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在家结课,所用教材(第一本),辅助自学教材(第二本,MOOC上武剑洁老师的配套教材)。
虽说MOOC是国家精品课,但个人觉得“内容太少、太理论”了。
我们大学老师和MOOC出的题目有点不一样(鼠标下滑到最后可见,点击可直接跳转),纯理论,as usual总感觉没讲啥就结课了。期末考试原题
4. 给定一组输入条件,每个输入条件均对应各自连续的有效取值范围,则以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D)
A.如果希望更好地控制测试用例规模,则设计的测试用例能覆盖所有有效等价类就可以了
B.每个输入条件都至少可以划分为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两个无效等价类
C.从等价类中抽取测试数据时,一定要选择非边界值
D.从输入设计测试用例后,往往还需要围绕系统输出来补充设计测试用例
5. 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使用边界值测试(B)
A.×B.√
6. 等价类测试和边界值测试是面向数据的,场景法是面向____的(流程)
第三周 黑盒测试技术(续) |
1. 已知下一日问题中,年份取如下测试数据: 1800, 1801, 2049, 2050,月份取如下测试数据: 1, 2, 11, 12,日期取如下测试数据: 1, 2, 30, 31,则如下哪个正交表最合适C)
A.L8(27)B.L9(34)C.L16(45)D.L4(23)
2. 已知被测系统有三个因素:A,B,C,其中,A和B分别有两种取值A1,A2, B1,B2,C因素有三种取值C1,C2,C3,基于AETG算法的基本思想,若当前所有尚未覆盖的因素的成对组合构成集合T1,如下表所示,且候选测试用例已确定B因素取值为B2,则此时,若考虑对A因素的取值,则A应取值(D)
(A1,B2) | (A1,C2) | (A1,C3) | (A2,B1) |
---|---|---|---|
(A2,B2) | (A2,C1) | (A2,C2) | (A2,C3) |
(B1,C2) | (B1,C3) | (B2,C1) | (B2,C2) |
(B2,C3) |
A.只能取零值B.A1和A2都无所谓C.只能取A2D.只能取A1
3. 以下描述中哪些是正确的(BCD)
A.对于有k个影响因素,每个因素有n个不同取值的被测对象,至少需要k2个测试用例才能满足完全的成对组合覆盖
B.成对测试的目标是以最少的测试用例数,覆盖最多的成对组合元素
C.正交表测试非常适于成对测试
D.正交表测试满足100%的成对测试
4. 如下关于决策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CD)
A.决策表方法不适于处理无效域的数据B.当输入条件之间相互独立时,最好采用决策表测试方法
C.决策表测试方法应与等价划分方法结合起来使用D.决策表测试是面向数据的测试
5. 正交表要求各输入条件的取值个数相同,成对测试不要钱各输入条件取值个数相同(√)
6. IPO算法的基本思想中,每次不是选择所有因素,而是采用____的方式生成测试用例。(逐步增加因素)
第四周 单元测试 |
1. 单元测试中最不需要测试的是(B)
A.类中的一个功能方法B.一个执行排序功能的函数C.类中的Getter方法D.一个类
2. 基于JUnit4.x设计单元测试脚本时,用于支持参数化测试的运行器是(C)
A.TestCaseB.CategoriesC.ParameterizedD.Suite
3. 编写单元测试脚本时,不适合的设计包括(BC)
A.使用断言校验执行结果B.在被测类的main函数中编写测试脚本
C.在一个测试方法中执行多个测试用例D.测试类的设计保证尽量简洁
4. 如下描述中错误的包括(ABC)
A.做了良好的单元测试就不需要做集成测试了
B.单元测试代码必须与产品代码放在一起,这样有助于测试
C.单元测试必须由测试工程师来完成
D.单元测试有利于程序员提交代码的质量
5. 单元测试就是用某一款代码扫描工具将产品代码扫描一遍,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
6. 开发单元测试脚本不需要提前设计测试用例。(×)
第五周 白盒测试技术 |
1. 以下描述中哪个是正确的(A)
A.在评审会正式召开之前,评审员必须认真阅读被审查的工作产品在评审会正式召开之前,评审员必须认真阅读被审查的工作产品
B.在代码评审过程中,应留出足够的时间让评审人员与开发人员就现场发现的缺陷修复达成一致意见
C.在代码评审会前,必须提前设计测试用例,并在评审过程中逐一执行每个测试用例,观察执行结果
D.代码评审不涉及测试环境搭建、测试脚本编写、测试用例管理等工作,因此应广泛使用代码评审,至少每周组织2-3次代码评审
2. 以下描述中哪个是错误的(C)
A.判定节点是导致程序执行风险的主要因素
B.控制流分析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判定节点的测试来降低程序执行的风险
C.对代码设计测试用例必须要根据程序的设计来进行
D.编程过程中编译器会发现代码中的部分错误,程序调试过程中程序员也会使用自己预设的数据来测试程序,但控制流分析仍然是必要的
3. 以下描述中哪些是错误的(ACD)
