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e: 2019-8-08
1. 一座大楼内的一个计算机 络系统,属于 () 。 B
A. PAN(个人区域 络)
B.LAN(局域 )
C.MAN(域域 )
D.WAN(广域 )
解释:
PAN: 络中的个人区域 络。
LAN:局域 (Local Area Network,LAN),是指在某一区域内由多台计算机互联成的计算机组。一般是方圆几千米以内。局域 可以实现文件管理、应用软件共享、打印机共享、工作组内的日程安排、电子邮件和传真通信服务等功能。
MAN:城域 (man),规模局限在一座城市的范围内,10~100km的区域。
WAN:广域 (wan): 络跨越国界、洲界,甚至全球范围,广域 的典型代表是internet 。
2. 在计算机中,每个存储单元都有一个连续的编 ,此编 称为(地址)。
解释: 计算机中,每个存储单元的编 称为单元地址。
3. 在SQL语言中授权的操作是通过_GRANT_语句实现的。
补充解释:
GRANT是授权
REVOKE是收回权限
CREATE是创建表创建数据库的关键字
INSERT是“插入”
4. 进行域名解析,所采用的协议是( A)
A. DNS (域名服务器: DNS解析协议ip映射到域名进行试用 )
B.RIP (RIP是路由信息协议)
C.ARP (IP地址解析协议:将ip地址转成物理地址的协议)
D.SMTP(邮件发送协议)
补充解释:
1)ARP协议:将IP地址——物理地址的协议;而RARP协议:将物理地址——IP地址的协议。
2)SMTP协议:管理邮件发送的协议;POP3协议:管理邮件接收的协议
POP3协议br> POP3(Post Office Protocol 3)即邮局协议的第3个版本,它规定怎样将个人计算机连接到Internet的邮件服务器和下载电子邮件的电子协议。它是因特 电子邮件的第一个离线协议标准,POP3允许用户从服务器上把邮件存储到本地主机(即自己的计算机)上,同时删除保存在邮件服务器上的邮件,而POP3服务器则是遵循POP3协议的接收邮件服务器,用来接收电子邮件的。
SMTP协议br> 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即简单邮件传输协议,它是一组用于由源地址到目的地址传送邮件的规则,由它来控制信件的中转方式。SMTP协议属于TCP/IP协议族,它帮助每台计算机在发送或中转信件时找到下一个目的地。通过SMTP协议所指定的服务器,我们就可以把E-mail寄到收信人的服务器上了,整个过程只要几分钟。SMTP服务器则是遵循SMTP协议的发送邮件服务器,用来发送或中转你发出的电子邮件。
5. 某台微机安装的是 64 位操作系统,“ 64 位”指的是( CPU的字长,即CPU每次能处理64位二进制数据)
补充解释:64位操作系统中的“64位”,指的是计算机一次并行计算可处理的二进制位数,即CPU的字长。CPU字长是衡量一台计算机计算能力和精度的重要指标,它通常都是字节的整数倍,像是8位、16位、24位、32位、64位这样。
6. 地址 “128.10.0.0” 是 (B类) 地址。
补充:
A类地址:以0开头,第一个字节范围:0~127;
B类地址:以10开头,第一个字节范围:128~191;
C类地址:以110开头,第一个字节范围:192~223;
D类地址:以1110开头,第一个字节范围为224~239;
7. 在以下的存储管理方案中,能扩充主存容量的是 。 分页虚拟存储管理(虚拟存储是从外存分一部分用来当做内存 )
解释: 虚拟储存技术需要和分页或者是分段技术相结合,当主存已经满了,使用调度算法最近多久未使用将内存中那些不使用的分页或者是分段调度至SWAP分(磁盘之上连续分配的一部分储存空间,方便调度地址转换以及硬盘速度的稍微提升)
8. 在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在这几个阶段中,数据独立性最高的是(数据库系统)阶段。
在以下选项中进行的选择:
补充: .数据库系统 .文件系统 人工管理 数据项管理
9. 查找工资在600元以上并且职称为工程师的纪录,逻辑表达式为____。
An: 工资>600 .AND. 职称=”工程师”(注:列名是不需使用引 的)
10. 对于基带 CSMA/CD 而言,为了确保发送站点在传输时能检测到可能存在的冲突,数据帧的传输时延至少要等于信 传播时延的 (2倍)。
