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因为罗聪翼的提问与邀请,关注了这个话题,却一直都没有想好怎么回答。
我算是常年混迹于开源 区的一份子,这次的开源 从发起到成立,我也算是深度参与者之一。所以,「只缘身在此山中」,所以反而感到难以评价。越是了解细节,就越是难以客观、全面的评价。
简单的挑一些关键词来讲吧:
「摸索」,这个组织,从发起到成立,到各次的会议,有太多的讨论。各种意见,各种立场,各种观点,各种设想,实际上没有一个人,清楚开源 究竟要做哪些事,怎么做,以及找什么人来做/p>
举一个例子:我现在是开源 的文案小组的成员,主要参与起草各种的文档。从最初的《成员合作备忘录》,约定成员的各种权利和义务,到后来的各种规章、制度,都是大家参与讨论、起草、修改的。最近正在讨论的,有入 申请表,FAQ,普通会员晋升核心会员的制度等等。
其他的各个小组,都存在同样的讨论、摸索的过程。我一方面从中感受到了混乱,也感受到了未来的无限可能。身在其中,我很确信的一点是:这种摸索,我也是参与者之一。如果希望开源 将来变得更好,我责无旁贷。
「混乱」,开源 的成员,有越来越多的趋势,我们的一个微信群,几乎每天都会有新的成员加入。每周的例会,也会有新成员自我介绍的环节。目前看来,开源 几乎是来者不拒的欢迎各种申请者。也由于这种源源不断的加入者,使得整个开源 ,有太多想做的事情,太多的计划与太多的可能。
各种参与者,如何协调种利益诉求,如何协调种提议与建议,如何决策种贡献,如何衡量/p>
说实话,大多数问题,都还没有定论。各种组织能力与开会议事的能力,也都有待提高。
「诉求」,当然,所有的参与者都是有所诉求的。基于自己的诉求,对于整个开源 的诸多目标,也有种种赞同、旁观、不感冒的区别。我并不完全了解其他人的诉求,仅仅谈谈自己的诉求。
我虽然是以个人身份加入的开源 ,但毕竟我的职业身份是华为的员工。我也希望能够对于自己的企业,带来某些益处。在我看来,国内的大多数企业,对于开源的理 解,都尚处在懵懵懂懂的状态。「某个开源软件,开源类库,我们企业能不能用、「我们企业能不能参与到某个开源 区、开源项目中去何参与、「作为企业,应该如何确立自己的开源战略这些问题,很多企业不知道,也迫切希望得到专家的咨询与指点。
如果,开源 ,能够通过服务企业,进而对国内的开源环境有所改善,这是我的主要诉求。至于开源 是否能够达成我的诉求,我尚且无法肯定。我认识的很多朋友,也都处于观望的状态,我想只怕也是出于这个原因。
最后,还得回到问题本身:「如何看待我想,也许可以拿一个小故事来作为结论:「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之初,有人质问,这有什么用处呢拉第的回答:一个新生的婴儿有什么用处呢同样的,对于一个新生的 区「谈不上如何看待」。
原文发布于:2014年 @ 知乎
两年后的今天,开源 已经做了很多有价值的工作,我也成为改组后的理事会的理事,希望能够为国内的开源环境,做出更多的贡献。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