A.条件判定节点将影响程序执行的走向,因此,条件判定节点是代码中风险最高的元素
B.只要程序中存在循环结构,测试就无法穷尽
C.串联的条件判定结构比嵌套的条件判定结构风险更高
D.只要在代码中不使用判定结构或循环结构,就一定可以降低程序运行的风险
4. 以下描述中哪些是正确的(D)
A.设计测试用例时,如果使用了判定覆盖指标就不需要再使用语句覆盖
B.假设被测代码中有n个判定节点,如果基于判定覆盖指标设计测试用例,则一定需要设计2n个测试用例
C.应谨慎使用条件组合覆盖指标,因为该指标指导下设计测试用例可能导致测试效率不高
D.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可优先选择判定覆盖测试函数代码
5. 通过消除函数内部结构之间的依赖关系,或将函数体内相似的代码改为函数调用,一定能够降低函数的复杂度,但这样也有可能会增大集成测试的负担。(×)
6. 在代码评审会召开之前,为了确保所有参会人员都了解会议流程、会议目的,都拿到正确、完整的评审材料,往往需要先召开____。(评审预备会)
第六周 白盒测试技术(续) |
1. 以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B)
A.环复杂度指标真实再现了循环结构和判定结构对程序结构复杂性造成的影响
B.可通过将程序中的重复代码改为函数调用来降低代码所在函数的环复杂度
C.一段程序的环复杂度必须控制在10以内
D.一段程序的环复杂度大小等于该程序代码中判定节点的个数加1
2. 以下描述中哪个是错误的(D)
A.只要遵循独立路径测试的路径构建原则,得到的路径集就一定是无冗余的
B.独立路径不保证得到的测试用例有意义
C.随便从程序路径中抽取若干条路径来测试,也没有错
D.独立路径测试只能用于对代码的测试
3. 以下描述中哪些是正确的(ACD)
A.在程序设计中,要保证同一段程序代码中不同结构体之间完全独立是很困难的
B.程序内判定和循环结构的嵌套相比串联更容易导致增大程序结构的复杂度
C.通过需求分析得到程序的路径数目与程序实际的路径数不一致时,则可能是程序设计不够合理
D.直接基于程序控制流图计算环复杂度是完全可行的
4. 以下的描述中错误的是(D)
A.一个场景可以仅包含1个备选事件流
B.解决场景爆炸的最佳方案是基于事件流的个数设计场景
C.基于独立路径测试的思想设计场景可以保证最少的可行场景
D.场景中同一个节点可同时触发多个备选事件流
5. 场景是分层次的,如果当前场景过于复杂,可将部分场景节点分解为低一级的层次,以便于测试。(√)
第七周 测试管理及工具 |
1. 当使用测试管理工具对需求、测试用例和缺陷进行管理时,不正确的措施是(B)
A.软件缺陷必须与测试用例相对应
B.对产品的测试应分版本,不同软件版本,应有不同的测试计划
C.测试用例必须与需求相对应
D.测试执行应按照轮次来完成
2. 当测试人员 告缺陷时,正确的处理方式是(D)
A.缺陷标题应尽量详细描述B.缺陷一旦关闭,就不能再次打开
C.严重性级别为“严重”的缺陷必须对应“高”优先级D.如果缺陷确实无法重现,也应提交,并在 告中注明这一情况
3. 记录缺陷时需要注意(ACD)
A.标题应尽量简洁,体现所发现缺陷的核心特点B.必须100%确保 告的缺陷可重现
C.必须记录被测软件系统的版本 D.应尽可能详细记录执行过程
4. 利用测试管理工具记录测试用例时,应注意(BCD)
A.通过使用TestCenter可实现测试用例的自动执行
B.记录测试用例时,不仅应包含数据,还应有步骤
C.测试用例中的步骤可从需求设计中得到
D.测试用例应与需求场景对应,且一个需求场景可包含多个测试用例
5. 测试用例 告中,每个测试用例的ID必须由人为按规则指定,不能由管理软件自动生(×)
6. 填写缺陷 告时,应明确指出该缺陷是否可以修复。(×)
其余的随堂测试题 |
1. 修复软件缺陷费用最高的是哪个阶段(D)
A.编制说明书B.设计C.编写代码D.发布
2. 以下哪项属于动态黑盒测试D)
A.直接测试底层功能、过程、子程序和库B.可估算执行测试时代码量和具体代码
C.从软件获得读取变量和状态信息的访问权D.测试的是软件在使用过程中的实际行为
3. 下列不属于软件缺陷的是A)
A.测试人员主观认为不合理的地方B.软件未达到产品说明书标明的功能
C.软件出现了产品说明书指明不会出现的错误D.软件功能超出产品说明书指明范围
笔记:软件缺陷的正式定义
①被测系统与需求不一致
②软件未达到需求规格说明书中指明的功能
③软件出现了需求规格说明书中指明不会出现的错误
④软件功能超出需求规格说明书指明的范围
⑤软件未达到需求规格说明书中虽未指明但应达到的目标
4. 软件测试类型按开发阶段划分为(B)
A.需求测试、单元测试、集成测试、验证测试B.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
C.单元测试、集成测试、验证测试、验收测试D.调试、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用户测试
笔记:具体的测试分类
①从测试阶段或对象角度分类(V模型)
19. 如何从验证和确认的角度理解软件测试/h6>
验证:是检验软件是否已正确地实现了产品规格书所定义的系统功能和特性。
有效性确认:是确认所开发的软件是否满足用户真正需求的活动。
20. 对于逻辑表达式((a&b)|c),需要(个测试用例才能完成条件组合覆盖。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