补充解释: 当A站点发送数据后,经过接近于最大传播时延tp时,B站点正好也发送数据,此时冲突便发生。发生冲突后,B 站点立即可检测到该冲突,而A站点需再经过一份最大传播时延tp后,才能检测出冲突。也即最坏情况下,对于基带CSMA/CD来说,检测出一个冲突的时间等于任意两个站之间最大传播时延的两倍(2tp)。
11. 以太 交换机根据_目的MAC地址_ 转发帧。
补充:
1)以太 交换机工作于OSI 络参考模型的第二层(即数据链路层),是一种基于MAC(Media Access 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地址识别、完成以太 数据帧转发的 络设备。
2)以太 交换机检测从以太端口来的数据帧的源和目的地的MAC(介质访问控制层)地址,然后与系统内部的动态查找表进行比较,若数据帧的MAC地址不在查找表中,则将该地址加入查找表中,并将数据帧发送给相应的目的端口
12. 计算机与打印机之间的通信属于(单工通信)
13.
当前盘当前目录下有数据库:学院.dbc,其中有”教师”表和”学院”表。
“教师”表:
“学院”表:
有SQL语句:
SELECT DISTINCT 系 FROM 教师 WHERE 工资>=;
ALL (SELECT 工资 FROM 教师 WHERE 系 =”02″)
与如上语句等价的SQL语句是______。 (ALL:所有,在上文中就是大于等于所有,也就是可以理解为最大值MAX。 )
14. 从c++文件到生成exe文件经过哪些步骤 预处理——编译——汇编——链接
补充:将源代码转换为机器可认识代码的过程。编译程序读取源程序(字符流),对之进行词法和语法的分析,将高级语言指令转换为功能等效的汇编代码,再由汇编程序转换为机器语言,并且按照操作系统对可执行文件格式的要求链接生成可执行程序。
它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源程序->编译预处理->编译->优化程序->汇编程序->链接程序->可执行文件
15. 编译程序和解释程序同属于语言处理程序,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只有编译程序产生目标程序_____ 。
补充解释:
编译程序能产生目标程序而解释程序则不能
补充:
* 解释程序也称为解释器,它或者直接解释执行源程序,或者将源程序翻译成某种中间表示形式后再加以执行;
* 编译程序(编译器)则是将源程序翻译成目标语言程序,然后在计算机上运行目标程序。
两种语言处理程序的根本区别是:
i) 在编译方式下,机器上运行的是与源程序等价的目标程序,源程序和编译程序都不再参与目标程序的执行过程,
ii) 而在解释方式下,解释程序和源程序(或某种等价表示)要参与到程序的运行过程中,运行程序的控制权在解释程序。
解释器翻译源程序时不生成独立的目标程序,而编译器则将源程序翻译成独立的目标程序。
补充:
编译程序(Compiler,compiling program)也称为编译器,是指把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书写的源程序,翻译成等价的机器语言格式目标程序的翻译程序。
编译程序属于采用生成性实现途径实现的翻译程序。它以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书写的源程序作为输入,而以汇编语言或机器语言表示的目标程序作为输出。编译出的目标程序通常还要经历运行阶段,以便在运行程序的支持下运行,加工初始数据,算出所需的计算结果。
16.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D
A. FTP提供了因特 上任意两台计算机之间相互传输文件的机制,因此它是用户获得大量Internet资源的重要方法 (ok)
B.WWW利用超文本和超媒体技术组织和管理信息浏览或信息检索的系统 (ok)
C.E-mail是用户或者用户组之间通过计算机 络收发信息的服务 (ok)
D.当拥有一台586个人计算机和一部电话机,只要再安装一个调制解调器,便可以接到因特 上 (还需要路由器或交换机才能连上internet。)
17. 将一个C类 络划分为3个子 ,每个子 最少要容纳55台主机,使用的子 掩码是55.255.255.192
解释:可以从容纳主机数量的角度出发。主机 n位 2的n次方-2>55,n至少为6,又要划分3个机房,至少要借两位。满足以上两个条件,借位只能为2.C类地址,子 掩码默认为24位,既255.255.255.0,借两位以后,变成255,255,255,192
18. 2003 年 11 月 4 日,沃尔玛宣布:他将采用 RFID 技术追踪其供应链系统中的商品,并要求其前 100 大供应商从(2005年1月)起将所有发送到沃尔玛的货盘和外包装箱贴上电子标签。
