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 络双语考试
25个选择题——-50分
5个问答题———50分
问答题:
1、桥、switch及router的工作原理、特征,分别属于几层设备/span>
桥(Bridge)又称桥接器,是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设备)。是一种在链路层实现局域 互连的存储转发设备。 桥从一个局域
数据链路层以上层次协议所加的 头,不能作这些层次的修改。
桥的用途有以下几点:
- 连接同构型LAN
- 扩展工作站的平均占有频带
- 扩展LAN的地址范围
- 提高 络性能及可靠性
- 灵活地适应各种不同应用的需要
交换机可以理解为多个 桥,交换机用来划分碰撞,路由器划分广播域碰撞
2、IP划分子 确定所在 段及计算 络地址。(划分子 )
3、最佳路由表I-S DV(动态全局算法、距离矢量算法)路由数、画出表、拓扑图
4、描述5个应用层协议及其功能
应用层 |
为用户提供应用程序兼通信,包括会话层和表示层功能 为操作系统或 络应用程序提供访问 络服务的接口 |
络层 |
对通信子 的运行控制,主要解决对数据 进行路由选择和存储转发,并实现流量控制、拥塞控制、差错控制和 际互联等。 络层把传输层产生的 文段或用户数据封装成分组(包)进行传送。 |
传输层 |
主要解决数据在端到端或进程到进程的传输,实现端到端的数据传输管理、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和复用管理等。 |
数据链路层 |
成帧、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和传输管理,即检测并校正物理层传输介质上产生的传输错误,加强物理层传输原始比 特流的功能,使链路对 络层无差错可靠。 |
物理层 |
主要定义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通信设备DCE的物理和逻辑连接方法,在物理媒体上传输比特流(如双绞线、光 纤、无线信道) |
5、4层和7层对照比较
IOS中 |
功能 |
TCP/IP协议族 |
应用层 |
提供应用程序兼通信。 文件传输,电子邮件,文件服务,虚拟终端 |
HTTP、SNMP、FTP、SMTP、DNS、Telnet |
表示层 |
处理数据格式、代码转换、数据加密 |
|
会话层 |
建立、维护和管理会话 |
|
传输层 |
建立主机端到端的连接 |
TCP、UDP |
络层 |
寻址,为数据包选择路由 |
IP、ICMP、IGMP 、ARP、RARP、OSPF、BGP |
数据链路层 |
提供介质访问、链路管理,传输有地址的帧以及错误检测功能等 |
SDLC、HDLC、PPP、STP和帧中继 |
物理层 |
以二进制数据形式在物理媒体上传输数据 |
ISO2110、IEEE802、IEEE802.2 |
比较:
相似之处,一,二者均采用分层体系结构且分层功能大体相似;二,二者都是基于独立的协议栈的概念;三,二者均可解决异构
络的互联实现世界上不同厂商生产的计算机间的通信。
差别:
一,OSI参考模型的最大贡献是精确定义了三个主要概念:服务、协议和接口,这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相吻合。而TCP/IP在
三个概念上没有明确区分不符合软件工程思想。
二,OSI模型产生在协议发明之前没有偏向于特定的协议,通用性良好。但不能明确地把哪些协议放在那一层。TCP/IP模型是建
立在已有协议的基础上的不会出现不匹配模型的情况,但该模型不适合于其他非TCP/IP的协议栈。
三,TCP/IP设计之初就考虑到多种异构 的互联问题并将 际IP协议作为一个单独的重要层次,而OSI中开始只考虑到用一种标
准的公用数据 将各种不同的系统互联。
四,OSI中在 络层支持无连接和面向连接的通信,但在传输层仅有面向连接的通信。而TCP/IP中认为可靠性是端到端的问题,
因此它在 际层仅有一种无连接的通信模式,但在传输层支持无连接和面向连接两种模式。
6、传输层可靠性是怎么保障的次握手四次挥手
14、哪些应用TCP/UDP区分即可
15、IP地址属于哪一类些是广播地址 地址/span>
A类地址:第一段 码为 络 ,剩下的三段 码为主机 ,范围:1.0.0.0~127.255.255.255, 络地址的最
高位必须是0,可用A类 络有126个,每个 络能容纳1600多万个主机
B类地址:前两段 码为 络 ,剩下的两段 码为主机 ,范围:128.0.0.0~191.255.255.255, 络地址的
最高位必须是10,可用B类 络有16382个,每个 络能容纳6万多个主机
C类地址:前三段 码为 络 ,剩下的一段 码为主机 ,范围:192.0.0.0~223.225.255.255 络地址的最
高位必须是110,可用C类 络有209万余个,每个 络能容纳254个主机
D类地址:地址前四位以“lll0”开始,它是一个专门保留的地址。它并不指向特定的 络,目前这一类地址被用
在多点广播(Multicast)中。范围:224.0.0.0~239.225.255.255
16、MAC地址有几位PV6、IPV4几位/span>
- MAC硬件地址:由12位16进制数组成,前六位是厂商生产标识,后六位是组织唯一标志符
- IPv4:IP地址由4个字节(0~255)构成,共32位。
- IPv6:IP地址由16个字节(0~255)构成,共128位。
17、数、划分广播域/碰撞域
18、 DNS域名解析
19、HTML和URL
URL: 统一资源定位符。是用来表示从因特 上得到的资源位置和访问这些资源的方法
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是 页程序的一种置标语言
20、http1.0和1.1分别使用了哪些methord/span>
HTTP/1.0:GET POST HEAD
HTTP/1.1:GET POST HEAD OPTIONS PUT DELETE TRACE CONNECT
25、ppp广域 技术
PPP(点到点协议)是为在同等单元之间传输数据包这样的简单链路设计的链路层协议,主要是用来通过拨
或专线方式建立点对点连接发送数据,使其成为各种主机、 桥和路由器之间简单连接的一种共通的解决方案。
26、ARP头特征(数据帧,目标地址是广播地址)
(1)硬件类型字段指明了发送方想知道的硬件接口类型,以太 的值为1;
(2)协议类型字段指明了发送方提供的高层协议类型,IP为0800(16进制);
(3)硬件地址长度和协议长度指明了硬件地址和高层协议地址的长度,这样ARP 文就可以在任意硬件和任意协议
的 络中使用;
(4)操作字段用来表示这个 文的类型,ARP请求为1,ARP响应为2,RARP请求为3,RARP响应为4;
(5)发送方的硬件地址(0-3字节):源主机硬件地址的前3个字节;
(6)发送方的硬件地址(4-5字节):源主机硬件地址的后3个字节;
(7)发送方IP(0-1字节):源主机硬件地址的前2个字节;
(8)发送方IP(2-3字节):源主机硬件地址的后2个字节;
(9)目的硬件地址(0-1字节):目的主机硬件地址的前2个字节;
(10)目的硬件地址(2-5字节):目的主机硬件地址的后4个字节;
(11)目的IP(0-3字节):目的主机的IP地址。
参考 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9c5d29f70101dwgk.html
27、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
28、base体系、距离、带宽
10BASE 2 细缆(185m)
10BASE 5粗缆(500m)
100BASE T双绞线(
100BASE Tx 双绞线,支持快速以太
100BASE Fx 光纤接入(500m-2km)
10/100/1000BASE Tx 支持10-1000M
文章知识点与官方知识档案匹配,可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 络技能树认识身边的计算机 络常见的 络设备22466 人正在系统学习中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