位于服务器磁盘中的数据,是在类Unix系统间实现磁盘文件共享的一种方法。
NFS 的基本原则是“容许不同的客户端及服务端通过一组RPC分享相同的文件系统”,它是独立于操作系统,容许不同硬件及操作系统的系统共同进行文件的分享。
NFS在文件传送或信息传送过程中依赖于RPC协议。RPC,远程过程调用 (Remote Procedure Call) 是能使客户端执行其他系统中程序的一种机制。NFS本身是没有提供信息传输的协议和功能的,但NFS却能让我们通过 络进行资料的分享,这是因为NFS使用了一些其它的传输协议。而这些传输协议用到这个RPC功能的。可以说NFS本身就是使用RPC的一个程序。或者说NFS也是一个RPC SERVER。所以只要用到NFS的地方都要启动RPC服务,不论是NFS SERVER或者NFS CLIENT。这样SERVER和CLIENT才能通过RPC来实现PROGRAM PORT的对应。可以这么理解RPC和NFS的关系:NFS是一个文件系统,而RPC是负责负责信息的传输。
安装:
yum install rpcbind nfs-utils -y
配置:
NFS服务的配置文件为 /etc/exports,这个文件是NFS的主要配置文件,不过系统并没有默认值,所以这个文件不一定会存在,可能要使用vim手动建立,然后在文件里面写入配置内容。
/etc/exports文件内容格式:
a. 输出目录:
输出目录是指NFS系统中需要共享给客户机使用的目录;
b. 客户端:
客户端是指 络中可以访问这个NFS输出目录的计算机
客户端常用的指定方式
?指定ip地址的主机:192.168.0.200
?指定子 中的所有主机:192.168.0.0/24 192.168.0.0/255.255.255.0
?指定域名的主机:david.bsmart.cn
?指定域中的所有主机:*.bsmart.cn
?所有主机:*
c. 选项:
选项用来设置输出目录的访问权限、用户映射等。
NFS主要有3类选项:
访问权限选项
?设置输出目录只读:ro
?设置输出目录读写:rw
用户映射选项
?all_squash:将远程访问的所有普通用户及所属组都映射为匿名用户或用户组(nfsnobody);
?no_all_squash:与all_squash取反(默认设置);
?root_squash:将root用户及所属组都映射为匿名用户或用户组(默认设置);
?no_root_squash:与rootsquash取反;
?anonuid=xxx:将远程访问的所有用户都映射为匿名用户,并指定该用户为本地用户(UID=xxx);
?anongid=xxx:将远程访问的所有用户组都映射为匿名用户组账户,并指定该匿名用户组账户为本地用户组账户(GID=xxx);
其它选项
?secure:限制客户端只能从小于1024的tcp/ip端口连接nfs服务器(默认设置);
?insecure:允许客户端从大于1024的tcp/ip端口连接服务器;
?sync:将数据同步写入内存缓冲区与磁盘中,效率低,但可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async:将数据先保存在内存缓冲区中,必要时才写入磁盘;
?wdelay:检查是否有相关的写操作,如果有则将这些写操作一起执行,这样可以提高效率(默认设置);
?no_wdelay:若有写操作则立即执行,应与sync配合使用;
?subtree:若输出目录是一个子目录,则nfs服务器将检查其父目录的权限(默认设置);
?no_subtree:即使输出目录是一个子目录,nfs服务器也不检查其父目录的权限,这样可以提高效率;
修改配置:
开权限(nfs开启了w权限还不行,others还需要对/share目录有w权限)
chmod -R o+w /share
计划任务crond服务
30 21 * * * /usr/local/etc/rc.d/apache restart #每晚的21:30 重启apache
45 4 1,10,22 * * /usr/local/etc/rc.d/apache restart #每月1、10、22日的4 : 45重启apache
10 1 * * 6,0 /usr/local/etc/rc.d/apache restart #每周六、周日的1 : 10重启apache
0,30 18-23 * * * /usr/local/etc/rc.d/apache restart #每天18 : 00至23 : 00之间每隔30分钟重启apache
0 23 * * 6 /usr/local/etc/rc.d/apache restart #每星期六的11 : 00 pm重启apache
* 23-7/1 * * * /usr/local/etc/rc.d/apache restart #晚上11点到早上7点之间,每隔一个小时的每分钟重启 apache
0 */1 *** /usr/local/etc/rc.d/apache restart #每一小时重启apache
0 11 4 * mon-wed /usr/local/etc/rc.d/apache restart #每月的4 与每周一到周三的11点重启apache
