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已经在用AI画色图了…

Jason Allen是一家桌游公司的老板。

他在AI绘图软件Midjourney上调整输入文本,生成了数以百计的画作。

在几个星期的微调和挑选后,选出了自己最喜欢的三幅画又经过几个星期的微调和选择,最终打印出来并将其命名为《太空歌剧院》,

没想到真的就获奖了,他本人得意洋洋在 交 站上分享这一喜讯。

有人直言:这简直就像人类和机器人在奥运会上同台竞技那么荒唐。

最终这幅画被一位神秘买家以43.2万美元的价格成功竞拍。

当时很多人都对这个结果大为不解,机器作画怎么可以和人类的艺术创作相比/p>

但是佳士得拍卖会的主管Richard Lloyd却如此评价道:“这幅作品虽然不是由一个人类画家所创作的,但说实话,它和250年来佳士得所拍卖的其他画作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至于为什么AI能够如此还原人类的创作/p>

简单来说,AI作画的过程就是通过识别和分类大量数据,“学习”到某种画风的精髓,最终再通过关键词检索,再现出一幅几乎可以以假乱真的作品。

绘制《埃德蒙·贝拉米画像》的AI开发组中,有一位成员表示:他们为系统提供了14世纪到20世纪间绘制的15,000张肖像的数据库,培养它的‘艺术细胞’。

为了让绘制出来的作品更接近于“人”,算法中还有一套鉴别器,它还会负责找出这些图片和真人作品之间的差距。

换句话说,就是它们会不断进行图灵测试,直到鉴别器无法判断那件是AI创作,目的就达到了。”

近年来,随着AI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优秀的美术作品呈现在我们面前。

比如玩家さうら就用AI绘画软件 Midjourney 绘制了《最终幻想14》中的四位治疗职业。

白魔法师:

学者:

虽然第一眼看上去会被AI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精致的细节震撼到,但实话实说AI好像还是没有能很好的理解何谓“人体”,以至于我总觉得这些图克味十足。

倒是有人抓住AI这种“非人性”的美,反其道而行之干脆用AI生成的图配上对话框,这不,一个诡异而又充满未来科技感的漫画就呈现在大家眼前了。

我之前在游戏行业做过几年,说实话这已经堪比一些原画大咖的水准了。

当然,如果你多花点心思去调教,反复输出,可以得到更多更惊艳的作品。

比如首页这位老哥生成了这么一个作品,取名叫“皮卡丽莎”。

“大人,时代变了,我现在不是近战法师甘道夫了。”

“FIRE IN THE HOLE”

谁又能拒绝可爱猫猫呢/p>

这位 友说她的奶奶在疫情中过世了,她却没能和自己奶奶好好告别。于是她用AI作画软件生成了这样一个梦幻场景,让她爷爷奶奶可以在这个场景里再次微笑,她也好有个念想。

真的很温情了。

还有人生成好图片后打印了出来,做成了整套蒸汽朋克风格的卡片:

不过有意思的是即便这样,新浪的智能AI识别还是把这些AI给夹了。

可能AI眼里这些图确实有点色吧。。。。。。

但如果使用得当,AI可以做出非常惊人的画作,尤其是在画场景上。

分享几套个人喜欢的场景,从失落的黄金城到深海遗迹,从庄严神圣的大圣堂到宇宙旅行。

总觉得光是看这几张图就能脑补出仿佛是个投资上亿美元的3A大作。

如果找人类画手,这些作品每一副都会是天价。

很多日本画师出来声明:禁止使用我的作品让ai学习。

未来的AI作画,如果能辅助人类更好的完成工作那自然更好,让高科技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生产力也算是发展科技的目标之一,还是有人后怕,这个不要钱还能24小时加班的“打工人”,会不会彻底成为了最没想象力的人扼杀艺术家的手段。

我们不得而知。

你说AI画画神乎其神也好,说它是拙劣模仿没有灵魂也罢,毕竟大家的审美不尽相同,确实不好一概而论。

但对于AI,有一个大家公认的事情就是:在下棋方面,它们早就已经是大杀四方的神级存在了。

早在20多年前, “深蓝”计算机,就击败过世界排名第一的,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

以前围棋解说是分析一步棋下得好不好,而现在围棋解说当然也会分析,但会加一句“他下得又和AI预测的一样,简直是天才啊!”。

总之现在大家都在学AI下棋,谁学得像谁就厉害。乃至于现在最厉害的棋手申真谞直接被称为“申工智能”。毫无疑问他是有史以来最厉害的棋手之一,但很多围棋爱好者并不认可他。

