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概述”>第1章概述
-1.1移动边缘计算的起源”>
1.1移动边缘计算的起源
时间 |
事件 |
---|---|
2014 | ETSI成立MEC ISG工业标准组,正式宣布推动移动边缘计算标准化 |
2016 | ETSI把MEC的概念扩展为多接入边缘计算MAEC,将边缘计算从电信蜂窝 进一步延伸到其他无线接入 如WiFi |
2013 | IBM和Nokia Siemens共同推出一款计算平台,可在无线基站内部运行应用程序,向移动用户提供业务。 |
MEC移动边缘计算的基本思想是把云计算平台从移动核心 络内部迁移到移动接入 边缘,实现计算及存储资源的弹性利用。
移动边缘计算,顾名思义,指在接近移动用户终端的无线接入 内提供云化的IT服务环境及计算能力,所谓边缘,既包括移动终端、移动通信基站及无线 络控制器,也包括无线 络内的其他特定设备,例如基站汇聚节点。
移动边缘计算具有本地化、近距离、低时延、位置感知及 络信息等特点。
利用部署于 络边缘的服务器,移动运营商可面向各种上层应用提供生产运行环境,实现移动业务的下沉,提高其业务分发、传送能力,进一步减少时延,并有效抑制核心 络内的拥塞产生。
另外,无线 络可向部署于 络边缘的第三方业务以API的形式开发其实时无线状态信息及无线资源管理能力,实现移动业务的个性化和差异。此外,无线基站的实时负载情况可用于改善内容传输质量,Google提出将无线 络的拥塞信息嵌入TCP分组头部,用以提升TCP在无线环境下的传输性能。
移动边缘计算有助于提升现有移动应用的体验及移动 络的价值。
移动边缘计算在未来市场的应用空间也十分广阔。
除了改善移动 络性能及用户体验,移动边缘计算还有助于创造培育一个全新的价值链及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使其中各环节主体紧密协作,摄入挖掘基础移动 络的盈利能力。
-1.25G 络发展与运营商转型”>1.2 5G 络发展与运营商转型
5G 络在未来主要用于满足三大类业务的需求:
- 面向全球大约25亿用户的增强移动宽带业务
- 实现万物互联的物联 业务
- 满足超高可靠超低时延的关键通信场景需求–比如工业机器人等
面向上述需求,5G 络演进将呈现以下特性:
- 高度灵活性
- 高度扩展性
- 多样移动性
- 内容感知性
-第2章MEC总览”>第2章MEC总览
-2.1系统整体架构”>
2.1系统整体架构
MEC系统位于无线接入点及有线 络之间。在电信蜂窝 络中,MEC系统可以部署于无线接入 与移动核心 之间。MEC服务器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基于IT通用硬件平台构建。
MEC系统由一台或者多台MEC服务器组成。MEC系统基于无线基站内部或无线接入 边缘的云计算设施提供本地化的公有云服务,并能连接位于其他 络,例如企业 ,内部的私有云形成混合云。
MEC系统基于特定的云平台(例如openstack)提供虚拟化软件环境以规划管理云内的IT资源。第三方应用以虚拟机的形式部署于边缘云或者在私有云内独立运行。无线 络能力通过平台中间件向第三方应用开放。MEC系统只对边缘云的IT基础设施进行管理,对私有云仅提供路由连接及平台中间件调用能力。
2.1.1系统基本构成
MEC系统的基本组件包括路由子系统、能力开放子系统、平台管理子系统及边缘云基础设施,这些组件以松耦合的方式构建整个系统。
在MEC系统中,无线接入点与有线 络之间数据传输必须通过路由子系统转发,其转发行为由平台管理子系统或能力开放子系统控制。在路由子系统中,终端用户的业务数据皆可以被转发至边缘云基础设施,也可以被转发至能力开放子系统支持特定的 络能力开放。运行在边缘云基础设施的第三方应用在收到来自终端用户的业务数据后,可通过向能力开放子系统发起能力调用请求,获取移动 络提供的能力。
