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个命题
从经济学观点看,你可以把创业想象成一个压缩过程,你的所有工作年份被压缩成了短短几年。你不再是低强度地工作40年,而是以极限强度工作4年。在高技术领域,这种压缩的回 尤其丰厚,工作效率越高,额外 酬就越高。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这个经济学命题。如果你是一个20多岁的优秀黑客,每年的薪水大约是8万美元。这意味着,平均来看,你必须每年至少为公司带来8万美元利润,这样才能保证公司没有亏钱。但是,你真正的工作时间其实可以是公司上班时间的2倍,如果你全神贯注,每小时的产出可以提高3倍。[1]
如果再把大公司里令人讨厌的中间管理层(他们经常以主管的身份妨碍你的工作)除去,你的效率可以再提高2倍。还有一个可以提高效率的地方:你不用再完成强行指派给你的工作,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做出最能发挥你聪明才智的成果。假定这会把工作效率再提高3倍。将这些因子放在一起做乘法,你的工作效率将是在公司时的36倍。[2]
如果一个优秀黑客在大公司里的身价是每年8万美元,那么一个勤奋工作、摆脱杂事干扰的聪明黑客,他的工作相当于每年新创造约300万美元的价值。
结果却是,IBM尽全力帮助微软控制了个人计算机的标准。从那时起,微软只要不停地做出产品就可以了,它从来不用做出有商业风险的决策。微软只要抱着授权协议不放,快速地复制新产品就行了。
如果IBM没有犯下这个错误,微软依然会是一家成功的公司,但是不会膨胀得这么大这么快。比尔·盖茨依然将成为富翁,但是只会排在“福布斯400富豪榜”接近末尾的地方,与其他年纪相仿的人位置差不多。
通过创造有价值的东西而致富,这种方法的优势不仅仅在于它是合法的(许多其他方法如今都是不合法的),还在于它更简单,你只需要做出别人需要的东西就可以了。
三、金钱不等于财富
创造有价值的东西就是创造财富。你最好先搞清楚什么是财富。财富与金钱并不是同义词。[3]财富存在的时间与人类历史一样长久,甚至更长久,事实上蚂蚁也拥有财富。金钱是一种历史相对较短的发明。
财富是最基本的东西。我们需要的东西就是财富,食品、服装、住房、汽车、生活用品以及外出旅行等都是财富。即使你没有钱,你也能拥有财富。如果有一台魔法机器,能够按照你的命令变出汽车,为你洗衣做饭,提供其他你想要的东西,那么你就不需要钱了。要是你身处南极洲内陆,再多的钱对你也是无用的,因为没有东西可买,你真正需要的是财富。
财富才是你的目标,金钱不是。但是,如果财富真的这么重要,为什么大家都把挣钱挂在嘴边呢分原因是,金钱是财富的一种简便的表达方式:金钱有点像流动的财富,两者往往可以互相转化。但是,它们确实不是同样的东西,除非你打算伪造货币,否则使用“挣钱”这个词会不利于理解如何才能挣钱。[4]
假设你拥有一辆老爷车,你可以不去管它,在家中悠闲度日,也可以自己动手把它修葺一新。这样做的话,你就创造了财富。世界上因为多了一辆修葺一新的车,财富就变得更多了一点,对你而言尤其是如此。这可不是隐喻的用法,如果你把车卖了,你得到的卖车款就比以前更多。
通过修理一辆老爷车,你使得自己更富有。与此同时,你也并没有使得任何人更贫穷。所以,这里明显不是一个面积不变的大饼。事实上,当这样观察的时候,你会很好奇,为什么有人会觉得大饼的面积无法增大。[6]
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就懂得了这个道理。如果一个小孩想赠送另一个小孩一件礼物,但是又没有钱,他就会自己动手做。只不过一般情况下小孩子的动手能力不足,相比店里买来的礼物,他们自己做出来的东西从外观上就显得比较粗糙。说实话,我们自己为父母做的松松垮垮的烟灰缸恐怕就很难在市场上卖出去。
五、手工艺人
最可能明白财富能被创造出来的人就是那些善于制作东西的人,也就是手工艺人。他们做出来的东西直接放在商店里卖。但是,随着工业化时代的来临,手工艺人越来越少。目前还存在的最大的手工艺人群体就是程序员。
