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玩实验室作品
微信ID:coollabs
在中关村,有三次经典的合作,促成了三个影响中国的企业。
万润南找到了王辑志,促成了四通;柳传志找到了倪光南,促成了联想;张玉峰找到了王选,促成了方正。
现如今,四通已经被淘汰,联想成了“美帝良心”,这一次,轮到了方正。
最近,一条消息震惊了 友——我国最大的校办企业,坐拥6个上市公司,体量高达3651亿的北大方正集团,要濒临破产了。
看到这个消息时,蛋蛋姐先是花了一分钟,在脑海中捋了下北大方正、北大青鸟、正方软件的区别,又顺带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清华紫光和清华同方。
这才确认,这个要倒闭的北大方正,是我印象中,家中第一台电脑的牌子,也是那个遍布中国各所学校微机室的品牌。
最后扒出来的当事人,也都来头不小——黄衣男子是方正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蓝衣男子是私募大佬,黑衣女子是曾经的清华“系花”、方正证券的分析师。
在众多声“贵圈真乱”中,方正证券连带着北大方正,上了次热搜。
第二条是2019年3月,有互联 博主爆料,一公司实习生使用微软雅黑字体,样稿印了5000万张,并且已经全国商用,被方正集团起诉,公司直接损失2860万。
好巧不巧,三次热搜,都是负面的。
但实际上,北大方正,原本是中国创造的代名词。
01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方正没挨过骂,受到的,全是褒奖。
用央视节目的话说,“只要你读过书,看过 ,用电子设备输入、获取中文信息,无论你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你都要感谢它”。
就像你每天用到电灯, 感谢爱迪生一样。
为了完成印刷,我国每年最少要耗费铅合金20万吨,用来铸字;铜模200万副,用来排版。
负责浇铸的工作人员不仅要承受高温恶劣的工作环境,还有可能铅中毒。更重要的是,这些,都会造成环境污染。
当时,一本图书从发稿到出版,要耗费一年左右的时间。
在知道照排机之后,1974年,国家设立汉字信息处理工程,又称“748工程”。这一工程,就是为了实现汉字的“计算机化”。
这个消息,像一束光,照进了王选的世界。他意识到,自己苦等10多年的机会,终于来了。
1958年王选毕业,留在了北京大学无线电系当助教。在接触了更多关于计算机的技术后,他做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从硬件转向软件,但不放弃硬件。
王选觉得,光了解硬件设计,那只会永远落后于国外,只有同时了解硬件软件,才会激发创新性的思维。
就这样,王选每天的日子更忙了。他不仅要参与计算机的设计工作,同时还要抽出来一大部分时间学习英语,方便自己可以看得懂国外文献,听得懂国外广播。
就在王选准备用自己所学 效国家时,他病倒了。
这一病,就是好几年。为了养病,他迫不得已离开北大,回到老家。
那是王选人生中最黑暗的岁月,他曾一度有了轻生的念头。
王选身体一有好转时,就要被重新拉回学习班写检查。但在这段困难的岁月里,王选和陈堃銶,一直没有放弃对计算机的研究。
他们坚信,情况总会有好转的那一天。到那天,他们仍旧可以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但这一等,就是8年。
02
1974年,“748工程”发布后,王选选择了其中的“汉字精密照排系统”项目。
为了这一项目,王选开始频繁出入中国科技情 所,查阅外文资料。
他是这所中国科技收藏最全面的机构里,唯一一个查阅相关资料的人。
原因只有一个,汉字精密照排系统,太难了。
早在40年前,西方就已经出现了精密照排技术。20世界40年代,美国发明了第一代手动照排机。
但王选在查阅资料后,敏锐地发现,二代、三代照排机很快就会被淘汰,他要研究第四代激光照排机。
王选想用数学的方式,解决汉字的数字化存储。
汉字,是由横、竖、折等规则笔画和撇、捺、点等不规则笔画构成。