19. 在数据库设计中,对数据库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的分析在( 物理设计)设计阶段。
补充: 数据库的四个阶段:需求设计阶段——概念设计阶段——逻辑设计阶段——物理结构设计阶段
* 需求分析阶段的任务是:对现实世界要处理的对象(组织、部门、企业等)进行详细调查,在了解现行系统的概况,确定新系统功能的过程中,确定系统边界、收集支持系统目标的基础数据及其处理方法。
* 概念设计阶段的任务是:对用户要求描述的现实世界,通过对其进行分类、聚集和概括,建立抽象的概念数据模型,如果是关系数据库,其得到的结果是ER模型。
* 逻辑设计阶段的任务是:将概念数据模型设计成数据库的一种逻辑模式(关系模式),然后对关系模式进一步做规范化处理,从而提高存储效率和处理效率。
* 物理结构设计的任务是:根据特定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提供的多种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为具体的应用任务选定最合适的物理存储结构、存取方法和存取路径等。这一步设计的结果就是物理数据库
20. 在采用请求分页存储管理的系统中,如果页面不在内存则发生缺页中断,它属于()程序中断
解释: 程序中断是指:CPU在执行程序的过程中,因出现某种随机事件而收到中断请求,暂时停止现行程序的执行,转去执行一段中断服务程序,以处理该事件,并在处理完毕后自动恢复程序的执行。
缺页中断正是因为所需页面不在内存,向CPU发出中断请求,暂停现行程序,执行缺页中断处理程序,然后返回到原来的指令执行。所以,缺页中断是程序中断。
补充材料:
硬件中断(Hardware Interrupt):
- 可屏蔽中断(maskable interrupt)。硬件中断的一类,可通过在中断屏蔽寄存器中设定位掩码来关闭。
- 非可屏蔽中断(non-maskable interrupt,NMI)。硬件中断的一类,无法通过在中断屏蔽寄存器中设定位掩码来关闭。典型例子是时钟中断(一个硬件时钟以恒定频率—如50Hz—发出的中断)。
- 处理器间中断(interprocessor interrupt)。一种特殊的硬件中断。由处理器发出,被其它处理器接收。仅见于多处理器系统,以便于处理器间通信或同步。
- 伪中断(spurious interrupt)。一类不希望被产生的硬件中断。发生的原因有很多种,如中断线路上电气信 异常,或是中断请求设备本身有问题。
软件中断(Software Interrupt) :
- 软件中断。是一条CPU指令,用以自陷一个中断。由于软中断指令通常要运行一个切换CPU至内核态(Kernel Mode/Ring 0)的子例程,它常被用作实现系统调用(System call)。
21. 常见的数据模型是() 概念模型——逻辑模型——物理模型
其中的逻辑模型常见的有:层次模型、 状模型、关系模型(其中,关系模型最为常见。)
补充材料:常见的数据模型:
1.概念数据模型–Concept Data Model
–用来描述概念化结构,不依赖DBMS来描述世界。
属于信息模型:实体-联系(ER模型)、扩展实体-联系(EER模型)、IDEF1模型、面向对象模型等。
2.逻辑数据模型(Logical Data Model)
a.用户从数据库中看到的数据模型
b.与DBMS有关。DBMS使用逻辑模型分类
c.关系数据模型最为常用
d.DBMS的实现过程中,概念数据模型表示的数据必须转化为逻辑数据模型
e.也称结构数据模型,需要形式化定义,用于机器数据的模型
3.物理数据模型(Physical Data Model)
–反映数据的存储结构;e.g.–物理快、指针和索引
总结:概念模型用于数据库的设计,逻辑和物理模型用于DBMS的实现。
22. 关于指令周期说法正确的是:
指令周期大于机器周期
解释:指令周期是取出一条指令并执行这条指令的时间。一般由若干个机器周期组成,是从取指令、分析指令到执行完所需的全部时间。
23. 下列对临界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一段代码
解释:每个进程中访问临界资源的那段代码称为临界区(Critical Section)(临界资源是一次仅允许一个进程使用的共享资源)。每次只准许一个进程进入临界区,进入后不允许其他进程进入。不论是硬件临界资源,还是软件临界资源,多个进程必须互斥地对它进行访问。
多个进程中涉及到同一个临界资源的临界区称为相关临界区。.