程序员坐在计算机前就能创造财富。优秀软件本身就是一件有价值的东西。这里不存在大规模的流水线制造业,所以不用担心问题被混淆。你输入的文字符 就是一件完整的制成品。如果某人坐在计算机前,写出了一个不那么糟糕的浏览器(顺便说一句,这是一件很值得做的事),世界就会变得富有得多。
公司就是许多人聚在一起创造财富的地方,能够制造更多人们需要的东西。当然,有些雇员(比如收发室和人事部的员工)并不直接参与制造过程,但是程序员不然。他们真正地面对产品,一行行地写代码把产品做出来。所以,在程序员看来,事情再明显不过,财富就是被做出来的,而不是某个想象出来的神秘人物分发的大饼。
公司一切行为的目的都是盈利,从而生存下去。创造财富是大多数公司盈利的手段。公司的业务高度专业化,掩盖了它们都是在创造财富的这种相似性,你不要觉得只有制造业公司在创造财富。财富的一个重要元素就是地理位置。还记得前文假设的那台魔法机器吗会变出汽车,为你洗衣做饭,等等。
但是,如果这台机器在美国,而你在中亚的某个地方,那么它对你也没多大用处。我们说,财富就意味着人们需要的东西,那么把商品送到顾客手中也是人们需要的。许许多多不生产物质商品的公司都是在如此创造财富。几乎所有情况下,公司的存在目的就是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当你为一家公司工作时,这也是你所做的事情。但是,公司内部的各种层级使得这一点有时不容易觉察到。你在公司内部所做的工作是与许多人一起合作完成的,你只是其中的一分子。你觉得自己是为公司的需要而工作,可能不会觉察到你其实是为了满足顾客的某种需求而工作。你的贡献也许不是直接性的,但是公司作为一个整体必须提供某种人们需要的东西,否则不可能盈利。如果公司一年付给你的薪水是x 美元,那么总的来说,你一年为公司提供的劳动必须至少价值x 美元,否则公司的支出就会大于收入,最后只好关门歇业。
一个大学毕业生总是想“我需要一份工作”,别人也是这么对他说的,好像变成某个组织的成员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更直接的表达方式应该是“你需要去做一些人们需要的东西”。即使不加入公司,你也能做到。公司不过是一群人在一起工作,共同做出某种人们需要的东西。真正重要的是做出人们需要的东西,而不是加入某个公司。[7]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最好的选择可能是为某个现存的公司打工。但是,理解这种行为的真正含义对你没有什么坏处。工作就是在一个组织中,与许多人共同合作,做出某种人们需要的东西。
七、更努力地工作
大公司会使得每个员工的贡献平均化,这是一个问题。我觉得,大公司最大的困扰就是无法准确测量每个员工的贡献,大多数时候它只是在瞎猜。在大公司中,你只要一般性地努力工作,就能得到意料之中的薪水。你不能明显无能或懒惰,但是谁也没觉得你会把全部精力投入工作。
成立公司的目的不是奖励那些将全部精力投入工作的员工。你不能对老板说“我打算十倍努力地工作,请你把我的薪水也增加十倍吧”,因为公司已经假定你在全力工作了。但是,真正的问题实际上在于公司无法测量你的贡献。
销售员是一个例外。他们产生的收入很容易测量,他们的薪水往往是销售额的一个百分比。如果一个销售员想更努力地工作,他马上就可以这样做,并且自动按比例得到更多的 酬。
除了销售员以外,还有一个职位,大公司可以雇到顶级人才,那就是高级的管理职位。原因也是一样的,这个职位的贡献能够被测量,高级经理对整家公司的表现负责。普通员工的表现往往很难测量,所以也没人要求他们做出突出表现。高级经理就不一样了,他们像销售员一样,不得不用数字证明自己。一个表现糟糕的CEO是不能推托说自己已经尽了全力的。如果公司的表现不好,就是他的表现不好。
如果一家公司真正能够按照贡献付薪,它将取得巨大成功。许多雇员会更努力地工作。更重要的是,这样一家公司将吸引那些工作特别努力的人,从而超越竞争对手。
