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十个成功故事,不如看一个失败故事更让自己警醒。作为经历过过去12年中国互联 的老兵,我彻夜整理了有代表性的17个失败案例,为有志创业的人提供了从公司财务,定位,团队,市场,资本,政府监管,用户价值等各个方面的经验教训。也希望大家共同一起来探讨如何避免失败。
1. 亿唐
视频 站当年的三杰之一,优酷,土豆和酷6。其中优酷的古永锵,和李善友都是搜狐系,土豆王微是文艺青年。一度风风火火。 失败的教训:路线之争的牺牲品 在被酷6手骨时间仅仅过去一年,酷6 掉队了。创始人离职,亏损逐年变大,血腥大裁员,再转型了……陈天桥派驻的酷6新CEO施瑜公开表示:”酷6从此不再购买长视频版权,包括电影和电视剧等,将关注于 区化、UGC(用户生成内容)和短视频。” 在李善友离职,盛大大规模清理了创始团队之后,陈天桥与李善友就酷6 的发展战略产生的分歧浮出水面。陈天桥希望酷6的发展方向是”视频资讯新闻”,而李善友则更希望坚持购买正版版权的”大片模式”,最终不欢而散。 视频行业一向以”烧钱”著称,盛大在酷6身上已经投入了将近两亿美元,却颗粒未收。而这或许正是促使酷6转型的最直接原因。烧了两亿美元,落得个尴尬转型。管理方与创始人,理念不同,企业就不会有正确的方向和终点。 后续发展: 创始人李善友去了中欧成了创业导师,微博名”老李飞刀”,金盆洗手,退出江湖。酷6的命运就和盛大的命运一样;一只在温水中的青蛙。 3. 亚洲互动传媒:
失败的教训:市场太超前 e国1小时在获得用户称赞的同时也获得了同样多的怀疑:”e国1小时”带来了巨大的配送成本,e国还能赚钱吗得越多不是亏得越多有新资金的介入,e国还能够支撑多久的人则干脆认为e国1小时只是”成功的市场运作而已”。有人算了一笔帐,只要e国的订单每笔10元,就可以把它干掉。卖得越多,亏得越大,e国面临着巨大的赢利压力。 实际上e国的悲剧是在于在市场没有成熟前过早切入市场;在2000年,中国无论是物流,支付,配送,甚至 购人群都极不成熟。靠一家公司来撑起整个产业链,天方夜谭。 后续发展:倒闭 5. 若邻
2003年6月,郑立和朋友一起创建了163888 站,寓意”一路上发发发”。随后,他们开发K8录歌软件,163888逐渐成了中国首屈一指的 络歌手聚集地。香香、杨臣刚等 络歌手在 站成功推出,《老鼠爱大米》等 络歌曲风靡一时,让163888 站名声大噪, 称”华人第一音乐 区”。 失败的教训:走上歪门邪道 2004年10月,IDG向其投资200万美元(据悉,最终投资并没有完全到位),占其20%股权。2006年, 站注册用户达到1200万。同年,163888获得了阿尔卡特VC的600万美元投资,占12%股权。 2009年,郑立涉嫌经营色情视频聊天业务被捕,2010年1月,此案开庭审理,郑立当庭认罪。郑立涉足色情业务的原因尚不知晓。 后续发展: 但分贝 日渐衰弱。公司始终处于亏损状态,新的投资却始终没有到位。最后惨淡倒闭。 7. 博客中国
失败的教训:初创公司不该碰政府敏感领域 2009年上半年,饭否的用户数从年初的30万左右激增到了百万。 同年6月2日,惠普成为饭否首个企业付费用户,开始获得第一笔收入。与此同时,陈丹青、艾未未、梁文道、连岳等一批文化名人的加入,带动了饭否的快速成长。 在2009年下半年饭否被有关部门非正常地被关闭,2010饭否创办人王兴在接受采访时,回忆一年前饭否被突然关停表示:为了应对政府有关部门对 络言论的监管,饭否当时做出大量删贴、限制敏感关键字、暂停搜索等措施。”我们已经做了大家都能想到的事情。” 当饭否关闭后,新浪微博强势崛起。并凭着和政府雄厚的关系,以明星和名人策略一举奠定江湖地位。新浪有足够多的财力和人力满足政府的监管标准。 后续发展: 王兴创办的美团,并取得了极大成功,成为团购领域内的最大的玩家。在松禾资本的支持下,饭否于2011年低调重开,不过已无法吸引眼球。 9. Mysee
失败教训:资方和CEO内斗 在团购泡沫破灭后,24券欠了供应商一个多亿。投资人派驻代表KK作为COO进入公司。在缩减规模后,在部分城市已经可以实现盈利。但在投资方打算继续注资时,24券内部撕破脸,CEO杜一楠和投资方代表KK两派人马矛盾爆发,互发内部邮件痛斥。后者指责CEO涉嫌”私吞”200万元公司财产并”跑路”到美国。而实际爆发原因是资方在新的注资条件下,要求CEO把股份稀释到个位数,引起创始人不满。 由于我认识24券的资方,对资方介入管理后的一些情况有所了解。撇除道德和人品角度不谈,创始人杜一楠作为KKR的投资经理,哈佛毕业,在资本圈能忽悠到钱,但是管理能力和经验肯定不行。资方实际上是一群新加坡的财团投资,而新加坡人管理过于细致,算计过于精明,不适合中国式的草莽江湖的做派,最后激发和管理层利益上的分配矛盾一点都不奇怪。这只能证明是在错误的时机一桩错误的婚姻,要离婚的时候又心怀鬼胎。 后续发展: 在10月20日,团购 站24券宣布公司因无法正常运营,将于20日起暂停团购业务,员工全体带薪长假,如今再进入24券的 站以前琳琅满目的团购活动被一份声明所取代。据说,F团有意收购;资方和杜一楠也有意重开谈判,未知下文。 11. PPG:死于人祸
