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以太 工具链

一 什么是车载以太

随着汽车电子的快速发展,车内ECU数量的持续增加,带宽需求也在随之不断增长。对此,汽车制造商的电子系统、线束系统等成本也在提高。而相比于传统总线技术,车载以太 不仅可以满足汽车制造商对带宽的需求,同时还能降低车内的 络成本,是未来整车 络架构设计的趋势。目前,车载以太 主要用于诊断、车载信息娱乐系统(IVI)和驾驶辅助系统。

二 车载以太 技术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七层 络模型定义了 络互联的七层框架,其中每一层都运行不同的协议,只有统一通信规范时,才能实现 络互联化。而车载以太 参考OSI分层结构,并规定了每一层的功能及协议。车载以太 协议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四层协议系统:应用层、传输层、 络层、数据链路层,每一层都具有不同的功能。

| 物理层(OABR)

参照OSI模型,车载以太 在物理层,即第一、二层采用了博通公司的BroadR-Reach技术。BroadR-Reach的物理层(PHY)技术由OPEN(一对以太 )联盟推动,因此有时也被称为OPEN联盟BroadR-Reach(OABR)。BroadR-Reach由一对双绞线实现全双工通信,并提供100Mbit/s及更高的宽带性能。该技术使用单对的非屏蔽双绞线进行通信,不仅可以减轻线缆重量达到30%,还可以降低80%连接成本,符合汽车要求的新型物理层技术。BroadR-Reach技术已被IEEE标准化,并命名为100BASE-T1,其中T1是指车载以太 。

100BASE-TX

100BASE-TX采用两对5类非屏蔽双绞线或1类屏蔽双绞线,一对用于发送数据,另一对用于接收数据,长度上限为100米。

100BASE-T1

100BASE-T1也叫IEEE802.3bw,它是被IEEE针对百兆车载以太 而定义的标准。与传统的百兆以太 (100BASE-TX)不同,100BASE-T1使用的是一对双绞线进行全双工的信息传输。并且,100BASE-T1还可降低电磁干扰、布线重量、成本和占地面积。

1000BASE-T1

1000BASE-T1也叫IEEE802.3bp,它是被IEEE针对千兆车载以太 而定义的标准。与100BASE-T1相同,1000BASE-T1也是使用一对双绞线进行全双工的信息传输。1000BASE-T1不仅能提高数据的传输速率,同时还能满足汽车行业高可靠性、低电磁辐射、低功耗和同步实时性等方面的要求。

100BASE-T4

100BASE-T4采用的是半双工传输模式,并且传输媒体采用3类、4类、5类非屏蔽双绞线。其中的三对线用以传输数据,一对线进行冲突检验和控制信 的发送接收。传送距离上限是100米。

| 数据链路层

定义操作通信连接的程序,封装数据包为数据帧以及监测、纠正数据包传输的错误。

AVB(Audio Video Bridging)

以太 音视频桥接技术旨在满足车内音视频应用的低延迟和保证带宽要求。其对传统的以太 进行了扩展,通过增加精确时钟同步和带宽预留等协议增强了传统以太 音视频传输的实时性。AVB技术提供了优先级、流预留协议(SRP)和流量整形协议(FQTSS)等核心功能。AVB在车内的应用案例有同步多媒体播放、在线导航地图等汽车联 应用和ADAS以及诊断功能等。

TSN(Time Sensitive Network)

2012年,IEEE音视频桥接工作组正式更名为TSN。TSN定义了以太 数据传输的时间敏感机制,为标准以太 增加了确定性、可靠性,并确保了以太 能为关键数据的传输提供稳定一致的服务级别。

| 络层

定义 络设备间如何传输数据,根据唯一的 络设备地址路由数据包提供流和拥塞控制,以防 络资源的损耗。

IPV4协议

IPV4是 络协议版本,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操作在使用分组交换的链路层上。此协议不保证任何数据包均能送达目的地,也不能保证所有数据包均按照正确的顺序且无重复的到达。

IPV6协议

IPV6是 络协议版本,由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互联 工程任务组进行设计的,其用于替代IPV4的下一代 络协议。相比于IPV4,IPV6具有更大的地址空间。随着互联 的快速发展,IPV6协议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但可以解决 络地址资源数量匮乏的问题,也可以解决多种接入设备接入互联 的障碍问题。

| 传输层

传输层的功能是建立端口到端口的通信,确定主机和端口后,就可以实现程序之间的通信。

TCP协议

TCP/IP协议对应OSI模型的传输层,该部分是 络结构的中心部分,并且是下方硬件相关层和上方软件处理层的重要连接点。TCP是一种面向连接且可靠的传输协议。它不仅能够保证两端通信主机之间的信息可达,而且能够正确处理传输过程中丢包、传输顺序错乱等异常情况。

UDP协议

UDP协议是一种简单、无连接的传输协议。当 络可靠并需要突发大量的数据时,则可选择使用UDP,而不用考虑丢包重传等情况,从而可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 应用层

