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集成管理工程师 第四章:项目管理一般知识

第四章:项目管理一般知识

思路

  • 标准是“一致同意建立并由公认的机构批准文件,该团体提供通用的和可重复使用的规则、指南、活动或其结果的特征”;
  • 法规是政府强制的要求,标准和法规之间有很大一块灰色区;
  • 标准通常以描述一项为多数人选用的最佳方案的标准形式开始,然后随着其得到广泛的采用,变成了实际的法规;
  • 项目管理团队应该在项目的 会、政治和自然环境背景下考虑该项目。
  • 2. 项目管理的目标

    一般包括如期完成项目以保证用户需求得到确认和实现,在控制项目的成本是上保证质量,妥善处理用户的需求变动等。

    3.制约项目成果的三因素

    1.传统因素

    • 时间
    • 成本
    • 质量

    2. 新三因素

    • 范围
    • 时间
    • 成本

    4.知识体系

    1.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描述了对于管理项目所需的管理知识,这些知识可能与其他管理领域有重叠。

    •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指南) 就是项目管理中的一个子集。
      • 体系介绍了项目的生命期、项目管理的5个过程组及项目管理的九大知识域。

    2.应用领域的知识、标准和规定

    把项目按照应用领域来分类,同应用领域的项目具有一些公共元素,公共元素对于某个项目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不是所有项目都需要。

    • 应用领域分类:
      • 职能部门和支持领域,如法律、产品和库存管理、市场营销、后勤和人事。
      • 技术因素,如软件开发、水利和卫生工程、建筑工程等。
      • 管理专业领域,例如政府合同、地区开发和新产品开发等。
      • 工业组织,如汽车、化工、农业和金融服务等。

    3. 理解项目环境

    项目的开展并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它存在于一个具体的 会、政治和自然环境背景下。

    • 环境分类:
      • 会环境:项目团队需要理解项目如何影响人们及人们如何影响项目。
      • 政治环境:项目团队需要熟悉一些影响项目的一些适用于国际、国家、地区和本地的法律、风俗和政治风气。
      • 自然环境:如果项目会影响到自然环境,项目团队就应该对影响项目或项目影响的当地生态和自然环境有所了解。

    4. 一般的管理知识和技能

    一般的管理包括财务、计划、组织、人事、执行和控制一个正在运行的企业的运营。

    • 知识性学科:
      • 财务管理和会计
      • 购买和采购
      • 销售和营销
      • 合同和商业法律
      • 制造和分配
      • 后勤和供应链
      • 战略计划、战术计划和运营计划。
      • 组织结构、组织行为、人事管理、薪资、福利和职业规划。
      • 健康和安全实践

    5. 软技能

    主要涉及人际关系管理

    • 软技能包含:
      • 有效的沟通,即有效的交流信息。
      • 对组织施加影响,即让事情办成的能力。
      • 领导能力
      • 激励
      • 谈判和冲突管理
      • 分析和综合归纳能力
      • 解决问题,就是首先定义问题、明确问题,然后作出决策解决。

    5.项目管理快速发展的原因

    1. 适应现代产品的创新速度。
    2. 当前的世界正在进行全球范围的结构调整,竞争和兼并激烈,使得各个企业需要重新考虑如何进行业务的开展,如何赢得市场,赢得消费者。
    3. 适应现代复杂项目的管理。
    4. 适应以客户满意为服务的理念。

    三、IPMP/PMP

    1. 基础知识

    1. 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创建于1965年,非赢利性专业性国际学术组织。最初成员多为欧洲国家,现以扩展到世界各大洲。
    2. 国际项目管理资质标准(ICB)是IPMA建立的知识体系,划分为28个核心要素和14个附加要素。
    核心要素(28个)
    按项目进行管理 系统方法与综合
    项目和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的实施
    项目背景 项目阶段与生命期
    项目开发与评估 项目目标与策略
    项目成功与失败的标准 项目启动
    项目收尾 项目结构
    范围与内容 项目进度
    资源 项目费用与融资
    技术状态与变化 项目风险
    效果质量 项目控制
    信息、文档与 告 项目组织
    团队工作 领导
    沟通 冲突与危机
    采购与合同 项目质量标准
    附加要素(14个)
    项目信息管理 标准和规范
    问题解决 项目后评价
    项目监督与监控 业务流程
    人力资源开发 组织的学习
    变更管理 项目投资体系
    系统管理 安全、健康与环境
    法律与法规 财务与会计
    1. 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IPMP)是IPMA在全球推行的四级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体系的总称。
    2. PMBOK指南每四年更新一次,2016年是第六版,分为10个知识领域:即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干系人管理、采购管理、风险管理和整体管理。
    3. PMP只有一个级别,对参与PMP认证学员资格要求与IPMA的C级相当。有效期为三年。

    2.IPMA 项目管理资质体系

    1. A级是认证的高级项目管理工程师。
    2. B级是认证的项目经理。
    3. C级是认证的项目管理从业人员。
    4. D级是认证的项目管理协助员。

    3. PMBOK(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

    于20世纪70年代被提出,经历过6次修改。

    项目生命周期 过程组 10大知识领域
    1)项目生命周期 1)启动过程组 1)整体管理
    2)项目生命周期各阶段 2)计划过程组 2)范围管理
    3)阶段内和阶段之间的过程 3)执行过程组 3)时间管理
    4)监控过程组 4)成本管理
    5)收尾过程组 5)质量管理
    6)人力资源管理
    7)沟通管理
    8)采购管理
    9)风险管理
    10)干系人管理