2.1.2系统基础环境
- 软件基础环境, MEC服务器上的软件环境应提供运营商级别的可靠性支持,为路由子系统、能力开放子系统及平台管理子系统提供软件支撑。
- 硬件基础环境, MEC系统的硬件基础环境需要满足数据中心和电信设备的双重需求,提供灵活的子系统化设计及充分支持虚拟化,支持边缘云资源的按需分配以及MEC服务器稳定可靠运行。
-2.2系统组件详解”>2.2系统组件详解
2.2.1路由子系统
路由子系统在MEC系统、无线接入 及无线核心 之间提供数据转发通路,实现数据流量的本地卸载,并为边缘云内的虚拟机提供 络虚拟化支持以及提供MEC系统各组件之间的数据转发。
在MEC系统中,路由自向欧婷需要支持下列路由功能:
- 虚拟业务主机之间
- MEC服务器之间
- 虚拟业务主机和MEC服务器之间
- 虚拟业务主机和Internet主机之间
- MEC服务器和Internet主机之间
- MEC服务器和移动 络内部主机之间
2.2.2能力开放子系统
能力开放子系统依赖凭条中间件提供的API向第三方开放无线 络能力。主要包括平台中间件和中间件管理器。
根据访问及控制对象,平台中间件主要分为5类:
- 面向无线接入设备如基站的中间件
- 面向移动核心 设备如SGW的中间件
- 面向业务及运营支撑系统的中间件
- 面向MEC系统基本组件的中间件
- 面向用户数据流的中间件
平台中间件提供面向底层 路到额南向接口及面向外部调用的北向接口以实现 络能力开放。
中间件管理器通过特定的安全机制,只允许可信的平台中间被注册部署在能力开放子系统上。
中间件管理器具有以下特性:
- 高伸缩性
- 操作便捷
- 高可用性
- 高完全性
能力开放类型及内容,MEC能力开放应综合考虑第三方应用平台再系统架构及业务逻辑方面的差异性,实现 络能力的简单友好开放。 络能力开放类型主要分为以下类型:
- 络及用户信息开放
- 业务及资源控制能力开放
- 络业务处理能力开放
2.2.3平台管理子系统
平台管理子系统主要包括IT基础资源的管理、能力开放控制、路由策略控制以及支持计费功能。
IT基础资源管理通过虚拟机控制器对系统内的物理和虚拟IT基础结构进行集中管理,实现资源规划部署、动态优化以及业务编排,主要功能包括:
- 对边缘云的IT资源池进行管理
- 对虚拟化技术提供支持
IT基础资源管理包括下列组件:
- 控制器
- 对象存储系统
- 虚拟机镜像服务
能力开发控制,能力开放子系统的运行受到平台管理子系统的控制。平台管理子系统通过业务数据库对能力开放调用请求进行使能控制。
路由策略控制,平台管理子系统同路由管理子系统之间通过建立控制接口,用以在路由子系统内设定路由转发规则。
2.2.4边缘云基础设施
边缘云基础设施提供包括计算、内存、存储及 络等资源在内的IT资源池。
边缘云的软硬件基础设施以符合开放式标准定义的商用现成品或技术为主。
边缘云基础设施可以划分为3种类型:
- 以数据存储为主的存储型平台
- 以数据处理为主的计算型平台
- 兼顾数据处理和数据存储的综合平台
-2.3对5G 络演进的影响”>2.3对5G 络演进的影响
MEC 系统的引入,将带来 络功能的重构,对5G 络演进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无线接入 及移动核心 的接口定义以及相关功能方面。
2.3.1本地数据分流
MEC系统在5G 络内会带来本地数据分流机制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数据分流的触发条件及数据分流的发起控制。
由于CDN和ADN技术的广泛使用,目前大部分在线业务都是基于成熟的CDN和ADN系统实现交付,因为MEC系统必须考虑其数据分流触发机制如何和现有的CDN和AND系统结合,半面由于系统间协调不一致导致的分流失效。
