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软件设计中,设计过程一般分为以下三步:
第一步,根据软件需求划分出各个功能模块,此时模块的划分是按照功能需求进行划分。
第二步,按照专业领域进行细分,划分出实时功能模块的各个子模块。划分的专业领域如数据结构算法、图形界面、IO操作、 络通信、硬件操作等等。
第三步,根据一些基本原则,将子模块再进行细分,分解为一个一个类似于积木的小模块,这些小模块就是需要编码实现的部分。
而在软件的结构设计上,为了提高软件质量,方便以后的移植、升级、维护等工作,应当采用分层的结构。软件应至少分为应用层、中间层、驱动层。
在小模块划分的时候,有几个标准原则是必须要遵循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使模块独立性最大
使模块具有最大的独立性是划分模块重要的原则,即模块要做到“高内聚、低耦合”。
二、模块大小的划分要合适
模块的大小划分为多少最合理,这没有绝对的标准。对于函数模块,程序的行数控制在小于100行的范围是比较合适的。
三、与硬件相关的部分要集中管理
与硬件配置相关的程序属于软件结构中的驱动层,集中管理的好处是方便于以后的移植和由于硬件上的变动而引起的程序修改。
四、建立共用模块,提高程序的可重用性
五、保持合理的模块扇出率和扇入率
一个模块的扇出率指该模块直接控制的其他模块数量,一个模块的扇入率指能直接控制该模块的模块数量。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