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软件质量是软件是否存在 Bug,是否性能高,安全性好等等。其实软件质量的含义远多与此。质量就是软件产品对于某个(或某些)人的价值;价值是指创造利润,又或是降低成本。总的来说,软件质量是软件的灵魂和存在意义。敏捷开发也是顺应市场的对价值的诉求和日益复杂的业务而产生的方法论,敏捷开发是追求高质量软件的方法论和过程。
陈 序明, 架构师, EMC
孙 沛, 产品开发经理, EMC
单 建洪, 首席架构师, IBM
2009 年 10 月 28 日
- “正确的软件”是说,一个软件要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为用户创造价值。此处的价值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为用户创造利润或者减少成本。如果一个软件能够满足需求的用户群体越大、创造的利润越大或减少的成本越大,则该软件产品的质量越高。反之,一个产品尽管运行良好,没有 Bug,扩展性很强,性能很好,但如果没有服务的用户人群,没有为用户创造价值,则这样的软件尽管运行良好,也无任何质量可言。
- “软件运行正确”是说软件没有或很少 Bug,扩展性很强,性能良好,易用性高等。这样的软件是一个运行良好的软件,但还不能称之为高质量的软件。只有在软件符合用户的需求的基础上,运行良好的软件,才是一个高质量的软件。当然,如果软件完全符合用户需求,但不易使用,经常出错,性能很差,这样的软件也不是一个高质量的软件。
- 敏捷开发对“正确的软件”的影响
- 敏捷开发对“软件运行正确”的影响
- 需求
- Name
- Photo
- Brief Biography
- Goals
- Context scenario
- 从 BP 机到手机,再到 iPhone;
- 从胶片相机到数码相机;
- 从门户广告到搜索广告;
在 IBM Bluemix 云平台上开发并部署您的下一个应用。
现在就开始免费试用
什么是软件质量多技术同仁都认为软件质量是软件是否存在 Bug,是否性能高,安全性好等等。其实软件质量的含义远多与此。质量就是软件产品对于某个(或某些)人的价值;价值是指创造利润,又或是降低成本。总的来说,软件质量是软件的灵魂和存在意义。另外,我们知道现在敏捷开发日趋流行,其实敏捷开发也是顺应市场的对价值的诉求和日益复杂的业务而产生的方法论,敏捷开发是追求高质量软件的方法论和过程。
回页首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软件产品质量有了软件质量定性的了解,才能介绍如何影响、控制和改进质量。
大师温伯格在《质量·软件·管理系统思维》说到:“质量就是软件产品对于某个(或某些)人的价值”(某个或某些人文章中统称之为用户),这里面包含两个层次的质量含义,即“正确的软件”及“软件运行正确”:
“正确的软件”及“软件运行正确”二者相辅相成,前者关系到软件的成败,后者关系到软件的好坏。在现实的很多开发团队中,特别是偏技术的开发团队中,往往过分注重后者(软件的 Bug 率,性能,可扩展性,架构等),经常陷入在软件开发过程的细节之中,而忽略了前者(软件需要符合用户的需求),开发出的软件经常能用但无用,不是最终用户期望的软件,这样的软件是能用但无用零质量软件。
当然,“软件运行正确”同样非常重要,关系到软件的好坏。Bug,扩展性,性能,易用性等问题会造成客户想用但用不了,同样造成软件质量问题。
回页首
敏捷开发对软件过程和质量控制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的影响,用下图表示如下:
图 1. 敏捷过程带来的影响
图中的具体含义如下:
敏捷开发拥抱市场变化,拥抱客户需求变化,采用迭代反馈的方式管理项目。其背后的一个核心理念是:一个高质量的软件,首先应该是一个“正确的软件”,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
我们知道当今的世界产品极大丰富,不管任何产品都会有的竞争对手和替代产品,大家熟知的有浏览器大战,输入法血拼,视频 站、博客满天飞,国内外 ERP 系统竞争激烈等。所以,软件的质量是要在市场化的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去进行验证,进行优胜劣汰,最终高质量的软件产品被客户接受。所以,一个高质量的软件首先应该是一个“正确的软件”,能在激烈的市场和竞争对手中找到市场定位,有客户需求和市场销量,能提高产品的使用者客户体验的软件。否则,软件做的再好、性能再快、界面再优美好用也不是一个高质量的产品。