MEC系统在数据分流的发起控制方面的要求更为负责,MEC系统不但允许移动终端发起本地分流,也允许驻留在边缘云或者私有云内的第三方应用服务器发起本地分流。
2.3.2本地策略控制
MEC系统的引入导致 络形态发生变化,基于MEC系统进行本地策略控制意味着PCRF功能及PCEF功能将下沉到 络边缘,这将导致策略控制功能的复杂化,并在 络层面和业务层面带来投入成本。
2.3.3本地计费
MEC系统实现了业务数据本地分流,这使得现有的 络计费设备无法检测到相关的业务使用情况,因此无法对用户进行计费和行为管控。这就要求MEC引入本地计费功能。
-第3章边缘路由技术”>第3章边缘路由技术
边缘路由技术定位于将用户数据流量由局域 汇接至广域 。
-3.1本地数据分流概述”>3.1本地数据分流概述
本地数据分流的实现机制主要有三类,流量卸载、本地IP存取LIPA/选择IP流量卸载SIPTO及分组过滤。
3.1.1流量卸载
流量卸载方案由3GPP TR23.829提出,适用于3G系统,其核心是在3G 络的Iu-PS接口上进行业务的分流和插入。增加了一个新的 元,即流量卸载功能TOF。TOF根据运营商的策略通过NAT及分组检测实现本地数据分流。
在移动性支持方面,流量卸载方案对非分流业务的连续性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对于分流业务,当用户旨在同一个TOF覆盖的区域内移动式,其业务连续性同样能够得到支持,及TOF并不支持跨区域的用户移动性。
3.1.2LIPA/SIPTO
LIPA/SIPTO机制是3GPP TS 23.401提出,是面向LTE 络的设计,该方案是的用户数据可以直接进入本地局域 络或者Internet,而不必经过移动核心 。核心是在LTE 络中增加了新的 元即本地 关LGW。
LIPA/SIPTO依赖特定的PDN连接实现本地数据分流。LIPA/SIPTO不对用户提供终端移动状态下的业务连续性支持,LIPA/SIPTO不支持在进行本地分离的PDN连接内创建专用承载,因此也就不能为本地分流的业务提供高优先级的QoS保证。
3.1.3分组过滤器
分组过滤器对数据分组进行分析、选择,通过检查数据流中的每个数据分组的分组头域或他们的组合来确定某个数据分组是否符合过滤规则,以便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
ETSI在MEC系统内引入此类规则来实现本地分流操作 ,其定义的规律规则包括无线接入承载E-RAB层面的规则及IP分组层面的规则。未来ETSI会根据实际需要引入更多的过滤规则。
不同于传统的分组过滤规则,ETSI目前定义的部分过滤规则无法直接通过对数据分组的头域进行检测来实现。MEC系统必须基于特定的上下文信息,才能建立上述过滤规则与分组头域之间的映射关系。
考虑到与无线接入 相关的分组过滤规则在实际执行时的复杂性,可参考SDN技术,引入支持软件定义的分组过滤器来实现本地数据分流。
本地数据分流可分为两种形式,穿透模式和终点模式。穿透模式是数据流量先卸载至本地 络,完成处理后,再由本地 络回传至分流功能实体,随后分流功能实体将本地 络回传的数据流量重新传至移动核心 。终点模式是数据流量先卸载至本地 络,完成处理后,再由本地 络回传至分流功能实体,随后分离功能实体将本地 络回传的数据流量传至无线接入 。
在移动性支持方面,基于分组过滤的本地分流机制可以在不影响现有PDN连接的情况下,可灵活控制数据转发的方向,但是需要在不同的分流功能实体之间引入新的信令及协调机制保证业务会话的连续性。
在QoS保障方面,基于分组过滤器的本地分流机制可以在不影响PDN连接的情况下,可通过特定转发操作时间对数据转发速率的控制。
-3.2移动性支持”>3.2移动性支持
