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一、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
-
- 1.数据的表示
-
- 进制的转换
- 原码反码补码移码
- 浮点数运算
- 2.CPU结构
-
- 运算器与控制器的组成
- 3.Flynn分类法简介
- 4.CISC & RISC
- 5.流水线
-
- 流水线,流水线周期及流水线执行时间
- 流水线吞吐率,加速比,效率
- 6.层次化存储结构
- 7.Cache的基本概念
- 8.时间局部性与空间局部性
- 9.随机存储器与只读存储器
-
- 主存的分类
- 主存的编址
- 10.磁盘工作原理
- 11.计算机总线
- 12.串联系统与并联系统可靠度计算
-
- 串联系统
- 并联系统
- 模冗余模型
- 常考题型
- 13.差错控制
-
- 循环校验码CRC
- 海明校验码
- 二、操作系统基本原理
-
- 1.操作系统概述
- 2.进程管理
-
- 进程状态转换图
- 前趋图
- 进程的同步与互斥
- PV操作
- PV操作练习题
- PV操作与前趋图
- 死锁问题
- 银行家算法
- 3.存储管理
-
- 分区存储组织
- 页式存储组织
- 段式存储组织
- 段页式存储组织
- 快表
- 页面置换算法
- 4.文件管理
-
- 索引文件结构
- 文件和树形目录结构
- 位示图-空闲存储空间的管理
- 5.设备管理
-
- 数据传输控制方式
- 虚设备与SPOOLING技术
- 微内核操作系统
- 三、数据库系统
-
- 1.三级模式-两级映射
- 2.数据库设计过程
- 3.ER模型
- 4.关系代数
- 5. 规范化理论-函数依赖
- 6.规范化理论-价值与用途
- 7.规范化理论-求候选关键字
-
- 键
- 求候选键
- 8.规范化理论-范式
-
- 第一范式
- 第二范式
- 第三范式
- BC范式
- 9.范式练习题
- 10.规范化理论-模式分解
-
- 模式分解-例题
- 11.数据库并发控制
-
- 存在的问题实例
- 12.数据库完整性约束
- 13.数据库安全
- 14.数据库备份与恢复
-
- 数据备份
- 数据库故障与恢复
- 15.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 16.反规范化技术
- 17.大数据基本概念
- 四、计算机 络
-
- 1.OSI/RM七层模型
- 2. 络技术标准及协议
- 3.计算机 络分类与拓扑结构
- 4. 络规划与设计
-
- 逻辑 络设计
- 物理 络设计
- 分层设计
- 5.IP地址与子 划分
-
- 子 划分
- 无分类编址(无类域间路由)
- 6.特殊含义IP地址
- 7.HTML
- 8.无线
- 9. 络接入技术
- 10.IPv6
- 五、系统安全分析与设计
-
- 1.信息系统安全属性
- 2.对称加密与非对称加密
-
- 对称加密技术
- 非对称加密技术
- 3.信息摘要
- 4.数字签名
- 5.数字信封与PGP
- 6.设计邮件加密系统(实例)
- 7.各个 络层次的安全保障
- 8. 络威胁与攻击
- 9.防火墙技术
- 六、数据结构与算法基础
-
- 14.查找二叉树(排序二叉树)
- 15.最优二叉树(哈夫曼树)
- 20.图-拓扑排序
- 35.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 七、程序设计语言与语言处理程序基础
-
- 1.编译过程
- 2.文法的定义以及语法推导树
-
- 文法的类型
- 3.有限自动机与正规式
-
- 有限自动机例题
- 4.表达式
- 5.函数调用(传值与传址)
- 6.各种程序语言特点
- 八、法律法规
-
- 1.保护期限
- 2.知识产权人确定
- 2.侵权判定
- 3.标准化基础知识
-
- 标准的分类
- 标准的编
- 九、多媒体基础
-
- 1.音频相关概念
- 2.图像相关概念
-
- 彩色空间
- 3.媒体的种类
- 4.多媒体的计算问题
- 5.常见多媒体标准
- 6.数据压缩技术基础
- 7.有损压缩与无损压缩
- 十、软件工程
-
- 1.软件开发模型
-
- 瀑布模型SDLC
- 原型模型、演化模型、增量模型
- 螺旋模型
- V模型
- 喷泉模型与RAD
- 构建组装模型CBSD
- 敏捷开发办法
-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 2.需求工程
-
- 需求开发-需求分类
- 3.结构化设计
- 4.软件测试-测试原则与类型
- 5.软件设计-测试用例设计
- 6.软件测试-测试阶段
- 7.软件测试-McCabe复杂度
- 8.系统运行与维护
- 9.软件过程改进CMMI
- 10.项目管理
- 十一、需求工程
-
- 1.设计原则
- 2.UML
- 3.设计模式的概念
- 4.设计模式的分类
- 5.创建型模式
- 6.结构型模式
- 7.行为型模式
- 十二、数据流图DFD
-
- 1.数据流图基本概念
- 2.数据字典
- 十四、UML建模
-
- 1.UML图-用例图
- 2.UML图-类图与对象图
- 3.顺序图
- 4.活动图
- 5.状态图
- 6.通信图
一、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
1.数据的表示
进制的转换
- 十进制转R进制用 短除法
- R进制转十进制用 按权展开法
原码反码补码移码
表示范围 :
- 原码 : ( 2 n 1 1 ) -(2^{n-1}-1) /span>(2n/span>1/span>1)~ 2 n 1 1 2^{n-1}-1 2n/span>1/span>1
- 反码 : ( 2 n 1 1 ) -(2^{n-1}-1) /span>(2n/span>1/span>1)~ 2 n 1 1 2^{n-1}-1 2n/span>1/span>1 (-127~127)
- 补码 : 2 n 1 -2^{n-1} /span>2n/span>1~ 2 n 1 1 2^{n-1}-1 2n/span>1/span>1 (-128~127)
浮点数运算
- 首先要对阶,最后要结果格式化
2.CPU结构
运算器与控制器的组成
- 是一种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分类法
- 两个指标 :指令流&数据流,分别都分成两种类型 :单的和多的。那么就组成了四种体系结构。
4.CISC & RISC
-
- 由于取址,分析,执行 这三个步骤是由不同的部件来完成的
6.层次化存储结构
- Cache工作于CPU和 主存之间
- 在整个存储体系中,除了寄存器,Cache速度是最快的
- 图上这题的数据中 引入Cache后 使得速度提升了近20倍
8.时间局部性与空间局部性
- 内存 是 随机存储器
- 随机存储器RAM 特点 :内存一旦断电,内存中所有数据都将被清除掉,保存不下来
- 而 只读存储器ROM 在 掉电后,仍然能存储相应信息
- 用大的地址-小的地址+1即可,K是1024,即 2 1 0 2^10 210
- 内部总线 :微机内部各个外围的芯片 与 处理器之间的总线。是 芯片 的级别
- 系统总线 :微机中各个插电版 和 系统版 之间的总线。属于 插件版 这一层级
- 外部总线 :微机 和 外部设备 的总线
- 只有当所有子系统同时失效时,整个系统才失效
- 先看总体是串联还是并联
主存的编址
10.磁盘工作原理
12.串联系统与并联系统可靠度计算
串联系统
模冗余模型
13.差错控制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