0 4 1 jan * /usr/local/etc/rc.d/apache restart #一月一 的4点重启apache
/30 * * * /usr/sbin/ntpdate 210.72.145.44 #每半小时同步一下时间
0 /2 * * www /usr/bin/somecommand >> /dev/null 2>&1 #以用户www的身份每两小时就运行某个程序:
0 1 * * * /home/testuser/test.sh #每天1点调用/home/testuser/test.sh
*/10 * * * * /home/testuser/test.sh #每10钟调用一次/home/testuser/test.sh
30 21 * * * /usr/local/etc/rc.d/lighttpd restart #每天的21:30重启lighttpd
45 4 1,10,22 * * /usr/local/etc/rc.d/lighttpd restart #每月1、10、22日的4 : 45重启lighttpd
10 1 * * 6,0 /usr/local/etc/rc.d/lighttpd restart #每周六、周日的1 : 10重启lighttpd
0,30 18-23 * * * /usr/local/etc/rc.d/lighttpd restart #上面的例子表示在每天18 : 00至23 : 00之间每隔30分钟重启apache。
0 23 * * 6 /usr/local/etc/rc.d/lighttpd restart #上面的例子表示每星期六的11 : 00 pm重启lighttpd
* */2 * * * /usr/local/etc/rc.d/lighttpd restart #每两小时的每分钟重启lighttpd
0 23-7/1 * * * /usr/local/etc/rc.d/lighttpd restart #晚上11点到早上7点之间,每隔一小时重启lighttpd
0 11 4 * mon-wed /usr/local/etc/rc.d/lighttpd restart #每月的4 与每周一到周三的11点重启lighttpd
0 4 1 jan * /usr/local/etc/rc.d/lighttpd restart #一月一 的4点重启lighttpd
*/30**** /usr/sbin/ntpdate 210.72.145.44 #每半小时同步一下时间
对于一些常见的时间格式可以用如@yearly的方式代替
@reboot 代表的意思Run once, at startup.
@yearly 代表的意思Run once a year, “0 0 1 1 *”.
@annually 与@yearly相同意思
@monthly 代表的意思Run once a month, “0 0 1 * *”.
@weekly 代表的意思Run once a week, “0 0 * * 0”.
@daily 代表的意思Run once a day, “0 0 * * *”.
@midnight 与@daily的意思相同
@hourly 代表的意思Run once an hour, “0 * * * *”.
除此之外,系统还有一些自带的计划任务
cron默认配置了调度任务,分别为:hourly、daily、weekly、mouthly,默认配置文件为/etc/anacrontab
将需要执行的脚本放到相应的目录下即可,目录分别为:
/etc/cron.hourly
/etc/cron.daily
/etc/cron.weekly
/ect/cron.mouthly
查看cron服务是否起作用:
如果我们要查看定时任务是否准时调用了可以/var/log/cron中的运行信息
cat /var/log/cron
也可以用tail -f /var/spool/mail/用户名,来查看普通用户的计划任务执行情况
此处需要记住两点:
第一:cron 守护进程每分钟都检查 /etc/crontab 文件、etc/cron.d/ 目录、以及 /var/spool/cron 目录中的改变。如果发现了改变,它们就会被载入内存。这样,当某个 crontab 文件改变后就不必重新启动守护进程了。
第二:crontab的用户手册中推荐每一个命令使用绝对路径,例如调用rm命令时写作:/bin/rm,这是为了防止由于每一个用户的PATH环境变量不同而导致命令无法找到的错误。
上查询到的资料crontab不执行的问题:
转自:http://blog.csdn.net/jbgtwang/article/details/7995801
文章知识点与官方知识档案匹配,可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Python入门技能树首页概览208081 人正在系统学习中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