边缘路由技术在移动性支持方面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变匀 关位置变化带来的终端公 IP地址的变化。
3.2.1协调式SIPTO
协调式SIPTO是由3GPP TR22.828提出的,用以解决L-GW变化导致的业务终端问题。核心思想是引入两个同时工作的PDN连接,一个PDN了解用于本地分流,另外一个按照传统的方式通过移动核心 转发数据,终端根据业务类型决定使用哪个PDN连接进行数据传输。
当终端由于移动导致接入点发生变化时, 络会对LGW进行重选以确保实现最有效的本地分流。协调式SIPTO在业务终端机传输效率方面进行了折中,一方面保证了短时业务的传输效率,另一个方面确保了长时业务在连续性上的用户体验。
3.2.2IP流移动性
IP流移动性*(IFOM)由3GPP TS23.261在R10版本引入,其关注终端在同一个PDN连接下的不同IP流如何被路由到不同的接入系统,以及在用户进行系统间切换时,如何保证这些IP流的连续性和无缝移动性。目前的IFOM方案基于DSMIPv6(双栈移动IPv6协议)能够保留用户的IP地址,这使得终端在系统间移动式可以保证IP流的连续性。
DSMIPv6是由IETF提出,本移动IPv6协议的特性进行了扩展,加入了对IPv4 络的支持。允许移动节点请求其HOME代理将发往其HOME地址的IPv4或IPv6数据分组通过隧道转发至IPv4或IPv6转交地址上,从而实现了移动节点在IPv4和IPv6 络之间移动时的通信连续性。
3.2.3分布式移动性管理DMM
与传统的集中式移动性管理相比,分布式移动性管理主要包括以下特性
- 移动性管理可以基于 络,也可以基于终端
- 移动性管理支持主要依据会话标识符与终端移动后的转发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通过选路完成。
- 移动性相关的控制平面以混合方式实现。部分功能以分布式方式在移动锚点处实现,用户管理、用户数据库记忆玩过接入认证鉴权等功能以集中式实现。
DMM架构十分适合采用基于SDN的实现方式,SDN交换机灵活的数据转发路径设置工鞥呢能够在数据平面上实现更高效快捷的路由。SDN基于流表的分组处理方式能够快速适应 络变化。
-第4章无线 络能力开放”>
第4章无线 络能力开放
络开放的核心是面向第三方应用的友好化及智能化,使应用能够以API的方式快速便捷地调用 络能力,而 络可对外部调用请求进行高效智能的响应。
络能力开放的首要因素是 络所能开放的具体能力及信息,他们必须能实现多方共赢。
络能力开放架构是实现能力开放的基础,其主要功能包括能力开放使能和能力开放管理。能力开放使能负责 络能力调用及相应的具体执行工作,向第三方应用提供北向接口,其南向接口用于对具体的 络功能实体进行访问控制。能力开放管理设计 络能力开放的安全性及可靠性保障,既保证 络能力向可信的第三方应用开放,也确保第三方应用调用到可靠的 络能力。此外能力开放管理还需要对计费功能进行支持。
络能力开放目前还存在一定障碍,运营商现有的 络架构及业务体系并未充分考虑支持能力开放。
http://open.189.cn/
http://open.wo.com.cn/aep/index.html
https://it.open.10086.cn/#/home
https://open.10086.cn/
-4.1能力开放架构”>4.1能力开放架构
4.1.1 3GPPSCEF架构
3GPP TR23.708基于移动 络业务能力开放的场景。需求。能力开放架构和管家技术等几方面的考虑,对 络能力开放架构进行了设计。引入了 络能力开放平台即业务能力开放功能SCEF。
SCEF架构基于 络业务API,并提供发现功能,帮助第三方快速定制开放个性化的电信业务。SCEF提供具备足够安全保护能力的客新语,运营商可将其管理的 络功能实体置于其中进行安全可靠的能力开放。SCEF可通过3GPP协议定的接口获取新颖的 络能力。SCEF需要针对不同的 络能力及其相应的功能实体和接口产生不同的运营实例。
