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软件外包企业的出路

  在采访中,软件外包企业的负责人一致表示,人力成本居高不下让软件外包企业时刻处于走平衡木的状态,必须时刻小心翼翼。

  “软件外包企业的人数与营收成正相关。”文思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陈立峰表示,“卖人头”的模式决定了软件外包企业要增加营收,就必须增加员工,而人力成本上升,使得一些企业在“接不接订单”上有了更多的徘徊。

  陈立峰说,“很多单子都不接了,因为接了也赚不到钱。所以不接。”对此彭强也深有感触,他表示,有时候为了拿到战略性客户,公司也只好咬牙将单子接了。

  “不管盈利情况而接单,这会让软件外包企业处于很危险的境地。”某位行业人士分析到。更糟糕的是,即便涨薪,软件外包企业也留不住人。软件外包企业全年平均的员工流动率大约在30%左右,跳槽最频繁的是在客户一线服务的初、中级人员。对于他们来说,跳槽是快速提高薪资的“捷径”。有两年工作经历的初级员工,跳槽一般能够涨薪30%,两年跳一次,那么薪资的增加幅度远高于公司每年的调薪。

  “一线员工的跳槽率高,对客户服务的影响很大。”一位中型软件外包企业的负责人对此很是头疼,“如果能给员工涨30%的工资,我就忍了。但是涨了30%,企业就不存在了”。

  软件外包企业的出路

  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优势的渐失,加之其他综合成本的上升,中国软件外包业目前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处,是继续往前走还是改行当前我国软件外包企业的所面临的一个选择题。

  “如果人力成本过高,而中国的软件服务企业的价值没有得到体现,那么这个行业终究会有扛不住的一天。”某知名金融行业软件公司CEO表示。

  除了人力成本,人民币升值也让软件外包企业“雪上加霜”。海外的软件外包业务基本上使用美元来结算,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将美元换成人民币会有不小的损失。

  陈立峰表示,“中国的软件外包企业惟一的出路就是转型”。

  齐海涛说:“当前国内企业转型存在两个层面,大型企业会选择开始向高端、高附加值方向转型;而一些中小型的企业由于迫于压力,改行做别的去了”。

  前者转型大都采取如下方式:一方面,将软件外包中共性的东西升级为产品与解决方案,再通过对行业与业务的了解,逐步推出行业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总结实施与服务的经验,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

  目前,文思正在深入金融、能源行业,软通动力在金融、电信、高科技,柯莱特在金融、石油、钢铁行业都逐渐积攒自己的优势,从外包升级到解决方案与咨询。

  “不转型是等死,转型风险极大,可能是找死。”某软件外包企业的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无论是转型解决方案,还是咨询,都需要软件外包企业前期有很大的研发、市场投入,这对软件外包企业的资金实力是个大考验。更重要的是,软件外包企业的转型还需要选对方向,如果方向选错了,那一切的前期投入都将打水漂。

  对于转型行业解决方案与咨询,彭强觉得对于软件外包企业来说“任重而道远”。他表示,目前,在各个行业,中国的软件外包企业没有开发大型核心业务系统的能力。在行业解决方案上,软件外包企业的实力孱弱,“咨询并不是就意味着高端,就意味着利润率更高”。

  对于软件外包企业的转型来说,两难之处在于:目前,纯粹的服务型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比较弱,因为靠咨询来驱动,而不能落实到产品上,那么很难实现价值;而如果纯粹是产品型的公司,要大量投入研发,并且客户个性化程度又很高,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生存也很艰难。

  他建议,对外,政府要在国际上塑造一个国家品牌,打造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对内,从国家层面上要拿出一个明确的并且适合国内外包产业发展的产业调整政策出来,同时,还要尽快启动国内市场。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2年11月16日
下一篇 2012年11月1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