24.
某 络拓扑如下图所示,路由器R1只有到达子 192.168.1.0/24的路由。为使R1可以将IP分组正确地路由到图中所有的子 ,则在R1中需要增加的一条路由(目的 络,子 掩码,下一跳)是()。
解释:
要使R1能够正确将分组路由到所有子 ,则R1中需要有到192.168.2.0/25和192.168.2.128/25的路由,分别转换成二进制如下:
192.168.2.0:11000000 10101000 00000010 00000000
192.168.2.128:11000000 10101000 00000010 10000000
前24位都是相同的,于是可以聚合成超 192.168.2.0/24,子 掩码为前24位,即255.255.255.0。下一跳是与R1直接相连的R2的地址,因此是192.168.1.2。
25. 下列哪种说法不适于描述微内核操作系统()B
A. 内核足够小
B.功能分层设计
C.基于C/S模式
D.策略与机制分离
解释:微内核操作系统:
1) 足够小的内核
在微内核操作系统中,内核是指精心设计的、能实现现代OS最基本的核心功能的部分。微内核并非是一个完整的OS,而只是操作系统中最基本的部分,它通常用于:
① 实现与硬件紧密相关的处理;
② 实现一些较基本的功能;
③ 负责客户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
它们只是为构建通用OS提供一个重要基础,这样就可以确保把操作系统内核做得很小。
2) 基于客户/服务器模式
由于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模式,具有非常多的优点,故在单机微内核操作系统中几乎无一例外地都采用客户/服务器模式,将操作系统中最基本的部分放入内核中,而把操作系统的绝大部分功能都放在微内核外面的一组服务器(进程)中实现。例如用于提供对进程(线程)进行管理的进程(线程)服务器,提供虚拟存储器管理功能的虚拟存储器服务器,提供I/O设备管理的I/O设备管理服务器等,它们都是被作为进程来实现的,运行在用户态,客户与服务器之间是借助微内核提供的消息传递机制来实现信息交互的。
3) 应用“机制与策略分离”原理
在现代操作系统的结构设计中,经常利用“机制与策略分离”的原理来构造OS结构。所谓机制,是指实现某一功能的具体执行机构。而策略,则是在机制的基础上,借助于某些参数和算法来实现该功能的优化,或达到不同的功能目标。通常,机制处于一个系统的基层,而策略则处于系统的高层。在传统的OS中,将机制放在OS的内核的较低层,把策略放在内核的较高层次中。而在微内核操作系统中,通常将机制放在OS的微内核中。正因为如此,才有可能将内核做得很小。
4) 采用面向对象技术
操作系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大型软件系统,我们不仅可以通过结构设计来分解操作系统的复杂度,还可以基于面向对象技术中的“抽象”和“隐蔽”原则控制系统的复杂性,再进一步利用“对象”、“封装”和“继承”等概念来确保操作系统的“正确性”、“可靠性”、“易修改性”、“易扩展性”等,并提高操作系统的设计速度。正因为面向对象技术能带来如此多的好处,故面向对象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操作系统的设计中。
26. 不同系列的机器之间,实现可移植性的途径不包括( )。B
A. 采用统一的高级语言
B.采用统一的汇编语言 (汇编语言不可移植)
C.模拟
D.仿真
27. WPS 中在光标位置插入一个分页符的命令是 ( ) ^PP
28. 以下哪种方式,在读取磁盘上多个顺序数据块时的效率最高