维棉 于2010年11月正式上线,其定位瞄准高端市场。维棉 的线上产品从袜子,陆续扩展到内衣、围巾等,随后也加入电商营销大战,投入大量资金打广告。 失败的教训:错误的行业 2010年12月,徐小平在微博上关注到维棉,随后便在新浪微博上给维棉 CEO林伟发了私信,约他见面聊聊。 仅仅沟通了20分钟,徐小平就决定给予林伟1000万元人民币的天使投资,成为维棉 第二大股东。这一案例一度在业界被传为佳话。 从今年初开始,维棉 多次陷入危机,”欠下数百万元广告款”、”维棉果断裁员”等新闻屡见 端。今年7月份,供货商就曾上门讨债,但是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里,维棉仍然未能解决这个问题,最终使得仓库被执法部门查封。 袜子虽然是易耗品,但是客单价低,根本不适合做电子商务。加上中国高昂的流量成本。这就是一个错误的行业。徐小平老师也有犯晕的时候。 后续发展: 站已经无法打开;估计公司已经倒闭。 |
13. 品聚
品聚 于2011年11月10日正式上线试运营,由原盛大金酷CEO葛斌斌等联合投资创建。葛斌斌一度对外表示,在得到包括盛大等投资方2亿人民币投资支持后,目标是一年内与淘宝平分天下,达到国内第二名的位置,三年后上市。 失败的教训:不尊重行业规律 2012年1月7日消息称,盛大旗下电商 站品聚 关闭。品聚 创始人葛斌斌确认, 站关闭主要原因是融资不到位,自己不想留下一个烂摊子,关闭 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盛大集团1月8日发布声明指出,盛大对葛斌斌所创办的品聚 从未进行投资。品聚 的一切企业行为系品聚 及其投资人自身的行为。 在资本泡沫的年代,谁都可以发个大话,要超英赶美。实际上,尊重行业规律最重要。另外,盛大作为家族企业,不是管理别人钱的风险投资,和盛大这样的财团与狼共舞,没有实际的进展,是不可能得到桥哥继续的支持。 据说桥哥的风格是,每个领域我都要进。只要找到合适的人,给你一笔钱和一个时间段。如果做的不好,项目就撤掉。这造成盛大系投资的企业普遍表现不好。而风投也不愿意跟投盛大系的公司。 品聚的案例只是盛大系案例缩影。 后续发展: 盛大和葛斌斌开始互相隔空叫阵,一度要闹上法庭,最后无疾而终。 14. 五分钟
推图创始团队在得到蓝港在线CEO 王峰投资后,团队从2011年元旦开始研发,一个月后便登陆应用商店。 失败教训:竞争过度与马太效应 拍照分享类应用是工具类应用的代表。Instagram和Color在美国诞生之后,中国市场在2011年诞生了诸如推图、图钉、拍拍、随手拍、随拍、微图、友图、乐魔库、乐么乐么等10余款照片分享类应用。一年过去之后再观察,它们的现状均不理想。 推图团队是这些照片分享类应用中诞生较早的,但推图创始人陈仲军坦诚用户增长不理想,而图片分享类应用遇到的困难来自于两个方面。其一是新浪微博和微信现在均添加了照片分享功能,推图的用户被两者分流了很大一部分;其二是中国的WiFi热点太少而流量费却很高,这给图片分享类应用制造了很大的瓶颈。 此外,移动应用的推广成本也日益增高。这造成用户获取不利,更不用谈论商业模式。 后续发展: 推图团队技术能力很强,目前正在研发新的产品以求转型。 16. 街旁
失败的教训:中国式的神奇 这是一家在上海业内极其神奇的公司。也只有中国才能有这么神奇的企业出现。 创始人是个富二代,家族据说是西安首富。该家族旗下拥有多家上市公司,并拥有中国知名的某家上市民营银行的5%股份。集团资产超过1200亿。 创始人从海外留学回来以后,一心想做互联 。父亲虽然认为孩子胡闹,但是依旧给了他一大笔钱,让他在上海创业。一开始做视频 站,不成功之后。父亲本来以为孩子可以收心回来;但是孩子拒绝了。于是父亲派自己得力的副总来上海劝他并接手公司事宜。没想到,该助手到了上海后,被孩子说服,决心留在上海,从事伟大的互联 变革事业。该副总说服集团掌门人继续注资,并为此调动其集团在全国的一切资源和关系。 比如互联 公司所应该拥有的各种牌照,包括视频,包括支付,都是从上面特批的。上海的各执行部门都是走个过场。比如嘉定政府立刻批了一块地。 我友立刻高调在全行业挖人。从盛大,阿里都以双倍,三倍的工资挖了上千人,并目标做成最大的 区电子商务,及 区游戏公司。总之一切互联 赚钱的,都要做。 结果是不言而喻的;在烧掉几个亿后,最后裁员转型。 后续发展: 据说是转型做支付了 文章来自:丁辰灵 |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