但公司不可能对每个人都像销售员那样付薪。销售员是单独工作的,大多数雇员则是集体工作。假设有一家公司制造某种消费品,工程师为它实现各种功能,设计师为它设计一个漂亮的外壳,营销人员让顾客相信这是值得拥有的商品。请问如何评价每个人对这个商品销售额的贡献有,上一代产品的工作人员为这个公司树立了质量可靠的形象,请问最新产品的销售额有多少应该归功于他们本没有办法把所有人的贡献一一分解清楚。如果你能读懂消费者心理,会发现消费者把所有上面这些因素放在一起看待。
你想更努力地工作,但是你的工作与其他许多人的工作混杂在一起,这样就产生了问题。在大公司中,个人的表现无法单独测量,公司里其他人会拖累你。
八、可测量性和可放大性
要致富,你需要两样东西:可测量性和可放大性。你的职位产生的业绩应该是可测量的,否则你做得再多,也不会得到更多的 酬。此外,你还必须有可放大性,也就是说你做出的决定能够产生巨大的效应。
单单具备可测量性是不够的。比如,血汗工厂的工人 酬是按照计件制计算的,这是一个只有可测量性、没有可放大性的例子。你的表现可以被测量,并且据此得到回 ,但是你没有决策的权力。你能做的唯一决策就是以多快的速度完成工作。即使你做到最快,回 可能也只增加一两倍。
在电影中扮演主角就是一种同时具备可测量性和可放大性的工作。你的表现可以用电影的总收入测量,同时也决定了电影的成败,所以也就具备了可放大性。
CEO也是一种同时具备可测量性和可放大性的工作。公司的表现就是CEO的表现,所以它具备可测量性;CEO的决策决定了整个公司的方向,所以它具备可放大性。
如果你从大船上挑选出10个最优秀的划船手,把他们组成一个团队,这时,10人小船的优势才会真正显示出来。小团队带来的各种额外激励会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里最重要的是你挑选出了最优秀的划船手,每个人都是1 000人中排在前1%的顶尖高手。对他们来说,将自己的工作与其他高手的工作平均化要比与平庸之辈的工作平均化让人满意多了。
这就是创业公司的真正意义。理想情况下,你与其他愿意更努力工作的人一起组成一个团队,共同谋取更高的回 (相比他们为大公司工作的情况)。因为创业公司的团队往往是自发形成的,许多有抱负的创始人彼此之间早就认识(至少听说过对方),所以他们对彼此贡献的评估要比一般的小团队更准确。创业公司不仅仅是10个人的团队,而且是10个同类人的团队。
乔布斯曾经说过,创业的成败取决于最早加入公司的那10个人。我基本同意这个观点,虽然我觉得真正决定成败的其实只是前5人。小团队的优势不在于它本身的小,而在于你可以选择成员。我们不需要小村庄的那种“小”,而需要全明星第一阵容的那种“小”。
团队越大,每个人的贡献就越接近于整体的平均值。所以,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对一个非常能干的人来说,待在大公司里可能是一件很糟的事情,因为他的表现被其他不能干的人拖累了。当然,许多因素会产生影响,比如这个人可能不太在乎回 ,或者他更喜欢大公司的稳定。但是,一个非常能干而且在乎回 的人,通常在同类人组成的小团队中会有更出色的表现,自己也会感到更满意。
十、高科技=可放大性
创业公司为每个人提供了一条途径,可以同时获得可测量性和可放大性。因为创业公司是小团队,所以具备可测量性。因为创业公司通过发明新技术盈利,所以具备可放大性。
什么是技术术就是某种手段,就是我们做事的方式。如果你发现了一种做事的新方式,它的经济价值就取决于有多少人使用这种新方式。技术就是钓鱼的鱼竿,而不是那条鱼。这就是创业公司与餐馆或理发店的区别。餐馆煎鸡蛋,理发店剪头发,每次只能为一个顾客提供服务,但是如果你解决了一个热门的技术难题,别人都会使用你的解决方案。这就是可放大性。
回顾历史,大多数因为创造财富而发财的人是通过开发新技术而实现的。你不可能通过煎鸡蛋或剪头发而致富,因为使用你的服务的人是有限的。13世纪,佛罗伦萨人发明了精纺布,那是当时的高科技产品,这种新技术造就了佛罗伦萨的繁荣。17世纪,荷兰人掌握了造船术和航海知识,那也是当时的高科技,因此荷兰人主宰了欧洲前往远东的航线。