A. 中断控制方式 (读取的基本单位是字)
B.DMA方式 (读取的基本单位是一个块)
C.通道方式 (读取的基本单位是多个块)
D.程序直接访问方式 (读取的基本单位是字节)
E.循环检查I/O方式 (读取的基本单位是字节)
F.以上访问方式都一样
解释:
(1)程序直接访问方式跟循环检测IO方式,应该是一个意思吧,是最古老的方式。CPU和IO串行,每读一个字节(或字),CPU都需要不断检测状态寄存器的busy标志,当busy=1时,表示IO还没完成;当busy=0时,表示IO完成。此时读取一个字的过程才结束,接着读取下一个字。
(2)中断控制方式:循环检测先进些,IO设备和CPU可以并行工作,只有在开始IO和结束IO时,才需要CPU。但每次只能读取一个字。
(3)DMA方式:Direct Memory Access,直接存储器访问,比中断先进的地方是每次可以读取一个块,而不是一个字。
(4)通道方式:比DMA先进的地方是,每次可以处理多个块,而不只是一个块。
29. 在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中,操作数应在(主存单元 )中。
30. 下列关于RISC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C
A. 指令执行采用流水方式 (ok)
B.控制器采用微程序设计
C.只有LOAD/STORE指令访问存储器 (ok)
D.难以用优化编译生成高效的目标代码
补充解释:主要考查了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的特点。RISC的控制器多采用硬布线方式,以期更快的执行速度,而CISC控制器绝大多数为微程序控制器。
2.传输介质是通信 络中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的 ( 物理) 通路。
解释;
3. 广域 中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其在局域 中的要快。( ) 错误
解释:
广域 (WAN,Wide Area Network)也称远程 (long haul network )。通常跨接很大的物理范围,所覆盖的范围从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它能连接多个城市或国家,或横跨几个洲并能提供远距离通信,形成国际性的远程 络。
局域 (Local Area Network,LAN)是指在某一区域内由多台计算机互联成的计算机组。一般是方圆几千米以内。局域 可以实现文件管理、应用软件共享、打印机共享、工作组内的日程安排、电子邮件和传真通信服务等功能。局域 是封闭型的,可以由办公室内的两台计算机组成,也可以由一个公司内的上千台计算机组成。
具体:广域 WAN wide area network的应用范围是国家-国家等等,传输速率跟局域 LAN local area network互有胜负
4. 在下列关于视图的叙述中,正确的一条是______。 当某一视图被删除后,由该视图导出的其他视图将变为无效
解释:
视图的操作不仅可以实现查询的简化,而且可以提高安全性。视图创建语句:create view view_name as select id1,id2 from table_name;
视图使用语句:select *from view_name;执行的查询是as后面的查询语句。查询视图和查询表相似,视图可以实现信息的隐藏,而查询不能。
视图特点:
1、 视图的列可以来组不同的表,表的抽象和在逻辑意义上建立新的关系。