敏捷开发正是符合这样市场环境而诞生并流行,其迭代反馈、拥抱变化的理念和方法,能够使得团队更能开发出符合市场和客户的高质量软件。如上图 1 中所示,左图中的大半圆表示传统的开发模式中,产品不能满足客户需求的风险。因为传统的开发模式基于中央控制的计划,没有足够的迭代和反馈理念和方法,犹如一次性的把所有的资金购买了一只股票,导致质量风险大。上图 1 中右边的敏捷开发中,采取迭代反馈的原理,通过一系列的方法(下面会介绍)把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和期望分散到个整个软件的生命周期中,犹如把所有资金进行资产组合,最后的软件产品质量风险小,能够较大概率的符合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并带来价值。
敏捷开发响应市场和客户价值取向,但如果没有完善的方法去收集和分析市场和客户的反馈,也会导致严重的质量问题,如软件随波逐流,随客户朝夕更改;市场定位模糊,没有核心竞争力;和竞争对手没有任何区别,陷入艰难的红海战争中等。所以,敏捷开发方法对高质量软件也提出了挑战,需要相应的方法和流程去执行和控制。
“软件运行正确”是说软件运行良好,没有或很少 Bug,扩展性很强,性能良好,易用性高等。
软件工程中有个经典的统计,即软件生命周期的前期造成的 Bug 的影响比后期大的多,所以需求的变动影响是最大的。而敏捷开发拥抱市场变化的理念,会积极响应市场需求,这会对整个软件,如软件架构、编码、测试、文档都会造成很大影响。犹如长鞭效应,长鞭前端的抖动会逐渐放大到整条长鞭,而且波动会越来越大。这会影响“软件运行正确”的高质量要求。
所以,我们不仅要看到敏捷开发带来的高质量客户价值的好处,如上图 1 右边敏捷开发的上部分波动所示,还要看到这些小波动导致的长鞭效应。如上图 1 右边下半部分所示。敏捷开发拥抱市场变化和客户反馈会对整个软件的架构、开发、测试造成很大的波动。如果控制不好,会使得项目失控,造成严重的质量问题,如错误 Bug 多,架构不合理,易用性不好,性能不好等等。
总的来说,敏捷开发的理念和方法,响应市场和客户的价值,有利于发布符合客户价值的软件。下面介绍敏捷开发过程及质量控制最佳实践,能很好的解决敏捷开发中的软件质量问题,辅助团队发布高质量的软件。
回页首
下图 2 中是一个软件敏捷开发的迭代过程,每个迭代有需求,有变化,有架构,有设计,有开发,文档等。其中深蓝色背景,白色字体的是敏捷过程中质量控制流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质量控制:“正确的软件”及“软件运行正确”两方面。下面依次介绍:
图 2. 敏捷开发过程及质量控制
(查看大图)
需求又包括需求获取和反馈,需求分析和需求创造三个方面
演示和原型
在软件敏捷开发过程中,如何获取市场的需求和客户的反馈是高质量软件的前提。敏捷开发中,除了正式的软件开发及发布,我们还有专门的团队开发演示和原型。演示是为了向客户和业务人员展示产品功能,并获取客户反馈;原型是为了展示对产品未来的雏形和概念,便于与客户讨论和展示,并获取市场需求。产品、原型和演示三者的关系如图所示:
图 3. 敏捷开发过程中的软件、原型和演示
Persona 的方法论
Persona 指的是角色,也就是基于角色的方法论,强调一切从角色出发思考问题。我们知道,每个人的思考的角度都不一样,客户的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开发团队的思考角度不一样,甚至不同客户之间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团队在设计和开发软件的时候,容易陷入自己的思维角度,开发不符合客户思维角度的软件,而不符合客户的需求。更严重的是很多团队陷入这样的惯性,而根本不知道错误在哪里。
Persona 的方法论中强调,不论软件的哪些需求,哪个功能模块,甚至会议中的讨论,请首先确认出 Persona。Persona 可能不止一个,所以需要分析并确认出不同的 Persona,并设定所有 Persona 的背景,需求,期望等。然后把讨论的需求、功能模块、会议的议题,对应到定义的 Persona 中。然后根据 Persona 的重要与否,Persona 的背景等,就可以进一步分析、确认需求。下面是一个 Persona 的简单模板
Persona 的简单模板:
最高境界“跟随需求,不如创造需求”
这点对软件产品来说尤为重要,前面说过产品和项目不一样,产品的需求更加模糊,而且一些新产品往往需要带有一定的新特性。产品需求的最高境界是创造概念、规则,并由此创造需求。不管是软件行业,还是其它商业界都是如此,如: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