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6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崔杰研究组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通 》(Science Bulletin)以Short Communication的形式在线发表了题为“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malacostraca viromes between deep sea andshallow water”的最新研究成果。
图片摘要:研究团队揭示了深海柯氏潜铠虾携带的10类病毒(Nidovirales、Nudiviridae、Bunyavirales、Hepelivirales、Ghabrivirales、Jingchuvirales、Wolframvirales、Picornavirales、Qinviridae和Articulavirales)。基于深海-浅海间的病毒组比较,他们展现了不同深度海洋生物的病毒组结构的差异以及相似性:在深海柯氏潜铠虾携带的10类病毒中,Articulavirales和Qinviridae的病毒只在深海软甲纲动物中分布,而其余8类病毒同时被深海和浅海的软甲纲动物携带。此外,研究团队还对病毒和宿主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描述,例如Hepelivirales的病毒在软甲纲动物中表现出了一定的宿主限制性。整体而言,这项研究首次 道了深海虾类的病毒组组成,并对深海-浅海生物的病毒组进行了比较分析,有助于扩展人们对海洋病毒遗传多样性、进化、生态学特征的认识。
研究团队揭示了深海柯氏潜铠虾携带的10类病毒(Nidovirales、Nudiviridae、Bunyavirales、Hepelivirales、Ghabrivirales、Jingchuvirales、Wolframvirales、Picornavirales、Qinviridae和Articulavirales)。基于深海-浅海间的病毒组比较,他们展现了不同深度海洋生物的病毒组结构的差异以及相似性:在深海柯氏潜铠虾携带的10类病毒中,Articulavirales和Qinviridae的病毒只在深海软甲纲动物中分布,而其余8类病毒同时被深海和浅海的软甲纲动物携带。此外,研究团队还对病毒和宿主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描述,例如Hepelivirales的病毒在软甲纲动物中表现出了一定的宿主限制性。整体而言,这项研究首次 道了深海虾类的病毒组组成,并对深海-浅海生物的病毒组进行了比较分析,有助于扩展人们对海洋病毒遗传多样性、进化、生态学特征的认识。

深海和浅海软甲纲病毒组:a.采集的潜铠虾图。b.深海和浅海软甲纲生物样本中发现的病毒种类和数目。深蓝色代表深海,浅蓝色代表浅海。圆中数字代表每类样本中的病毒种类数,括 中数字代表该目或科病毒的条数。c.软甲纲生物宏转录组数据中的病毒种类和分布。上方柱状图为每个测序文库中的reads或非rRNA reads数,条形图上方是文库的名称和宿主类型。下方柱状图和折线图展示了每个文库中的病毒种类和丰度,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目或科的病毒种类。d.热图展示了不同深度软甲纲宿主和病毒分类之间关系。
文章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095927321006253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