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t1:安全的发展,或者说,黑客的发展
- 黑客是什么/span>
- 互联 本来是安全的,自从有了研究安全的人之后,互联 就变得不安全了。
- “root”对黑客的吸引,就像大米对老鼠,美女对色狼的吸引。不想拿到“root”的黑客,不是好黑客。
- 在黑客的世界里,有的黑客,精通计算机技术,能够自己挖掘漏洞,并编写“exploit”(黑客们使用的漏洞利用代码叫做exploit);而有的黑客,只是对攻击本身感兴趣,对计算机原理和各种编程技术的了解比较粗浅,因此只懂得编译别人的代码,自己并没有动手能力,这种黑客被称为“Script Kids”(脚本小子)。在现实世界中,真正造成破坏的,往往并非那些挖掘并研究漏洞的“黑客们”,而是这些脚本小子。
- 黑客简史
- 中国黑客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启蒙时代、黄金时代、黑暗时代
- 启蒙时代
- :20世纪90年代,也正是中国互联 刚刚起步阶段,热爱新兴技术的青年收到国外黑客技术影响,开始研究安全漏洞。启蒙时代的黑客大多由于个人爱好走上这条路,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他们前进的动力,没有任何利益瓜葛。这个时期的中国黑客们通过互联 ,看到了世界,因此与西方发达国家同期诞生的黑客精神是一脉相传的,他们崇尚分享、自由、免费的互联 精神,并热衷于分钟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
- 黄金时代
- :以2001年中美黑客大战为标志(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百度一下“中美黑客大战”,相信大家都记得2001年中国飞行员王伟为了捍卫国家主权,被美国侦察机撞毁事件,起因正是这件事,这次事件中,中国黑客空前团结,与美国黑客开展了一场激烈的黑客大战,非常轰动,也这是世界第一次黑客大战),这次事件大大推动了中国黑客的发展,崛起了一批黑客、红客联盟,也让黑客这个特殊群体一下吸引了 会的眼球,黑客圈子所宣扬的黑客文化和黑客技术的独特魅力也吸引了无数的青少年走上黑客这条道路。这次事件之后,各种黑客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他们普遍的特点是:年轻、有活力、充满激情,但技术上也许还不够成熟。此时,黑客圈子里贩卖漏洞、恶意软件的现象开始升温,因为黑客群体良莠不齐,开始出现以赢利为目的的攻击行为,黑色产业链逐渐成型。
- 黑暗时代
- :这个时代大概从几年前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PS. 是哪一年呢人觉得大概是07年底左右开始吧),也许还将继续下去。这个时期的黑客组织也遵循 会发展规律,优胜劣汰,大多数黑客组织没有坚持下去,20世纪非常流行的黑客技术论坛也越来越没有人气,最终走向没落。所有门户型的漏洞披露站点,再也不公布任何漏洞相关技术细节。随着安全产业发展,黑客的功利性越来越强,黑色产业链开始成熟。在20世纪技术还不太成熟的黑客们,凡是坚持下来的,都已经成为安全领域的高级人才,要么,在安全公司贡献自己的专业技能,要么带着非常强的技术进入黑色产业。此时期的黑客群体因为互相之间缺失信任,已经不再具有开放和分享的精神,最纯粹的黑客精神实质上已经死亡。整个互联 笼罩在黑色产业链的阴影之下,每年数十亿经济损失和数千万 民受害,黑客精神的死亡,让我们没有理由不把这个时代称为黑暗时代。也许,黑客精神所代表的Open、Free、Share,真的一去不复返了!
- 黑客技术的发展历程
- 早期,黑客攻击目标以系统软件居多。一方面,由于这个时期的Web 技术发展还远远不成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通过攻击系统软件,黑客们往往能够直接获取root 权限。早期互联 中,Web 并非互联 的主流应用,相对来说,基于 SMTP 、POP3、FTP 等协议的服务拥有着绝大多数的用户。因此黑客们主要的攻击目标是 络、操作系统以及软件等领域,Web 安全领域的攻击与防御技术均处于非常原始的阶段。相对于那些攻击系统软件的exploit 而言,基于Web 的攻击,一般只能让黑客获得一个较低权限的账户,对黑客的吸引力远远不如直接攻击系统软件。
- Web安全的兴起:Web 攻击技术发展的几个阶段:①Web 1.0时代,人们更多的是关注服务器端动态脚本的安全问题,比如将一个可执行脚本(俗称webshell)上传到服务器上,从而获得权限。动态脚本语言的普及,以及 Web 技术发展初期对安全问题认知的不足导致很多“血案”的发生,同时也遗留下很多历史问题,比如PHP 语言至今仍然只能靠较好的代码规范来保证没有文件包含漏洞,而无法从语言本身杜绝此类安全问题的发生。②SQL注入的出现是Web 安全史上的一个里程碑。SQL注入最早出现在 1999年,并很快就成为Web 安全的头 大敌。通过SQL 注入攻击,可以获取很多重要的、敏感的数据,甚至能够通过数据库获取系统访问权限,这种效果并不比直接攻击系统软件差,Web 攻击一下子就流行起来。(SQL 注入漏洞至今仍然是Web 安全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③XSS (跨站脚本攻击)的出现则是 Web 安全史上的另一个里程碑。实际上,XSS 的出现时间和SQL 注入差不多,但是真正引起人们重视则是在大概 2003年以后。在著名的是2005年的MySpace的XSS 蠕虫事件后,安全界对 XSS 的重视程度提高了很多。④随着Web 2.0 的兴起,XSS 、CSRF(跨站请求伪造) 等攻击已经变得更为强大。Web 攻击的思路也从服务器端转向了客户端,转向了浏览器和用户。黑客们天马行空的思路,覆盖了Web 的每一个环节,变得更加的多样化。⑤互联 的蓬勃发展,也催生出许多新兴的脚本语言,比如Python 、Ruby、NodeJS等,敏捷开发成为互联 的主旋律。而手机技术、移动互联 的兴起,也给HTML 5 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Web安全技术,也紧跟着互联 发展脚步,不断地演化出新的变化。(以上名词:SQL注入、XSS跨站、CSRF跨站伪请求伪造等,不明白意思没关系,先熟悉个名词吧,知道它们是WEB应用安全的重要敌人就行,后面慢慢讲解他们具体是什么,有什么危害,怎么防范)
-
PS:
- 白帽子、黑帽子
你知道吗, “黑客”是有好坏之分的!