王选在撇、捺、点、勾的轮廓上,选取合适的关键点,将这些点用直线连成折线,从而确定笔画的形状与位置。这一方法,被王选命名为“轮廓描述法”。
而规则笔画,则根据笔画的长度、宽度、收笔、起笔、转折等笔锋,以及笔画的起始位置,用参数编 表示。这是“参数描述法”。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整整六年。
1981年,王选和他的团队,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台计算机激光汉字照排系统原理性样机。
当时,国外的激光照排机也已经进入了中国市场。王选的机器出来后,没人敢试用——万一出错了,这责任谁担得起。
经济日 ,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在投入使用中,王选的照排机果然“不负众望”,连连出错。
1989年,理科新技术公司的订货金额,就超过了一亿元。
1992年,方正集团正式成立。
1993年,王选退出了科研一线,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培养年轻人身上。
他希望这些年轻人能给方正带来更多的生命力,促使方正有更好的发展。
他一手培育了方正,同时也把方正拉到了正确的道路上。
方正,应该会好的吧。
03
有了钱的方正,也开始物色一些新的项目。但由于缺少王选这样有魄力的领头人,很大程度上,方正一直在吃老本。
1998年,看了联想在个人电脑行业赚了整整5年之后,方正才“姗姗来迟”,进入PC端。
凭借着自身雄厚的实力,在第二个季度,方正电脑就跻身亚太十强。
第二年,国内个人电脑销量,联想第一,方正第二。
2002年开始,方正集团开始了疯狂的买买买。8月,方正出资2.29亿,入主浙江证券。
2003年,方正先后参股成都商业银行,并购苏州钢铁集团,增资西南合成总厂。
凭借着一顿“花里胡哨”的操作。2003年,方正集团的营收首次超过200亿元,和联想只差了40亿元。
而当年,杨元庆给联想定的目标是,2003年,营收超600亿。
和杨元庆的失意不同,当时的魏新有些沾沾自喜,很明显,方正的多元化道路,更为轻松。
“我和杨元庆不一样,我没有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在接受《IT时代周刊》的采访时,魏新侃侃而谈。
多元化当然是件好事,但过度的多元化也意味着,这个公司没有主营业务,也就没有了“主心骨”。
随着方正多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内斗,开始了。
而方正,也成为了“IT企业中,内斗最激烈的地方”。
其中的故事太多复杂,一通操作堪比《甄嬛传》。蛋蛋姐只能给大家讲一个大概:
2001年,方正科技的祝剑秋想要控制方正科技。为了保全方正集团对于方正科技的控制权,魏新找来了“凯地系”的灵魂人物李友和张海帮忙。
后来,李友成了方正新的CEO,很多“凯地系”的成员得以进入方正。
不久后张海因为挪用资金,被警方逮捕。没了帮手的李友,又找来了另一个伙伴,郭某。
起初,两个人穿一条裤子,但后来两人在决策上有分歧。最后郭某向法院举 ,李友和他“凯地系”的成员,涉嫌内幕交易。
流程走不完,下边的员工也无法正常开展工作。方正的亏损越来越多,窟窿,也越来越大。
到了2019年,方正前三个季度,净亏31.9亿元——平均每天亏1168万。
2019年的12月1日,是北大方正集团20亿债券的付息兑换日。但当时的方正没有偿还能力,经债券持有人商议后决定,将偿还期延后至2020年2月21日。
他给方正留下了魂。
他说方正要“顶天立地”。“顶天”是要不断追求技术的新突破,“立地”是要把技术商品化。
有了资金,才能研发更新、更好的技术。
他给方正留下了种子。
他在56岁时就主动退离一线,全力扶持年轻人。方正的三个研究室主任,只有36岁、28岁、28岁。
他觉得,院士,就是在一个人一生奋斗后,在晚年时对他的肯定。不应该把所有院士,看成是当前学术的权威。
转发至朋友圈,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好文章,我在看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