4.1.2ETSIMEC能力开放架构
ETSI MEC工作组基于其提出的MEC服务器平台设计了 络能力开放架构。 络能力以中间件的形式作为MEC平台业务向第三方应用开放。每个平台业务都向外部应用提供API以支持相应的能力调用。
平台业务同第三方应用之间以面向服务器的体系SOA进行通信。SOA是一种粗粒度松耦合的服务器架构,这使得第三方应用对 络能力的调用只需通过简单、精确定义的通信接口就可进行,不涉及底层编程接口和通信模型。
ESTI MEC设计了一宗基于代理的发布/订阅协议用于平台业务同第三方应用之间进行通信。
4.1.3 IMT—2020能力开放架构
IMT-2020(5G推进组) 络组成立能力开放子组,重点研究面向5G 络能力开放的场景和能力开放对5G 络的影响等问题。
其主要特性有以下:
- 按照控制转发功能分离的原则,能力开放平台基于集中部署的控制面实现 络能力的统一调用。
- 基于虚拟化的基础设施,能力开放平台提供优化的管控及调度能力。
- 基于 络边缘计算平台,能力开放平台对第三方业务提供运营管控能力。
-4.2能力开放实现”>
4.2能力开放实现
能力开放平台基于南向接口对底层 络系统进行访问控制,通过北向接口处理来自第三方引用的能力调用请求。能力开放从实现角度来说,设计开放接口和开放方式两种。
4.2.1开放接口
北向接口
北向接口是为了第三方接入和管理 络提供的接口,即向上提供的接口。北向接口通常基于API支持的第三方开发各种应用对 络进行访问和控制。能力开放平台通过北向接口为第三方引用提供了对 络的顶层抽象。
北向接口按照构建模式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注重对 络资源抽象及控制能力的开放,通常激昂底层 络系统分解成若干信息模型,另外一类是关注应用或者服务的需求,同具体的底层 络技术无关。
北向接口按照不同协议的实现可以分为三类,1、基于传统 管协议的,2、基于SDN的 管协议的,3,、基于互联 业务的协议。
北向接口按照工作模式分为两类,1、PULL模式,2、PUSH模式
南向接口
南向接口是用于管理控制 络设备的接口,即向下提供的接口。南向接口通常由设备厂商按照私有标准自行定义,但目前部分 络运营商正在推动相关的标准化活动,试图对该接口进行统一。
南向接口按照接口协议的类型可以分为三类,1、基于SDN的协议,2、基于传统 管的协议,3、基于特定 络的协议。
4.2.2开放方式
络能力的开放方式指能力开放平台对第三方 络能力调用请求的具体服务执行过程,其主要形式包括共路开放和随路开放。
共路开放
共路开放指第三方应用独立于自身的业务会话,通过另行创建于能力开放平台的会话连接,实现 络能力的调用。共路开放方式是目前驻留的 络能力方式实现方式。
对于共路开放实现方式,第三方引用需要将能力调用过程与其业务会话进行同步,从而实现二者的对接。
随路开放
随路开放是指第三方引用基于已有业务会话直接调用 络能力,而不必额外与能力开放平台创建会话。
随路开放主要面向web方式实现的第三方应用, 络能力被拆分为可通过http操作的逻辑资源,并嵌入特定的http会话内随业务数据一并交付。http透明代理服务器是实现随路开放的核心模块。
随路开放的使能方式包括,HTTP头改写,HTTP头识别,URL改写,URL识别。
HTTP透明dialing服务器的能力调用执行过程可分为三种情况,1、无数库记录,2、无匹配数据库记录,3、有匹配数据库记录。
-4.3能力开放内容”>4.3能力开放内容
能力开放平台所能提供的开放内容是 络能力开放的核心价值所在。
移动 络可开放的能力主要包括:
- 络及用户信息
- 业务及资源控制
- 络业务处理
-第5章边缘计算平台及计算技术”>第5章边缘计算平台及计算技术
边缘计算平台由软件基础环境和硬件基础环境构成。
