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基本信息
课名
用
Arduino
实现智能控制
–
夜间感应灯的制作
(一个单元两个课时)
是否属于
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否
学科
信息技术
学段
第三学段
年级
初一
授课日期
2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具备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北京市教育深综改的背景下强调跨学科的主题教
育活动,包括中小学生创客行动、项目式的学习(
PBL
),开放性的科学实践活动等。为响应国家大众创
业、万众创新的 召,学校为学生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开发并实施校本课程《创客生活》。本课设计参
照《技术课程标准》,其中明确提出,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课程内容,学生的技术学习过程应是
主动建构知识、不断拓展能力的过程,也是富有生机、充满探究、生动活泼的活动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创客教育是以创意
制作与开源分享为特征的综合性实践教育。旨在引导学生整合学科知识,学会使用工具,发展创新思维,
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跨学科教育理念注重打破学科界限,围绕主题教学。本课选择贴近生活的家庭夜间
照明问题,组织学生开展创意制作,使用数字化工具制作出了夜间感应灯,解决实际问题并分享交流。在
项目制作过程中,以夜间感应灯为主题,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建构新知,学习跨学科知识。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我校校本教材《创客生活》的目录,第
1
、
2
节课介绍创客的知识和
Arduino
软硬件的基本操作,第
3
至
10
课每课制作一个项目。本课位于第
3
课,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我从中选择两个重点内容进行教学,一是环境光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二是运用“创
客”思维和工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项目实施、分享总结的项目制作过程。为今后制作其他的项目打好
基础,起到引领作用。
学生情况:
起点水平:初一年级学生对夜间照明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思考,但不会运用创客思维和工具解决。认知结
构: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
对创客概念和
Arduino
软硬件基本操作已熟练掌握,
但没有制作过完整的项目。
学习态度:学生自主选课,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已经具备积极参与、相互合作的意识。学习动机:初一学生
对于熟悉而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具有好奇心,喜欢挑战,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学习风格:初一学生喜欢
利用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方式:
讲授法、探究法、任务驱动法、项目式学习法
教学手段:
本课运用讲授法讲授使用环境光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具体步骤,利用学案帮助学生探究两种传感器的工
作原理,借助学具和三个任务推动学生完成夜间感应灯的项目制作,学生在基于工程的项目学习中学习跨
学科知识。
技术准备:
u
计算机和
Arduino
编程软件;
u
运用三维设计和
3D
打印技术自制的教具和学具;
相关资源:专业LED灯光动画制作软件(安装后直接用!)_setup安装包-Delphi工具…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