白帽子、黑帽子,他们是谁:在黑客的世界中,往往用帽子的颜色 来比喻黑客的好坏。白帽子,是指那些精通安全技术,工作在反黑客领域的专家们;而 黑帽子,是指利用黑客技术造成破坏,甚至进行 络犯罪的群体 。
白帽子和黑帽子工作的心态完全不同:正是因为白帽子和黑帽子的目标不同,所以他们在工作时的 心态是完全不同的。 对于黑帽子来说,只要能够找到系统的一个弱点,就可以达到入侵系统的目的;而对于白 帽子来说,必须找到系统的所有弱点,不能有遗漏,才能保证系统不会出现问题。
白帽子要求全面宏观、黑帽子思考问题是有选择性的、微观的:白帽子一般为企业或安全公司服务,工作的出发点就是 要解决所有的安全问题,因此所看所想必然要求更加的 全面、宏观;黑帽子的主要目的是要入侵系统,找到对他们有价值的数据,因此黑帽子只需要 以点突破,找到对他们最有用的一点,以此渗透,因此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必然是有 选择性的、微观的。
从对待问题的角度来看,黑帽子是不断组合问题,白帽子是不断分解问题 :黑帽子为了完成一次入侵,需要利用各种不同漏洞的组合来达到 目的,是在不断地组合问题;而白帽子在设计解决方案时,如果只看到各种问题组合后产生的 效果,就会把事情变复杂,难以细致入微地解决根本问题,所以白帽子必然是在不断地分解问 题,再对分解后的问题逐个予以解决。 这种定位的不对称,也导致了白帽子的安全工作比较难做。“破坏永远比建设容易”, 白帽子选择的方法,是克服某种攻击方 法,而并非抵御单次的攻击。
安全问题往往发生在一些意想不到的 地方:上述一切都是理想状态,在现实世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不可回避的问题。工程师们很喜 欢一句话:“No Patch For Stupid!”,在安全领域也普遍认为:“最大的漏洞就是人!”。写得再好 的程序,在有人参与的情况下,就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不可预知的情况,比如管理员的密码有 可能泄露,程序员有可能关掉了安全的配置参数,等等。安全问题往往发生在一些意想不到的 地方。
防御技术在不断完善的同时,攻击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这就像一场军备竞赛,看谁跑在前面。
- 返璞归真,安全问题的本质是信任的问题
安全是什么么样的情况下会产生安全问题们要如何看待安全问题有搞明白了这些最基本的问题,才能明白一切防御技术的出发点,才能明白为什么我们要这样做,要那样做。
让我们想想,安全问题是怎么产生的:一个安全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呢们不妨先从现实世界入手。火车站、机场里,在乘客们开始正式旅程之前,都有一个必要的程序: 安全检查。机场的安全检查,会扫描乘客的行李箱,检查乘客身上是否携带了打火机、可燃液体等危险物品。抽象地说,这种安全检查,就是 过滤掉有害的、危险的东西。因为在飞行的过程中,飞机远离地面,如果发生危险,将会直接危害到乘客们的生命安全。因此,飞机是一个高度敏感和重要的区域,任何有危害的物品都不应该进入这一区域。为达到这一目标,登机前的安全检查就是一个非常有必要的步骤。
安全问题的本质是信任的问题: 从安全的角度来看,我们 将不同重要程度的区域划分出来, 通过一个安全检查(过滤、净化)的过程,可以梳理未知的人或物,使其变得可信任。被划分出来的具有不同信任级别的区域,我们称为 信任域,划分两个不同信任域之间的边界,我们称为 信任边界。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