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相关链接
- 1 蛋白质模建的几种方法
-
- 1.1 同源模建
- 1.2 折叠识别
- 1.3 从头预测
- 1.4综合方法
- 2. 实地操作&预测结果
-
- 2.1 路线
- 2.2 预测结果
-
- 2.2.1 Swiss
- 2.2.2 pGen-Threader
- 2.2.3 QUARK2
- 2.2.4 I-TASSER
- 3. 蛋白质预测结果评分
-
- 3.1 PDB文件的检验
- 3.2 预测质量检验
-
- 3.2.1 人工结果检验
- 3.2.2 RMSD(Root-mean-square deviation)计算结果
- 3.3 查询SPIKE蛋白的结合蛋白(APN蛋白)的相关蛋白
- 4. Dock的简单实现(挖坑)
相关链接
http://3g.dxy.cn/bbs/topic/31372707f=2&dn=4 (modeller详细中文使用教程)
https://salilab.org/modeller/tutorial/ (modeller官方tutorial)
1 蛋白质模建的几种方法
1.1 同源模建
- Modeller URL:https://salilab.org/modeller/
- Swiss-Model URL:https://swissmodel.expasy.org/interactive
2.2.3 QUARK2
3.2 预测质量检验
3.2.1 人工结果检验
由于我们所预测的E蛋白截止到现在(2020年4月19日00:36:36)还没有实验室结果发表(已经进行结构测定的蛋白主要还是Spike蛋白,E蛋白关注的还是较少),所以我们只能通过简单的普遍E蛋白结构进行估计。
我们手上的数据中,只有I-TASSER和QUARK的结果是完全相同的size(毕竟师出同门)。通过相关的计算,得到了下方的结果:
经过reorder处理的结果才是minimun的RMSD值,此时才具有相对的比较价值。 此时的RMSD值并不乐观,在短链蛋白质下仍然比较大。和我们在人工观察下的结果是相同的。同时也证明了RMSD包是具有参考价值的。
3.3 查询SPIKE蛋白的结合蛋白(APN蛋白)的相关蛋白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3569478/article/details/83754328 (STRING库的相关用法)
我们使用STRING和STITCH库得到了和APN蛋白存在关联的关系图。
STRING偏向大分子,STITCH更倾向于小分子一些。
4. Dock的简单实现(挖坑)
https://zhuanlan.zhihu.com/p/42834554 (分子对接软件综述)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