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的7条基本原理
1.用分阶段的生命周期计划严格管理
把软件生命周期划分成若干个阶段,并相应地指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然后严格按照计划对软件的开发与维护工作进行管理。
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都必须严格按照计划各尽其职地管理软件开发与维护工作,绝不能受客户或者上级人员的影响而擅自背离预定计划。
2.坚持进行阶段评审
软件的质量保证工作不能等到编码阶段结束之后在进行,在每一个阶段都进行严格的评审,今早发现错误。原因如下:
1.大部分的错误在编码之前就造成。
2.错误发现与改正越晚,所需付出的代价越高
3.实行严格的产品控制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不应随意改变需求,因为改变一项需求往往需要付出较高的代价。但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改变需求又是难免的,只能依靠科学的产品控制技术来顺应这种要求。也就是说,当改变需求时,为了保持软件各个配置成分的一致性,必须实行严格的产品控制,其中主要是实行基准配置管理。所谓基准配置又称为基线配置,它们是经过阶段评审后的软件配置成分(各个阶段产生的文档或程序代码)。基准配置管理也称为变动控制:一切有关修改软件的建议,特别是涉及到对基准配置的修改建议,都必须按照严格的规程进行评审,获得批准以后才能实施修改。绝对不能谁想修改软件(包括尚在开发过程中的钦件),就随意进行修改。
4.采用现代程序设计技术
采用先进的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软件开发和维护的效率,而且可以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
5.结果应能清楚地审查
软件产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逻辑产品,然见开发人员的工作进展可见性差,难以准确度量,从而使得软件产品开发过程比一般产品的开发过程难于评价和管理。
为了提高软件开发过程的可见性,应该根据软件开发项目的总目标及完成期限,规定开发组织的责任和产品标准,从而使得所得到的结果能够清楚地审查。
6.开发小组的人员应该少而精
这条基本原理的含义是,软件开发小组的组成人员的素质应该好,而人数则不宜过多。开发小组人员的素质和数量是影响软件产品质量和开发效率的重要因素。素质高的人员的开发效率比素质低的人员的开发效率可能高几倍至几十倍,而且素质高的人员所开发的软件中的错误明显少于素质低的人员所开发的软件中的错误。此外随着开发小组人员数目的增加因为交流情况讨论问题而造成的通信开销也急剧增加。当开发小组人员数为N时,可能的通信路径有N(N- 1)/2条,可见随着人数N的增大,通信开销将急剧增加。因此,组成少面精的开发小组是软件工程的一条基本原理。
7.承认不断改进软件工程实践的必要性
不仅要积极主动地采纳新的软件技术,而且要注意不断总结经验,例如,收进度和资源耗费的数据,收集出错类型和问题 告等。这些数据不仅可以用来评价新的软件技术的效果,而且可以用来知名必须着重开发软件工具和应该优先研究的技术。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