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软件与设计制造绑定
EDA(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sDesignAutomation)是设计电子芯片必需的软件,包括IC电路设计、设计布线、验证和仿真,测试等所有方面。EDA软件是IC设计最上游、最高端的产业。
行业存在高度垄断,前3家EDA公司(Synopsys、Cadence、Mentor)客户提供完整的前后端技术方案,垄断了芯片设计95%以上的市场。
把EDA放在最前面是因为国内无法替代,EDA软件被禁后,设计寸步难行。
其实,从EDA行业龙头发展历程看,EDA行业是厚积薄发的生意,需要很长的前期积累。Synopsys和cadence两大巨头为了维持行业地位和紧跟技术发展,他们的研发费用分别高达35%、40%+。Synopsys在1986年成立,至今33年的历史,才取得31亿美元的收入(2018年)。Cadence在1988年成立,至今有31年的历史才取得21亿美元的收入(2018年)。
如果有新进入者首先需要经历无收入的巨额投入和有收入的亏损阶段,从企业经营的角度看,没有动力新进EDA行业,除非不能使用现有EDA厂商的产品。
现在主流处理器架构是PC处理器x86和手机处理器ARM,x86架构被Intel和AMD垄断,ARM架构被ARM公司垄断。其他处理器设计公司想自主设计就要有授权,ARM的授权分为3种:
一是指令集架构级别的授权,苹果和华为就是指令集架构授权(华为ARMV8);二是IP核(软核)授权,无法对指令集架构修改,只能修改IP核;三是IP核(硬核)授权,一切不能改动,包括工艺参数选择,直接调用。
假如ARM以后不给中国厂商授权IP核:
一是当ARM发布下一代IP核(例如Cortex-A77、78、79)后,华为只能使用ARMV8架构自主设计IP核跟进,研发速度和资金投入是关键。而高通可以直接通过这个新IP核定制高通855之后的下一代芯片。
二是当ARM发布下一代指令集架构(例如ARMV9、V10)时,华为需要在ARMV8的基础上自主开放出ARMV9指令集架构,技术难度比IP核大很多,同时华为自创的“ARMV9”生态系统需要和ARM系统兼容。
需要合作伙伴生态的“陪练”
什么是生态二级市场行业研究范畴内,就是有人愿意合作、共赢。在芯片设计领域,体现在芯片正式量产之前,有合作伙伴提供支持、试用,有客户愿意当芯片设计公司的“小白鼠”。
一般硬件在使用前就能确定参数是否合格,而芯片不同,稳定性等参数需要在实际使用中检验,这一点类似动力电池,但是又比动力电池复杂,动力电池更换容易,芯片是系统的基础,更换芯片就要更换系统,推倒重来。
所以,国产芯片之难,不仅是技术本身,更在于做出来之后,没有生态支持。
首先,设计出的芯片没人敢用,这是现阶段国产芯片设计公司面临的最大问题,拥有“陪练”的生态是芯片设计公司的壁垒。因为很多问题是在应用过程中发现的,通过多次迭代才能“通畅”应用。最重要的是,现在的新进入者的第一代芯片就要与高级应用匹配、出现的问题多、难度大。例如,有些国产的芯片在性能参数上已经可以与国外芯片相当,但是运行过程中就会出现卡顿。
如果芯片设计厂商自己做芯片的板卡级服务,一是能力有限,每家芯片设计公司要服务众多客户,每家客户的芯片应用环境不同,无法全部覆盖;二是成本高、不划算。如果有团队为硬件制造商、系统集成商和应用软件开发商提供基于国产芯片的自主可控硬件的增强板卡级支持包和相关技术支持,配合国产芯片厂商提供的国产芯片开发板,就可以让企业方便快捷的生产研发出各种自主可控电子信息产品和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本专业毕业生从事本行业公司比例低、行业平均薪酬低。这是伪市场、伪需求的结果,原因有两种可能性:一是是集成电路行业人才需求不旺盛,供大于求,薪酬低;二是因为国内芯片设计行业的低端技术和产品无法与国外的先进技术和产品竞争,导致企业不赚钱,也就无法支付与软件行业媲美的薪酬。