小团队天生就适合解决技术难题。技术的发展是非常快的,今天很有价值的技术,几年后可能就会丧失价值。小团队在如今这个时代可谓如鱼得水,因为他们不受官僚主义和烦琐管理制度的拖累。而且,技术的突破往往来自非常规的方法,小团队就较少受到常规方法的约束。
大公司也能开发出新技术,就是开发得比较慢而已。大公司的规模决定了它们无法快速行动,也无法测量并奖励表现优异的员工。所以在现实中,大公司开发出来的新技术只出现在那些需要大规模资本投入的领域,比如微处理器、电厂和大型民用飞机等,因为在这些领域内创业公司没有能力与之竞争。不过,即使在这些领域,大公司也还是依仗创业公司提供零部件和构思。
生物科技类和软件类的创业公司很显然都是解决高难度技术问题的。我认为,就算看上去与技术无关的商业类公司,其实也是解决技术问题的。比如,麦当劳是快餐连锁集团,它的发展依靠的就是设计出了一个快餐服务体系,可以复制到全世界每一个角落。每一家麦当劳连锁店都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定,这使得它就像软件一样运作。所以,麦当劳其实也符合“一次开发,普遍适用”的模式。沃尔玛也是如此,它的创始人山姆·沃顿(Sam Walton)并不是因为经营零售业而致富,而是因为设计出了一种新型商店。
创业公司不像能经受打击的黑熊,也不像有盔甲保护的螃蟹,而是像蚊子一样,不带有任何防御,就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活着。蚊子唯一的防御就是,作为一个物种,它们的数量极多,但是作为个体,却极难生存。
创业公司如同蚊子,往往只有两种结局,要么赢得一切,要么彻底消失。你通常不知道自己会是哪种结局,只有等到最后一刻才会明了。有好几次Viaweb都接近失败了,我们的发展轨迹就像正弦函数的波形。幸运的是,我们在波形的最高点被收购了,但是真是差一点就倒闭了。在我们去加州拜访雅虎总部讨论公司出售事宜的同时,我们还不得不借了一间会议室专门安慰一位投资人,防止他撤出新一轮融资,因为没那笔钱我们就完蛋了。
创业公司这种大起大落的特点不是我们想要的。Viaweb的黑客都是极度厌恶风险的人。如果有别的方式可以让努力与回 成正比,又不存在风险的因素,我们将很乐于尝试。我们宁愿以百分之百的把握去赚100万美元,也不愿以20%的把握去赚1 000万美元,尽管后者理论上的期望值比前者高出一倍。很不幸的是,如今的商界不存在以百分之百的把握赚到100万美元的可能。
保险的做法就是在早期卖掉自己的创业公司,放弃未来发展壮大(但风险也随之增大)的机会,只求数量较少但是更有把握的回 。我们曾经遇到过一个这样的机会,但是自以为是地将它放过了,事后才觉得自己很愚蠢。此后,我们就急不可耐地盼着把公司卖掉。在第二年里,只要有任何人对Viaweb流露出稍微一点点的兴趣,我们就试着努力把公司卖给他。但是,始终没有买家,所以我们不得不继续把公司开下去。
早期收购Viaweb是一桩很合算的交易,但是收购方对便宜货没有兴趣。一家大到有能力收购其他公司的公司必然也是一家大到变得很保守的公司,而这些公司内部负责收购的人又比其他人更保守,因为他们多半是从商学院毕业的,没有经历过公司的创业期。他们宁愿花大钱做更安全的选择,所以向他们出售一家已经成功的创业公司要比出售还处在早期阶段的创业公司更容易,即使会让他们付出多得多的价码。
十二
十二、用户数量潜规则
我认为,如果你的公司有机会被收购,那将是不错的选择。管理一家公司与创立一家公司是不同的两件事。当情况基本稳定下来以后,不妨让大公司来接手。这在财务上也是明智的选择,卖掉公司你的风险就分散了,这就好像有一个理财师建议你用所有钱投资一支波动性很大的股票,你会怎么想/p>
那么,怎样才能把公司卖掉呢本上,不管是否想出售公司,你要做的事情都是一样的(比如多赚钱)。但是,被收购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我们在Viaweb花了很多时间研究它。