在软件基础环境方面,边缘计算平台可基于现有的云计算平台例如OpenStack构建,从而实现一个用于业务编排及部署的操作平台,第三方应用可在此平台上利用虚拟计算机存储能力进行业务交付。边缘云计算平台应至少给用户提供基础实施即服务IaaS。
在硬件基础环境方面,边缘计算平台由于存在和BBU在同一个站址部署的需要,因此必须适应相对恶劣的工作环境负荷一定的 络设备构建系统要求。
-5.1硬件基础环境”>5.1硬件基础环境
边缘计算平台的硬件基础环境主要包括服务器、 络适配器和存储器。他们构成了支持边缘计算平台运行的基本物理环境。
服务器是构建边缘计算平台硬件基础环境的核心。
络适配器必须实现更高效的IOnegligence来保证虚拟化主机通外部 络的通信需求。VMDq和SR-IOV是针对IO设备虚拟化提出来的两个重要技术。VMDq技术使得 络适配器具备了数据分类功能。SR-IOV技术为每个虚拟化主机提供不需要软件模拟,直接访问 络适配器的能力。
目前可用于边缘云计算平台的存储器主要包括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
-5.2软件基础环境”>5.2软件基础环境
边缘云计算平台的软件基础环境提供的主要功能包括,云平台管理、主机虚拟化、交换虚拟化。他们为MEC系统提供了基本的软件运行环境。
云平台管理必须面向IaaS提供实施简单、可大规模扩展、丰富且具有统一标准的适用前端,并对各个服务提供API以实现集成,从而简化边缘云的部署,为其带来良好的可扩展性。云平台管理主要包括计算、对象存储、镜像服务、身份服务、 络管理、块存储、用户控制模板、部署编排、数据库服务等模块。
主机虚拟化是指利用虚拟化管理工具在一台或者多台物理服务器上创建多个相互隔离的虚拟业务主机,通过自动化管理,在不同用户之间,以最大化的效率实现包括软硬件及 络在内的资源共享。目前基于云计算平台的虚拟化技术主要包括虚拟机技术和容器技术。
交换虚拟化,边缘计算平台主要通过虚拟交换机即Open VSwitch OVS实现交换功能的虚拟化。VOS通过编程扩展,支持庞杂的自动化 络运维工作,并提供了标准的管理接口和协议。虚拟交换是指利用虚拟平台,通过软件的方式构建虚拟机。
-5.3边缘计算技术”>5.3边缘计算技术
边缘计算技术是指基于边缘计算平台进行信息传递和处理的技术,它提供了面向移动设备的分布式计算框架。
微云MicroCloud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Hyrax项目提出的,它将Hadoop运行框架移植到Android手机上,通过多台Android手机实现了相互协作式的数据分布式存储和处理。
Hyrax系统的软件部分包括namenode、jobtracker、datanode及tasktracker 四个组件。DataNode及tasktracker在智能终端上运行,分别负责数据存储访问和任务执行。namenode及jobtracker在一台服务器节点上运行,分别负责数据目录维护及终端计算任务的控制协调。Hyrax目前主要提供两种应用,传感器数据应用和多媒体 交应用。
微云模式目前面临两个方面的挑战,一个是如何提供有效统一的计算机存储资源管理机制,另一个是如何实现数据存储和访问的优化。
5.3.2薄云
薄云CloudNet计算平台是由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实现原型开发,核心思想是将移动终端正在运行的部分或者全部应用中的数据及计算任务无缝透明地迁移到同出一个局域 内的云端执行,以解决移动终端资源受限的问题。CloudNet可视为IaaS或者PaaS平台。
目前大部分在线移动业务将服务分割成前端部分和后端部分。前端部分在移动终端侧执行,主要负责用户界面的交互控制及少量计算,后端部分由服务器在云端执行,负责计算密集型任务的运行。