没有有效市场、无法支付具有吸引力的薪酬,就无法聚集高端人才。而集成电路设计是技术密集型、人才密集型行业,没有人,就无法做出有竞争力的产品。
业绩角度:倒金字塔结构对后来者不利
芯片市场是倒金字塔结构、巨头垄断市场,后来者很难从低端产品积累利润再向高端产品发展。一般的行业是金字塔结构,低端产品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高端产品虽然利润率高,但是市场份额低。而芯片市场销量最高的,是技术最先进的高端产品。随着芯片性能快速提升,行业格局变成:技术最先进的产品,单价高、利润率高、出货量大,是性价比最高的产品。
行业增速慢,与GDP相当
根据全球半导体贸易统计协会(WSTS)预计2019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预计4120亿美元,同比下降12.1%。从1999年至2019年20年间,全球半导体复合增速只有5.2%。如果仅从增长速度看,半导体行业并不是一个高增长的市场。
另外,从每年的增速看,半导体行业增速不稳定。从规模的增速和稳定性看,半导体行业并不具有投资吸引力。
收入高增长难以为继
上文已经论述,半导体行业整体增速慢,所以行业内的个体的增速也较低。以美股大于10亿美元的34家芯片设计公司为例,英特尔、AMD电脑CPU两大巨头5年复合增长率只有6.1%、4.1%。模拟芯片龙头TI德州仪器、过去5年复合增长率只有4.9%。CPU和模拟芯片是技术壁垒最高的两大领域,龙头增速和行业增速基本一致。
截至2018年连续两年增速超过10%的有9家公司,占比26%;连续三年增速超过10%只有4家,占比12%。
增长驱动有三种:一是并购,例如博通、微芯科技、赛普拉斯;
1)5年复合增长率最高的博通主要是靠收购带来增长,例如在2014~2018期间它收购了PLX、Emulex、原博通、BrocadeCommunicationsSystems、CATechnologies。
2)5年复合增长28%的赛普拉斯,主要靠2014年收购spansion拉动,到2018年收入增长率只有6.7%。5年复合增速22.6%的微芯科技,2016年收购Atmel当年收入增长56.8%,2018年收购Microsemi当年收入增长34.4%。
3)5年复合增速18.7%的ADI(亚德诺)主要靠2017年收购的Linear、2018年收购的Symeo,而其在2012~2016年的收入增速很不稳定,有2年还是下降的。
二是需求短期爆发,2016~2018年挖矿芯片带动英伟达收入增长,2016~2017手机存储拉动增长的美光科技。
三是推出新品,受到市场认可。例如AMD在2017年推出了Radeo显卡和锐龙处理器,到2018年AMD继续依靠升级的锐龙、霄龙、Radeon显卡产品带动收入增长23.3%。
销量增长无法长期对冲单价下降
芯片虽然是硬件里面技术含量最高的产品,但是技术壁垒不高的芯片,也不一定是很赚钱的生意。大部分芯片企业的出货量小,芯片产品单价低,想要做大收入规模很难。
与消费产品不同,除了特殊时期的存储器和处理器芯片,一般的芯片价格是逐渐走低的。芯片设计公司想要提升业绩的规模,只能靠提升销量,用销量的增幅对冲单价的下滑。
但是芯片销量不可能无限增长,各种智能终端是由很多芯片组成的,不可能出现某一款芯片销量单独增长,毕竟长期看,过去20年半导体行业复合增速只有5.2%。
从宏观的行业角度看,预计到2023年蓝牙设备出货量54亿部,假设每部设备使用1片蓝牙芯片,一共出货54亿颗蓝牙芯片,假设未来蓝牙芯片价格到3元,市场规模只有162亿元。
案例三:汇顶科技,主要做指纹识别芯片和电容触控芯片。2018年电容触控芯片销售量10.7亿颗,指纹识别芯片销售量12亿颗,其中83%来自手机。手机的销量决定了指纹识别芯片的市场规模,2018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14亿部,从此角度看2018年指纹识别芯片市场饱和度达到86%。指纹识别芯片的市场规模的天花板就是手机销量的天花板。
