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内容
(一)6б的故事
1. 初探6б
- 1986年摩托罗拉公司的Bill Smith 提出;
- 属于质量管理范畴
- 旨在生产过程中降低产品及流程的缺陷次数,防止产品变异,提升品质;
- 含义:百分之三点四的缺陷率,采用定义、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等五个步骤过程改进方法,质量改进所需的各种工具方法;
2. 6б在摩托罗拉诞生
- 《6б机械设计公差》文件提出了如何减少或消除缺陷;
3. 6б在通用电气获得巨大成功
- 节约了成本,增加了利润;
(二)6б理论基础
1.平均值屏蔽了问题,波动成了焦点
如果仅统计数据的平均值,以整体衡量,往往就把存在的问题隐藏起来了
2. “波动”问题的数学描述
1. 对波动的描述
- 随机变量的取值与均值的差,称为偏差,反映了波动;
2. 对过程能力的描述
- 过程能力是值过程加工质量方面的能力,这种能力标识过程稳定的程度;
3. 对缺陷的描述
- 单位产品平均缺陷数DPU:反映了产品上缺陷多少,是客户能够量化的质量指标;
- DPO表示每个机会的平均缺陷数;
- DPMO表示每百万个机会的平均缺陷数;
- DPU是对不合格平吕这种传统描述方法的深化,而DPMO是对DPU的深化;
4. 对过程绩效的描述
- 用首批合格率和最终合格率来评价过程的绩效;
- 核心思想:建立在过程的某一个环节中输出与输入之比的基础上;
- 具有直观性,忽略了周转时间、全面质量和生产成本;
3. 6б的数学含义
一百万次机会中仅有3.4个缺陷;
4. 其他术语
1. 关键质量要素(CTQ)
指客户对产品或服务的重要要求标准,一般都是可以量化的指标。
2. 关键产品特性(KPC)
这些特征在偏差范围内发生波动,就会对产品的质量、性能或制造带来显著的影响
3. Pareto图
帮助分类并筛选出最重要的因素;
(三)6б管理
6б管理是一项以客户为中心,以数据为基础,以追求完美目标的管理方法
- 6б管理的实施条件:只有把6б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中心环节,使其成为一种规范化的工作体系,才能有效的实施6б管理;
- 6б管理的组织形式:倡导者->黑带大师->黑带->绿带
- 6б的改进模型——DMAIC: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五个阶段;
(四)使用6б改善软件开发过程
1.项目启动和问题定义阶段
- 保证在客户部门中有一个项目主办人
- 与主办人一起对项目应用SMART标准,审查项目的目标
- 确定初步需求
- 确定需求,尤其是确定需求的优先次序
2. 系统分析
- 了解当前的业务流程
- 确定需求
- 区分需求的优先次序
- 确定可能的过程改进
- 确定对最高优先级需求具有最大影响的改进
- 建立一个详细的未来流程图
- 估计建立过程改进的影响和风险
- 完成需求规格说明
3. 系统设计
6б管理要求在系统设计阶段,客户要积极参与;
4. 构造
构造是改进阶段的组成部分,是实现解决方法和改进过程的步骤,其中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缺陷预防;
5. 测试和质量保证
- 论证开发人员已经理解并满足了客户需求;
- 论证实际的人员可以实际使用该系统;
6. 交付和维护
- 客户培训
- 交付软件产品和用户文档
- 生产数据转换和导入
- 项目评价
二、小结
介绍了怎样利用6б工具和概率来改善软件系统的开发过程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