2、视图室友基本表(实表)产生的虚表。
3、视图的建立和删除不影响基本表。
4、对视图内容的更新(添加、删除和修改)直接影响本表。5、当视图来自多个基本表时,不允许添加和删除数据。
5. 某一速率为 100M 的交换机有 20 个端口,则每个端口的传输速率为 (100M) 。 解释:这里是交换机,交换机在使用端口时是独占资源。
(交换机是独占式,每个端口都在使用时独占全部带宽。 交换机独占带宽,集线器共享带宽 )
6. 若要播放当前打开的PowerPoint文档中第11至36个幻灯片,则应先进行的操作是选择()。
“幻灯片放映” “设置放映方式”,填入从“11”到“36”
7. 下列关于操作系统的各种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 “虚拟存储器”其实是外存 (x)
B.文件管理可以实现文件的共享,保密和保护
C.用户必须了解设备及接口的技术细节,才能使设备和计算机协调工作 (x)
D.作业管理的任务主要是使内存资源得到合理使用。 (x)
补充解释:
* 虚拟存储虚拟存储器. 实际上是一种逻辑存储器,实质是对物理存储设备进行逻辑化的处理,并将统一的逻辑视图呈现给用户。
* 文件系统是对文件存储器的存储空间进行组织,分配和回收,负责文件的存储,检索,共享和保护。
封装实现,抽象接口。
* 作业管理主要是是CPU利用最大化(
* 作业管理的任务主要是为用户提供一个使用计算机的界面使其方便地运行自己的作业,并对所有进入系统的作业进行调度和控制,尽可能高效地利用整个系统的资源
* 完成一个独立任务的程序及其所需的数据组成一个作业。作业管理是用户提交的诸多作业进行管理,包括作业的组织、控制、和调度等,尽可能高效地利用整个系统的资源利用率。)
8. 视图是一个“虚表”,视图的构造基于( 基本表或视图 )
9. 事务日志用于保存(对数据的更新操作)解释:事务日志用以保存数据库数据的变动,包括增删改等操作。
补充:
记录数据库事务,最大限度地保证数据的一致性与安全性
重做日志文件:含对数据库所做的更改记录,这样万一出现故障可以启用数据恢复,一个数据库至少需要两个重做日志文件
归档日志文件:是重做日志文件的脱机副本,这些副本可能对于从介质失败中进行恢复很必要。
10. 按照TCP/IP协议栈的划分方法,以下协议中,( A)是属于Internet层的。
A.ICMP
B.TCP
C.SNMP
D.NFS
解释:
ICMP : 络层协议
TCP : 传输层协议
SNMP: 应用层协议
NFS : 会话层协议
分层 | 作用 | 协议 |
---|---|---|
物理层 | 通过媒介传输比特,确定机械及电气规范(比特 Bit) | RJ45、CLOCK、IEEE802.3(中继器,集线器) |
数据链路层 | 将比特组装成帧和点到点的传递(帧 Frame) | PPP、FR、HDLC、VLAN、MAC( 桥,交换机) |
络层 | 负责数据包从源到宿的传递和 际互连(包 Packet) | IP、ICMP、ARP、RARP、OSPF、IPX、RIP、IGRP(路由器) |
运输层 | 提供端到端的可靠 文传递和错误恢复( 段Segment) | TCP、UDP、SPX |
会话层 | 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会话协议数据单元 SPDU) | NFS、SQL、NETBIOS、RPC |
表示层 | 对数据进行翻译、加密和压缩(表示协议数据单元 PPDU) | JPEG、MPEG、ASII |
应用层 | 允许访问OSI环境的手段(应用协议数据单元 APDU) | FTP、DNS、Telnet、SMTP、HTTP、WWW、NFS |
11.