从单价看,汇顶科技整体芯片单价下降到2018年的6.33元。公司近3年未公布指纹识别芯片的价格,从招股说明书发现,公司指纹识别芯片的价格从2014年的61.1元下降到2015年的22.8元,下降幅度达到63%。
只有个别公司的毛利率稳定向上突破,例如德州仪器、英伟达、恩智浦、2015年之后的美光科技、美信、意法半导体、思佳讯。毛利率上升的公司有以下特征:
-
一是短期旧需求激增,例如美光科技,因为手机存储需求激增导致存储芯片价格上涨。
-
二是短期新应用需求出现,例如英伟达的GPU用于比特币挖矿和人工智能计算。
-
三是德州仪器、恩智浦等模拟芯片设计公司,虽然营业收入微增,但是毛利率却在提升。原因有:1)电源管理、信 转换、汽车电子三大需求推动,ICinsights预测模拟芯片增速6.9%超过芯片市场整体增速;2)处理器、存储器等数字芯片需要经常提升工艺,例如10nm到7nm,导致制造成本高。而模拟芯片使用的工艺更新速度慢,成本随着产线折旧完成,利润率会逐渐提升。
在此我们可以得出另一个结论:有自己的晶圆厂是模拟芯片设计厂商成长壮大的必要条件。从商业模式来看,高品质的模拟产品需要设计和工艺紧密结合,晶圆厂和设计商双方充分的交流才能开发出有特色、有竞争力的产品。
一是因为模拟芯片工艺更新慢,晶圆厂的使用时间超过折旧时间,这种自建晶圆厂的IDM模式有利于未来降低成本提升毛利率。
二是模拟芯片厂在设计和生产制造环节,都有多样性需求、定制化程度高,如果没有自身的晶圆厂,就无法在产品的质量、性能,甚至产能上得到保证。国外厂商一般会根据应用需求定义开发新的产品——设计、工艺、应用构成了一个产品定义的稳定三角,国内缺少代工厂的支持,很难形成设计和工艺结合的机会。
市场倒金字塔结构对龙头有利
一般的行业是金字塔结构,低端产品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高端产品虽然利润率高,但是市场份额低。而芯片市场销量最高的,是技术最先进的高端产品。例如每部手机都要用到处理器和存储器,而不一定每部手机都用到指纹识别芯片、蓝牙芯片、NFC芯片等技术壁垒较低的芯片。
金字塔结构的行业中,新进入者可以利用低成本优势,抢占低端市场。原行业垄断经营者无法对抗这样的价格战,就只得放弃低端市场,退守高端市场。此时,高端市场的利润率比原来高,但总的利润却下降。中国企业在低端市场就积累利润、人才和技术,然后再向上爬升,最终攻占高端市场。例如手机镜头、摄像模组、显示屏幕等行业,都是这种升级路径。
但是,芯片行业不同,随着芯片性能快速提升,行业格局变成:技术最先进的产品,单价高、利润率高、出货量大,是性价比最高的产品。例如高端处理器(CPU)超4000元,而低端处理器(MCU)价格只有个位数。这种格局不利于新进入者,因为新进入者无法从芯片的低端市场获得利润,也就难以积累人才和技术,所以,目前电脑CPU、手机处理器都是寡头垄断。
例如,随着制造工艺提升,上游芯片设计费用越来越高。根据IBS的测算,10nm芯片的开发成本已经超过了1.7亿美元,7nm接近3亿美元,5nm超过5亿美元。基于3nm开发NVIDIAGPU,设计成本将高达15亿美元。前期的巨额投入可以通过出货量分摊,以目前最主流华为麒麟980的7nm手机芯片为例,假设出货量1亿颗,每颗芯片分摊研发成本3美元,假设全球年销售14亿部手机都使用该芯片,那么每颗芯片的分摊研发成本0.21美元。
未来智能实验室是人工智能学家与科学院相关机构联合成立的人工智能,互联 和脑科学交叉研究机构。
未来智能实验室的主要工作包括:建立AI智能系统智商评测体系,开展世界人工智能智商评测;开展互联 (城市)云脑研究计划,构建互联 (城市)云脑技术和企业图谱,为提升企业,行业与城市的智能水平服务。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