5.3.3雾计算
雾计算的概念与2011年提出,主要目的是将计算任务分散在计算能力较弱且分布零散的设备上。雾计算是介于云计算和个人计算之间的、半虚拟化的服务器计算架构模型,以小型云设施为主,强调通过发挥数量优势,将计算能力弱的单个节点这个起来,提升整体计算能力。
雾计算框架是指用于雾计算业务开发的高级编程模型。佐治亚理工学院2014年提出了一种Mobile Fog的开发框架,它基于分层结构构件,提供了一套API用于开发大规模高分散性且具有低时延保证的雾计算应用。
雾计算具有地理分布广泛、低时延、具备位置感知能力、适应移动应用并支持更多的边缘节点等特性。
5.3.4计算卸载
计算卸载是指将部分计算功能由移动设备转移至云端的服务器执行,它是边缘计算技术的主要功能之一,涉及到两个重要问题,一个是如何决定将某项计算任务迁移至云端执行即卸载决策,二是如何在移动终端即云端之间进行计算功能切分即卸载执行。
卸载决策问题关注两个方面的有阿虎:计算响应时间和计算能耗。卸载决策问题的解决方法分为两类,1、单任务决策,2、多任务组合决策。
卸载执行的难点在于提供一种简便实用的开发运行框架以适应不同的终端类型及 络环境。用于计算卸载执行的功能框架基本分为两类,1、基于中间件的框架,2、基于HTML的框架。
-第6章部署场景及应用实例”>
第6章部署场景及应用实例
MEC基础设施和LTE基站共享同一个站址,从 络架构上看,MEC基础设施不是在S1接口上。这种方式在降低时延及缓解移动核心 拥塞方面效果最为明显,但是需要在站点数据上实现MEC基础设施通基站1:1部署,因此系统维护和整体建设成本会偏高。
从业务需求角度来看,这种方式适应于在高带宽低时延或者业务创新性方面存在强需求且支付能力较高的第三方业务,可考虑在业务特点地区按照此类进行部署。
-6.2场景2:基于基站汇聚点部署”>6.2场景2:基于基站汇聚点部署
基站汇聚点可连接多个不同制式的基站。相对于场景1,这种部署方式由于距离无线接入点较远,所以在降低时延方面的效果偏弱,而且可能对无线接入点的回传线路产生较大的流量压力。
从业务角度来看,此类方式适合于对于带宽和时延创新性存在一定需求的业务,在MEC系统部署初期,第三方业务需求不强烈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这种部署方式。
-6.3场景3:基于无线 络控制器部署”>6.3场景3:基于无线 络控制器部署
MEC基础设施和3G 络的无线 络控制器共享一个站址。这种方式是场景2在单纯3G 络内的实现。
-6.4应用实例”>6.4应用实例
视频优化加速:移动边缘计算降低移动视频延迟,实现跨层视频优化
车联 :移动边缘计算确保低时延和高可靠性
增强现实(AR):移动边缘计算可降低时延,提高数据处理精度,提升用户感受
监控视频分析:移动边缘计算可降低核心 负担,提高处理效率
6.4.1位置服务
6.4.2增强现实
6.4.3视频编排及分析
6.4.4基于无线感知的内容加速
6.4.5基于应用感知的性能优化
6.4.6物联 关
6.4.7边缘CDN
6.4.8企业 应用
6.4.9车联
6.4.10计算辅助
-第7章标准及产业发展情况”>第7章标准及产业发展情况
-7.1标准发展情况”>
7.1标准发展情况
机构组织 |
进展 |
---|---|
ETSI | 2016年发布了相关的3份技术规范,设计MEC术语、技术需求及用例、MEC框架与参考架构 |
3GPP |
RAN3和RAN2两个工作组发起了3个域MEC相关的技术 告。 TR36.933 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增强LTE 络的能力对基于web的视频业务进行优化 TR38.801 面向基于新空口的5G无线接入 ,研究其架构方面可能的演变 TR23.799 关注5G核心 的设计,提出了5G核心 需要支持MEC功能。 |