缓慢工作的后果并不仅仅是延迟了技术革新,而且很可能会扼杀技术革新。只有在快速获得巨大利益的激励下,你才会去挑战那些困难的问题,否则你根本不愿意去碰它们。开发新技术是非常痛苦的经历,正如爱迪生所说,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没有财富的激励,就不会有人愿意去做技术革新。工程师愿意接受普通薪水去做一些诱人的项目(比如战斗机和登月火箭),而与日常生活关系更密切的技术革新(比如电灯泡和半导体)只能由创业者来发明。
创业并不只是过去20年发生在硅谷的事情。如今,通过创造财富而致富已经成了普遍的模式。每一个这样做的人差不多应用了同样的诀窍:可测量性和可放大性。前者来自小团队的合作,后者来自开发新技术。无论是13世纪的佛罗伦萨,还是今天的加州,它们都是一样的。
理解这些有助于回答一个重要的问题:为什么欧洲在历史上变得如此强大因为欧洲优越的地理位置,还是因为欧洲人天生就比较优秀,抑或是宗教原因案(或者至少是近因)可能就是欧洲人接受了一个威力巨大的新观点:允许赚到大钱的人保住自己的财富。
一旦自己的财产有了保证,那些想致富的人就会愿意去创造财富,而不是去偷窃。由此导致的新技术不仅被转化成财富,还被转化成军事力量。隐形飞机的理论是由苏联数学家提出的,但是因为苏联没有计算机工业,它就只能是一个理论,无法变成产品。苏联没有足够快的硬件来完成设计飞机所需要的大量计算。
冷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近代的大多数战争都说明了这个道理。要鼓励大家去创业,只要懂得藏富于民,国家就会变得强大。让“书呆子”保住他们的血汗钱,你就会无敌于天下。
注释:
[8] 风险投资人问我们,如果另一家创业公司开发与我们同样的软件,需要多少时间。我们当时的回答就是,可能没人能做到。我觉得,这样说使得我们听上去很幼稚,或者很像骗子。
[9] 技术的发明人往往很难确定,所以明确无误地确认只有一个发明人很难。根据这条规则,如果你知道某种东西(比如电话、流水线、飞机、电灯和晶体管)的“发明人”,那是因为他的公司用这种发明赚到了钱,并且公司的公关人员尽力传播发明人的故事。如果你不知道谁发明了某种东西(比如汽车、电视、计算机、飞机发动机和激光),那是因为其他人的公司从这种发明中赚到了钱。
[10] 总的来说,这也是很好的处事原则。如果你有两个选择,就选较难的那个。如果你要选择是坐在家里看电视,还是外出跑步,那就出去跑步吧。这个方法有效的原因可能是遇到一难一易的两个选择时,往往出于懒惰的缘故,你会选择较容易的那个选项。在意识深处,你其实知道不懒惰的做法会带来更好的结果,这个方法只是迫使你接受这一点。
[11] 平均数是算术平均值,会受到个别极端值的影响;中位数是最中间的那个值,不受个别极端值的影响。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由于存在个别极其成功的创业者,所以回 的平均值被拉到了30倍,但是大多数创业者其实以失败告终,所以中位数是0。——译者注
[12] 资产阶级在历史上首先出现在意大利北部和荷兰,这可能不是偶然,因为那里没有强大的中央政府。这两个地区是那时最富裕的地方,后来变成了文艺复兴向外扩散的两大中心。它们后来没能继续扮演这样的角色,那是因为其他地区(比如美国)将它们开创的模式发扬光大了。
[13] 充分条件在这里可能也成立,但是如果成立的话,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早一点发生呢个可能的(但是互相排斥的)解释是:(a)变化其实早发生了,工业革命只是一系列革命中的一环;(b)中世纪的城镇存在垄断经营和行会制度,延缓了新生产方式的诞生。
上下滑动查看注释
一键get同款书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