应用层协议是用户与 络的交互界面,负责处理 络特定的细节信息,其覆盖了OSI参考模型的第5层至第7层。应用层可根据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多种应用协议,如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通信控制(SOME/IP)、服务发现(Service Discovery)、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流媒体服务(Stream Media Service)、设备发现、连接管理和控制协议(IEEE 1722.1)等。

三 车载以太 发展趋势

伴随着车载以太 技术的不断成熟,将会有更高的带宽和更低的延迟。并且,在OPEN联盟、AVnu等组织的推动下,车载以太 将会成为车载 络骨干。它不是专注于一个特定的应用领域,而是会集成动力总成、盘底、车身、多媒体和辅助驾驶等子系统,形成一个域级别的汽车 络。

四 德国Technica——车载以太 通讯专家

随着车载以太 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汽车电子产品开始应用BroadR-Reach技术。来自德国的Technica自2008年便与BMW合作共同研发BroadR-Reach技术、汽车以太 及其协议等技术并开发标准测试的研究。根据对车载以太 的深入研究,现已设计研发出了一系列测试的硬件和软件工具。

| 100/1000BASE-T1 Media Converter

100/1000BASE-T1与100/1000BASE-TX双向转换的模块,用于电脑与被测车载以太 控制器(PHY)的连接。这是基于物理层的转换,不经过MAC层/数据链路层。100/1000BASE-T1工具用于汽车产品开发和测试电子控制单元(ECU)。

| Media Gateway

随着测试的深入,如果需要分析被测控制器与其他控制器(或仿真节点)之间的以太 通信内容,就需要用到带有Switch功能的Media Gateway。其可连接多达12路100BASE-T1,并通过Web配置来实现车载以太 数据的过滤和控制数据流的路由、镜像、转发和VLAN配置。此外,其还可根据需求来提供CAN(FD)、LIN和FlexRay通道接口,以实现两种协议之间的转换通讯。

| Capture Module

? 高速启动;

? 启动缓存;

? 络时间同步,可以与其他Capture Module同步。

五 K2L——车载以太 测试和仿真工具

同样是来自德国的K2L公司,其根据多年的经验与技术研发了一个全面且易于使用的工具链——从车载以太 的早期测试和仿真阶段到最终分析和验证阶段的所有开发任务。

| OptoLyzer Studio软件

OptoLyzer Studio是一个可用于车载以太 的综合测试和分析的软件。它提供消息记录、图形化、活动区、过滤、消息注入和书签,并且支持多种协议。

? 支持多种数据库格式:*.dbc、*.ldf、*.xml、*.arxml、*.bsdconfig、*.fdepl、*.fidl;

? 支持多种数据格式文件的导入导出:*.blf、*.asc、*.csv、*.pcap、*.pcapng、*.olsreplay、*.olslog、*.img、*.k2llog;

? 消息显示Trace/发送Send;

? 信 显示Data;

? 曲线显示Graph;

? 仪表盘Panel:Gauge Tile、Activity Tile、Text Tile、Progress Bar Tile、Image Tile;

? 总线统计Statistics;

? 编程:C#支持更多的功能组建,实时性更高;

? 过滤功能Filter。

| MOCCA硬件

K2L MOCCA硬件系列为不同的应用场景而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这些设备可用于应用程序测试、模拟和验证。其中MOCCA LAN是一款用于CAN、100BASE-T1的开发工具,主要应用于车载以太 测试、开发和仿真。

? 支持各种以太 物理层:100BASE-T1、100BSEE-TX、Quiet-WIRE;

? 千兆以太 接口,用于数据记录仪的扩展;

? 2个CAN 2.0接口;

? 设备支持:物理层转换、监听、以太 消息注入;

? 与MOCCA硬件系列其他设备可时间同步,允许访问CAN、CAN FD、LIN、100BASE-T1、FlexRay、MOST设备;

? 显示与分析数据;

? 简单的硬件可编程接口:包括多种编程实例。

六 诊断工具

| Q-Tester

Q-Tester是风丘科技自主研发的客户半定制化工程诊断仪。Q-Tester诊断仪采用国际主流的ODX/OTX方案,诊断仪与ECU间的数据交互,依赖于核心的ODX诊断数据库。

Q-Tester已实现的功能包括:诊断功能测试;单个及整车故障码读取与清除;单个控制器的功能配置;控制器刷写或再编程以及 文监控等。为了便于客户快速进行整车控制器的功能配置,风丘科技还开发了Q-Tester的一键Coding功能。工程师们只需点击一个按钮就可对整车所有控制器进行功能配置。

系统组成:

1. 硬件:硬件通讯接口卡VCI(Vehicle Communication Interface),支持市场上所有标准的VCI,包括Softing公司、瑞典Kvaser以及风丘科技自主研发的的各种VCI……

请点击此处,查看剩余30%精彩内容!

| 往期回顾

? 车载以太 解决方案

? CAN FD的一致性测试 助力汽车电子智能化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9月22日
下一篇 2022年9月2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