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课程学习目标
本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教材
课程实践使用的数据库软件
第1章 数据库系统概论
1、数据库系统概述
一、基本概念:
数据:文字,图片等数据化后存入计算机;
数据库(DB):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的共享数据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定义数据和对数据进行增删查改的数据库软件
数据库的运行管理:DBMS对数据库的建立、运行、维护等统一管理
数据库系统: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DBA和用户
二、数据管理与数据处理
数据管理:对数据进行相关操作
数据处理:对数据进行较大本质性的变动
管理与处理的关系:源数据—-数据管理—-数据处理—-新数据
三、数据管理的发展阶段
1、人工管理阶段(程序员管理阶段):人工通过单个应用程序处理单个数据
2、文件系统阶段:有大容量外存、文件系统、批处理联机实时处理等处理方式为基础,通过操作系统控制多个应用程序处理多个数据
3、数据库系统阶段:文件系统不能适应大数据量、多应用共享数据的根本原因:数据没有集中管理,所以通过数据库统一管理、控制、共享使用,所以通过由DBMS控制多个应用程序和数据库
4、从四个方面各个阶段的比较:
2、数据库系统的构成
数据库系统的构成:五大部分
用户、应用程序员、数据库管理员:用户就是使用数据库的人,应用程序猿是造软件方便用户使用的人,数据库管理员就是管数据库的
数据库、数据库系统与数据管理系统(DBMS) 区别
数据库(DataBase,DB):就是仓库
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DBS):就是方便使用数据库的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就是管理数据库和数据的软件
DBMS的主要功能和机制
1.DBMS的主要功能:建立数据库,增删查改
2.DBMS的工作机制:将用户操作转化为文件操作
DBMS的模块组成
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系统的结构类型
1、集中式系统:类似银行主机和给用户操作的终端,终端不运算
2. 客户机/服务器系统:服务器负责管理,客户机负责数据处理,客户机运算
2. 三层客户机/服务器系统:易于功能拆分
3.分布式系统:相当于多个数据库通过 线相连
4.并行式系统:多台电脑同时进行操作
数据库系统研究的对象:高效低廉
数据库方向的主要研究领域:
3、数据库技术的特点及应用
1.数据库技术的主要特点
2.数据库技术应用:应用广泛
4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
1.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将数据库和计算放在本地,数据库之间考 络链接
2. 面向对象数据库技术:存储多个对象的数据库,例如学生(姓名,学 ,学籍等)
3. 面向应用领域的数据库技术:专业领域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趋势:未来方向
NoSQL数据库技术:了解即可
NoSQL有如下优点:易扩展和大数据量
NoSQL数据库的类型
(1)键值(Key-Value)存储数据库:哈希表,大量数据查询快,少量慢
(2)列存储数据库:相同的数据类型存一起,适合数据仓库的统计查询,不适合数据处理
(3)文档型数据库:存办公文档
(4)图形(Graph)数据库
NewSQL数据库技术:了解即可
5、数据模型:就是定义一个类:数据结构+操作+约束
数据模型的类型:了解即可
(1)概念模型:只关心数据本身的结构,不关心使用链表还是树状结构存储
(2)逻辑(结构)模型(LDM):设计出数据结构
(3) 物理数据模型(PDM):数据的相关操作
概念模型的基本概念
1、实体与记录:就是一个事物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信息世界:就是现实世界
数据世界:就是计算机里面概念的一一对应
2、型与值:类似int a的关系,或者柏拉图的理想型
3、实体间的联系: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
实体内部的联系(属性间的联系):例如姓名和出生年月的关系
实体之间的联系: 张三和李四是同学关系,还有可能是上下级关系等等
4、概念模型的表示方法之一:
实体—联系方法
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结构+操作+约束
层次数据模型:就是树形的数据结构
状数据模型:就是 状的数据结构
关系数据模型:就是一个元素为元组的数组
面向对象模型:就是java中的类
1. 面向对象的概念
2) 基本思想:贴近生活
2. 面向对象的特性:抽象、封装、多态,了解即可
6、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了解即可
1.数据模式:int a
2.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内、概念、外
(1)外模式:你看到的数据库长什么样子的
(2) 模式:数据结构+存了什么数据
(3)内模式:数据到底是怎么存进计算机的
数据库的二级映像
物理独立性:改变存储设备、方式不改变软件
逻辑独立性:改变数据结构不改变软件
1.外模式/模式映像
2. 模式/内模式映像
数据库理论与应用、设计之间的关系
7、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阶段:怎么开发数据库
本讲主要内容回顾
作业
一、单选题
二、判断题
第2章 数据库关系模型
第3章 数据库操作SQL语言
第4章 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第5章 数据库管理
第6章 数据库应用编程
第7章 NoSQL数据库技术
课程学习目标
CO1:掌握数据库系统基本概念、数据模型原理、数据库编程语言、数据库系统管理、NoSQL数据库技术原理等基础知识。
CO2:掌握数据库建模设计技术,能够给出数据库的优化设计方案,培养数据库设计能力。