已知有如下3个表:
· 学生(学 ,姓名,性别,班级)
· 课程(课程名称,学时,性质)
· 成绩(课程名称,学 ,分数)
若要列出班级=“97计算机”的所有同学的姓名,应该对关系“学生”进行(选择和投影)操作。
将语句中的where看做选择,select看做投影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外模式、概念模式、内模式都只有一个(内模式必定只有一个)
B.模式只有一个,概念模式和内模式有多个 (后半句错误)
C.外模式有多个,概念模式和内模式只有一个
D.三个模式中,只有概念模式才是真正存在的 (三者都存在)
* 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外模式。反应了不同的用户的应用需求、看待数据的方式、对数据保密的要求
* 内模式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
* 逻辑模式(概念模式/模式):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综合了所有用户的需求
13. 在处置死锁的方法中,属于死锁预防策略的是(D)
A. 银行家算法(避免死锁)
B.资源分配图简化算法(检测死锁)
C.死锁检测法
D.资源有序分配法(预防死锁)
14. (2010)年中国把物联 发展写入了政府工作 告。
15. 关于以太 帧结构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B
A. 数据字段保存高层待发的数据
B.前导码字段的长度计入帧头长度(前导码 和 帧首定界符 均不被计算到帧长度中去 )
C.类型字段表示协议类型
D.目的地址字段是目的节点的硬件地址
15. 有几栋建筑物,周围还有其他电力电缆,若需要将该几栋建筑物连接起来构成骨干型园区 ,则采用的介质比较合适的是()A
A. 光缆(骨干 布线用光缆或者同轴电缆 而光缆抗电磁干扰能力强传输快 所以选光缆 )
B.同轴电缆
C.非屏蔽双绞线
D.屏蔽双绞线
16. 在单用户PC上考虑以下I / O场景。在这些I / O场景中的,你是否会将操作系统设计为使用缓冲,假脱机,缓存或它们的组合会使用轮询I / O还是中断驱动的I / O出你选择的理由。
Consider the following I /O scenarios on a single-user PC.
For each of these I/O scenarios,would you design the operating system to use buffering,spooling,caching,or a combinationWould you use polled I /O,or interrupt-driven I /OGive reasons for your choices.A
A.A mouse used with a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B.A tape drive on a multitasking operating system (assume no device preallocation is available)
C.A disk drive containing user files
D.A graphics card with direct bus connection,accessible through memory-mapped I /O
解释;
a.鼠标与图形用户界面一起使用
在高优先级操作发生的时候,可能需要缓冲来记录鼠标移动。池化和高速缓存不合适。中断驱动的I / O是最合适的。
b.多任务操作系统上的磁带驱动器(假定没有设备预分配可用)
可能需要缓冲来管理磁带驱动器与I / O的源或目的地之间的吞吐量差异,缓存可用于保存驻留在磁带上的数据的副本,以加快访问速度。当多个用户希望读取或写入数据时,假脱机可用于将数据传送到设备。中断驱动的I / O可能会实现最佳性能。
c。包含用户文件的磁盘驱动器
当从用户空间传输到磁盘时,缓冲可用于保存数据,反之亦然。缓存可用于保存磁盘驻留数据以提高性能。因为磁盘是共享访问设备,所以不需要使用缓冲池。中断驱动I / O最适合以低速传输数据的磁盘等设备。
d。具有直接总线连接的图形卡,可通过内存映射I / O访问
缓冲可能需要控制多个访问和性能(双缓冲可用于保持下一个屏幕图像,同时显示当前的)。由于设备的快速和共享访问特性,高速缓存和假脱机并不是必需的。波动和中断仅用于输入和I / O完成检测,这两种都不是内存映射设备所需要的。
17. 下列传送指令中有语法错误的是( )。A
A. MOV CS,AX
B.MOV DS,AX
C.MOV SS,AX
D.MOV ES,AX
补充;
AX为8086CPU微处理器中8个通用寄存器之一,AX、BX、CX、DX这四个主要用于存放数据,称为数据寄存器。
18. 长途自动接续中对信 音的发送地点有统一规定,对于忙音的发送地点为 发送端本地局
解释: 通信中规定长途自动接续中的忙音由发端的本地局收到终端忙信 后发出
长途电话流程: 主叫-》发端本地局-》发端长途局-》终端长途局-》终端本地局-》被叫
被叫忙时,忙音由发端的本地局发送即可。
19. TCP、UDP、SPX属于OSI的 (传输层 ),
直接根据TCP就可以得知。TCP是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协议。而UDP是基于数据 文的传输层协议。HTTP是无连接、无状态的,基于文本的应用层协议。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