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跌价准备=库存数量×(单位 成本价-不含税的市场价) 计算结果如为正数,说明存货 可变现价值低于成本价,存在损失,就按此数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如为负数,就不需计提。 具体的 会计分录做法如下: A商品第一次计提跌价准备: 借: 资产减值损失 --存货减值损失 (成本-可变现净值) 贷:存货跌价准备——-A商品 (成本-可变现净值) A商品第n次计提跌价准备:(即每一次都要把其账面价值调整为当期预测市场价值下的价值) 借:资产减值损失 (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存货跌价准备”科目原有余额) 贷:存货跌价准备——-A商品 (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存货跌价准备”科目原有余额) A商品跌价准备的转回:(当当期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小于“存货跌价准备”科目原有 余额时。即存货价值得到一定的恢复) 借:存货跌价准备——-A商品 (“存货跌价准备”科目原有余额-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 贷 :资产减值损失 (“存货跌价准备”科目原有余额-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 A商品跌价准备的结转:(分生产经营领用的存货,销售的存货,可变现净值为零的存货来不同对待) 生产经营领用的存货:(领用时一般可以不立即结转,待期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时一并调整,下面的是同时结转的) 借:生产成本 (B材料的账面余额) 贷:原材料——-B材料 (B材料的账面余额) 借:存货跌价准备——-B材料 (B材料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 贷:生产成本 (B材料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 销售的存货:(在结转 销售成本的同时,结转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 借:银行存款 贷: 主营业务收入 应缴税费——应缴 增值税 借: 主营业务成本 (A商品账面余额) 贷:库存商品—–A商品 (A商品账面余额) 借:存货跌价准备——-A商品 (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贷:主营业务成本 (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可变现净值为零的存货:(将其 账面余额全部 转销,同时转销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 借: 管理费用 (刨去跌价准备所剩的价值) 存货跌价准备——A商品 (转销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 贷:库存商品——A商品 (转销A商品账面余额)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