是的,现在判断作弊的方式同样是看你和ai下得像不像。契合度超过一定值,那基本就是作弊没跑了。

AI时代的围棋是有史以来最精彩也水平最高的,但很多棋友却认为这时代的围棋很无聊。

评论区有人这么说:AI给围棋祛了魅。

围棋之前的所有玄学气质、未知可能性和象征性都断崖式的下降了。

没有人类三观的AI说到底只是会对人类的已有作品进行模仿和经验总结,所以有时候写出的一些句子难免有点“地狱笑话”。

比如看了1000小时《蝙蝠侠》电影后,AI写道小丑送给了蝙蝠侠一个用来兑换新父母的优惠券。

——这比恐怖片还惊悚多了。

有人用AI写唐诗:

不过这个成果就有点失败了,空有理论却没有论证,估计也就是个30分左右的卷子。

就现在的AI技术发展而言,好像评论中描述的这一天的到来还太早了。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现在除了文艺创作以外,AI也在各式各样的领域中展现了自己的绝活。

当然,我知道绝大多数人担心的,都是将来AI会不会取代人类。

虽然说艺术作品会因为审美的不同让大家抱有各异的观点,但AI在处理那些更需要“理性”的事情上之时,明显能比人类做的更好。

比如自动驾驶技术,虽然很多人说自动驾驶处理不了极端复杂路况,还是会出事,但统计学上来说,其实人类开车也会出事,只要AI开车出事的概率远低于人类开车,就有应用价值,一旦自动驾驶大规模运用,那现在开车谋生的许多人都会失业。

就像一位研究自动驾驶的大咖说的一样。

“自动驾驶做不到100%没事故,毕竟世界是复杂的。但自动驾驶也不需要做到100%完美,只要它比人类驾驶员靠谱就行,而这实在是太容易做到了。”

同理,AI确实没什么高级的,但人类的创作似乎也不是那么“高级”。

AI能将我们从那些最低级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为的是能让人们从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去做更值得去做的事情。

如果我们所有人的工作都被AI取代以后,我们该去做什么,是进入共产主义的乌托邦 会,还是进入“美丽新世界”的新极权时代/strong>

真是让人心生期待,又满心恐慌。

我知道,即便如此,很多人在本能上还是不愿意接受AI能完全取代人类这回事上。毕竟这可能关乎到人类的“尊严“。

于是很多人说:AI创造出来的东西没有感情,那不过是机器利用图片识别,大数据统计,根据前人的做法以及大家的喜好,一个个套进去得出的东西,微软的科学家也是这么说的。

但仔细想想,人类所谓的学习,认知世界,包括人和人之间的交往,人类做的决策,难道就不是一层层套路吗/strong>

你做这个决定,是因为以前人的经验告诉你,在这样的情况下做这个决定得到的结果是你愿意看到的——我们完全可以把这每个行为赋予价值,然后用AI完美模拟,最后你会发现,其实这也还是套路。

画画也好,写诗也罢,大家都说Ai其实不会思考,它们的学习其实就是吸收、重现和拼接数据。

但仔细想想,我们人类学习的过程不也是一样的吗/p>

每一个大画家,都是从学习前人的画作和经验学起的。

每一个诗人,都或多或少读过前人的诗,学习遣词造句。

往更大了去说,我们日常待人接物,日常自以为是“思考”的行为,又何尝不是一种套路呢/p>

班长喊起立,于是你站起来喊老师好。

恋人很伤心,于是你跑去给你对象一个拥抱。

“老板夹菜你转桌,老板敬酒你不喝,老板走路你坐车”之所以被调侃为“职场圣经”,也是因为它的反套路。

人际关系里,所谓的“真诚”,有可能只是多套了几层的套路罢了。

真要细究,我们生活的一举一动都可能是由这些套路组成。

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我们现在有的这些情感,思维,自由意志,究竟是生下来就有的,还是后天习得的个不会任何语言,没在人类 会生活过的人,会写诗作画吗/p>

不作回答,因为我也不知道。

一个事实是,我之所以想多活几年,最好活个上百岁,就是想看看七八十年后,人类文明可以进展到什么地步。

我们处于人类文明发展最迅猛的科技爆炸时代,和古代那种螺旋的循环不同,我们这个时代的每一个明天都是值得期待的,值得努力奋斗,为之努力的。

人固有一死。

但我不想死在地球上。

[1] 游戏美术正在被AI作画杀死……吗ttps://youxiputao.com/article/23988.html#:~:text=%E7%AE%80%E5%8D%95%E6%9D%A5%E8%AF%B4%EF%BC%8CAI%E4%BD%9C,%E6%97%A0%E4%BA%8C%E7%9A%84AI%E7%94%BB%E4%BD%9C%E3%80%82

[2] 人工智能画作拍出三百万天价,AI抢饭碗抢到艺术家头上了https://new.qq.com/rain/a/20210…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8月8日
下一篇 2022年8月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