CCSA |
在无线通信技术工作委员会上启动了一项 面向应用的LTE无线 络技术研究的研究项目,并将MEC成为SoRAN面向业务的无线接入 。 |
NGMN | 在发布的白皮书中指出,在 络边缘需要引入一个只能节点,可部分执行核心 功能或者其他功能。 |
IMT-2020 | 在5G 络架构设计白皮书中对MEC的功能和架构进行了论述。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 x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7年度客气将 络边缘计算列入课题之一。 |
-7.2电信厂商”>7.2电信厂商
厂商 |
进展 |
---|---|
诺基亚 | 诺基亚和中国移动合作机遇诺基亚的MEC平台,提供沉浸式赛车体验的移动增值业务,并用于F1赛车运动。 |
中兴 | 中兴与中国联通在MWC2016上联合展示了基于MEC的解决方案,利用云感知软 络架构级组件按需编排功能。 |
大唐移动 | 针对MEC提出了以LTE小基站为基础的整体解决方案。 |
华为 |
华为已经推出商用产品,并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进行了联合测试。 中国联通部署了华为室内数字 络系统Lampsite,并联合第三方互联 公司基于该系统推出了室内定位服务。 中国联通与华为、百度合作,在太原居然之家部署了基于智能商场解决方案,由百度提供室内地图应用和服务。 |
佰才邦Baicells | 佰才邦与英特尔合作推出了基于英特尔架构的适用于体育场馆等环境的360度全景摄像机,基于MEC服务器构建了一个更加靠近用户的边缘业务处理平台。 |
Saguma Networks | 设计了一种开放式无线接入 络凭条不属于 络边缘,利用4G无线接入 中的运算功能,实现内容转化并发送给用户。 |
Ubiquisys | 推出了一款智能小基站,内置了Inter Core处理器,除无线接入外,还支持第三方应用运行,无线 络控制面功能和分组处理。 |
Tango Networks | 针对企业用户推出了BYOD服务,允许员工携带自己的移动设备进行办公。 |
-7.3IT厂商”>
7.3 IT厂商
厂家 |
进展 |
---|---|
英特尔 | 为合作伙伴提供英特尔NEV SDK开发套件,启动MEC应用开发和技术分享。 |
凌华科技AdLink | 推出了高性能边缘服务器 |
雅特生科技Artesyn | 推出了一款高密度微服务器平台,面向NFV/SDN和电信商专业级云 络,主要用户支持云端、虚拟无线接入 及移动边缘计算功能。 |
ACS | 基于器MEC设备,以英特尔NEV SDK为基础软件环境,向同样运行在 络边缘的第三方应用给提供基于宏基站获得的用户位置元数据,达到精度定位。 |
IneoQuest | 通过用户在终端设备上对自适应视频流的官产行为和运营数据,提供实时只管的用户体验分析数据,帮助视频提供商全面了解视频流质量,提升用户观看体验。 |
-第8章英特尔 络边缘虚拟化开发套件”>第8章英特尔 络边缘虚拟化开发套件
-8.1套件概述”>
8.1套件概述
英特尔提供的NEV SDK除了可以提供基础设施平台能力意外,还可以为MEC应用开发者提供一套基于IP业务 的具有高性能路由及转发能力记忆丰富API接口的开发套件。
-8.2套件架构”>8.2套件架构
8.2.1架构总览
能力开放功能、路由功能、本地DNS服务功能
8.2.2功能模块详解
能力开放功能模块、路由功能模块、DNS功能模块
8.2.3应用编程接口
注册鉴权API、路由控制、服务发现、服务数据发布更新、服务订阅管理。
《完》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