    4. 项目管理学科的发展方向

    1.特点

    • 全球化发展
    • 多元化发展
    • 专业化发展

    四、PRINCE2

    1. PRINCE2认证在国际上被称为项目管理王者认证。
    2. PRNCE2是一种基于流程化项目管理方法
    3. PRNCE2的原则、主题和流程与《PMBOK?指南》一致,但不包含其中的所有知识点和细节。
    4. PRINCE2旨在以一种适用于广泛项目环境的方式组织安排和着重介绍项目管理知识。
    5. PRINCE2假设了解和采用该方法的用户具有一定的经验,能够自行填补其省略的细节。

    2.项目型组织

    1.项目型组织的优点
    1. 结构单一,权责分明,利于统一指挥。
    2. 目标简单单一。
    3. 沟通简洁、方便。
    4. 决策快。
    2. 项目型组织的缺点
    1. 管理成本过高
      ?&如项目的工作量不足则资源配置效率低。
    2. 项目环境比较封闭,不利于沟通、技术支持等共享。
    3. 平衡矩阵型组织

      4.复合型组织

      一个组织内运行项目时,或多或少会包含上述三种结构,这就构成了复合型组织。

      1. PBO(基于项目的组织)

      指建立临时机构来开展工作的各种组织形式。

      1.优点
      1. 可以减轻项目中的层级主义和官僚主义
        ??考核工作成败的依据是最终结果。

      复合型组织

    4. 风险与不确定性在项目开头时最大,并在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随着决策的制定与可交付的成果的验收而逐步降低。

    3. 迭代模型

    [[3. 系统集成专业技术知识#^812b07]]

    1.基础知识

    1. RUP软件是一个种”过程方法”,是迭代模型的一种。
    2. RUP可以用二维表来描述,横向表示生命周期,生命周期在时间上又被分为四个顺序阶段:初始、细化、构造、移交;纵向表示核心工作流,包含业务模型、需求获取、分析与设计、实现、测试、部署。

    2. RUP生命周期阶段

    1. 初始阶段

    系统的阐述项目的范围、确定项目的边界,选择可行的系统架构,计划和准备商业文件(验收规范、风险评估、所需资源估计、体现主要里程碑日期和阶段计划)。

    1. 细化阶段

    分析问题领域,建立健全体系结构并选择构建,编制项目计划,淘汰项目中最高风险元素。同时为项目建立支持环境,包含创建开发案例,创建模版、准则并准备工具。

    1. 构建阶段

    完成构件的开发并进行测试,把完成的构件集成为产品,测试产品所有的功能。构件是一个制造过程,重点在管理资源及控制运作优化成本、进度和质量

    1. 交付阶段

    交付阶段的目的是将软件产品交给用户群体。当本次开发的产品足够成熟得足够发布到最终用户时,就进入了交付阶段。
    重点是确保软件对最终用户是可用的。交付阶段可以跨越几次迭代(为发布做准备的产品测试,基于用户的反馈少量调整)。

    每阶段结束于一个主要的里程碑。在每个阶段的结尾执行一次评估以确定这个阶段的目标是否满足。

    3. 特点

    4.V模型

    [[3. 系统集成专业技术知识#^1ee351]]

    是一个对成的结构,非常明确的表明了测试过程中存在的不同级别,并且非常清晰地描述了这些测试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对应关系。

    1. 测试

    1. 单元测试:一般由开发人员来执行,首先设定最小测试单元,然后通过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来验证各个单元功能的正确性。
    2. 集成测试:主要关注点是系统能够成功编译,实现主要的业务功能,系统各个模块之间数据能够正常通信。
    3. 系统测验:验证整个系统是否满足需求规格说明。
    4. 验收测试:从用户的角度检查系统是否满足合同中定义的需求或者用户需求。

    2. 特点

    1. 主要思想是开发和测试同等种重要,左侧代表开发活动,右侧代表测试活动。
    2. 针对每个开发阶段都有一个测试级别与之对。
    3. 测试依然是开发周期中的阶段,与瀑布模型不同的是,有多个测试级别与开发阶段对应。

    3. 项目管理五大过程组十大知识领域对照表

    知识领域 启动 计划 执行 控制 收尾
    项目整体管理 制定项目章程 编织项目管理计划 指导和管理项目执行 监控项目工作、整体变更控制 项目收尾
    项目管理范围 编制范围管理计划、收集需求、范围定义、建立WBS 范围核实、范围控制
    项目时间管理 编制进度管理计划、活动定义、活动排序、活动资源估算、活动历时估算、制定进度计划 进度控制
    项目成本管理 编制成本管理计划、成本估算、成本预算 成本控制
    项目质量管理 制定质量管理计划 质量保证 质量控制
    人力资源管理 制定人力资源计划 组建项目团队、建设项目团队、管理项目团队
    项目沟通管理 编制沟通管理计划 管理沟通 控制沟通
    项目风险管理 制定风险管理计划、风险识别、风险定性分析、风险定量分析、风险应对计划 风险监督与控制
    项目采购管理 编制采购管理计划 实施采购 控制采购 结束采购
    项目干系人管理 识别干系人 编制干系人管理计划 管理干系人参与 控制干系人参与

    4.需要的四个过程

    1. 技术类过程

    技术过程要解决“研制特定产品、完成特定成果或提交特定服务的具体过程”,回答怎么在技术上完成。

    1. 管理类过程

    大多数行业的项目都有共同的管理过程。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划分为:启动、计划、执行、监控和收尾。

    1. 支持类过程

    例如:配置管理过程就属于支持类过程组。

    1. 改进类过程

    例如:总结经验教训、部署改进。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2月8日
    下一篇 2022年2月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