CO3:掌握数据库SQL语言和数据库管理技术,能够对实现结果给出合理性解释,培养数据库操作访问与数据库系统管理能力。
CO4:掌握数据库应用编程技术及其开发工具的使用,培养数据库应用编程能力,同时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能力。
本课程教学内容
数据库系统概论
数据库关系模型
结构化查询SQL语言
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数据库管理
数据库应用编程
NoSQL数据库技术
课程教材
“数据库系统 – 原理、设计及编程 ”(Mooc版) ,陆鑫,张凤荔,陈安龙,人民邮电出版 , 2019.1
课程实践使用的数据库软件
(1) Postgre SQL 14.2
(2) pgAdmin4
(3) Sybase PowerDesigner16.6
第1章 数据库系统概论
1、数据库系统概述
一、基本概念:
数据:文字,图片等数据化后存入计算机;
数据库(DB):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的共享数据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定义数据和对数据进行增删查改的数据库软件
数据库的运行管理:DBMS对数据库的建立、运行、维护等统一管理
数据库系统: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DBA和用户
1、数据:描述事务的符 记录。可用文字、图形等多种形式表示,经数字化处理后可存入计算机。
2、数据库(DB):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主要功能包括:
数据定义功能:DBMS提供DDL,用户通过它定义数据对象。
数据操纵功能:DBMS提供DML,用户通过它实现对数据库的查询、插入、删除和修改等操作。
数据库的运行管理:DBMS对数据库的建立、运行和维护进行统一管理、统一控制,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及故障恢复。
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数据库初始数据的输入、转换,数据库的转储、恢复、重新组织及性能监视与分析等。
4、数据库系统(DBS):计算机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包括
- 数据库DB
-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 应用系统
- 数据库管理员DBA和用户
二、数据管理与数据处理
数据管理:对数据进行相关操作
数据处理:对数据进行较大本质性的变动
管理与处理的关系:源数据—-数据管理—-数据处理—-新数据
1、数据管理:
对数据收集、整理、组织、存储、维护、检索、传送等
目标:在恰当的时候以恰当的形式给特定的人提供适当的数据。
2、数据处理:是对数据进行加工的过程。对数据进行的查询、分类、修改、变换、运算、统计、汇总等都属于加工。其目的是根据需要,从大量的数据中抽取出有意义、有价值数据(信息),作为决策和行动的依据,其实质是信息处理。
3、管理与处理的关系:
- 管理是处理的基础
- 处理为管理服务
注意:
数据处理与数据管理的区别:狭义上一般使数据发生较大根本性变化的数据加工称为数据处理(其他称为数据管理),如汇总,
而广义上时常不加区别地统称为数据处理。
管理和处理又可看成一个问题的两个阶段,故可以统一起来,其中心是管理
三、数据管理的发展阶段
人工管理阶段(50年代中期以前)
文件系统阶段(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后期)
数据库系统阶段(60年代后期以后)
1、人工管理阶段(程序员管理阶段):人工通过单个应用程序处理单个数据
特点:
① 数据不保存
② 程序员负责数据管理的一切工作
③ 数据和程序一一对应,没有独立性和共享性
2、文件系统阶段:有大容量外存、文件系统、批处理联机实时处理等处理方式为基础,通过操作系统控制多个应用程序处理多个数据
基础
硬件:有了大容量直接存储外存设备,如磁盘、磁鼓等
软件:有了专门的数据管理软件–文件系统
处理方式:有批处理、联机实时处理等
又可分为两个阶段
(1)60年代初期出现了初等的文件系统
主要特点:组织方式:顺序文件
数据结构:物理结构 = 逻辑结构
软件功能:仅有简单I/O操作
(2)60年代中期出现了成熟的文件系统
主要特点:组织方式:顺序和随机存取并用
数据结构: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有了简单的变换
软件功能:软件系统提供了存取方法
三个主要缺点:
① 数据高度冗余:数据基本上还是面向应用或特定用户的。
② 数据共享困难:文件基本上是私有的,只能提供很弱的文件级共享
③ 数据和程序缺乏独立性:只有一定的物理独立性,完全没有逻辑独立性。
3、数据库系统阶段:文件系统不能适应大数据量、多应用共享数据的根本原因:数据没有集中管理,所以通过数据库统一管理、控制、共享使用,所以通过由DBMS控制多个应用程序和数据库
文件系统不能适应大数据量、多应用共享数据的根本原因:数据没有集中管理
数据库方法的基本出发点:把数据统一管理、控制,共享使用
数据与程序的关系:
优点
(1) 数据高度结构化集成,面向全组织
(2) 数据共享性好。可为多个不同的用户共同使用
(3) 数据冗余少,易扩充
(4) 数据和程序的独立性高
物理独立性: 存储结构变,逻辑结构可以不变,从而应用程序也不必改变。
逻辑独立性: 宏观逻辑结构变,局部逻辑结构可以不变,从而应用程序不必改变。
优 点:简化应用程序的编写和维护
(5)数据控制统一
安全性控制:防止泄密和破坏
完整性控制:正确、有效、相容
并发控制:多用户并发操作的协调控制
故障恢复:发生故障时,将数据库恢复到正确状态
4、从四个方面各个阶段的比较:
人工管理 |
文件系统 |
数据库系统 |
|
谁管理数据 |
程序员 |
操作系统提供存取方法 |
系统集中管理 |
面向谁 |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关键词搜索查找工具-批量关键词查找搜索工具-根据关键词自动采集素材软件
上一篇
2022年3月23日
生产系统建模仿真软件FactorySimulation
下一篇
2022年3月2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