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面试时,被提问对产品需求如何理解,当时我就有点蒙了,心里想产品需求不就是用户想要什么,然后对它进行分析吗后我就随性地说了一通,这令面试官很不满意。但是,我确实是凭空理解的,没有深入去思考这个问题。
回寝后,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上 查找了一些资料,比如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才发现原来产品需求分析的知识还是非常深的,而我只是粗浅地认为是分析简单地调研分析,这并没有什么特色。
我自己重新整理和总结:
一、需求的理解
1.需求是什么/strong>
通俗地说,每当你想到“如果这样就好了”,这便是一个需求。
比如,你饿了,你脑子里想“要是有饭吃就好了”,这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物质需求。
2.需求分析是什么/strong>
其实就是对需求的理解或解读,当然跟理解的层次有关,对需求理解不同,导致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比如:上面饿了想吃饭这个解读,你可以简单理解为饿了想吃米饭,也可以进一步理解:饿了,这个用户是想吃什么样的主食(面条、饺子、玉米、白米饭等),就需要去分析这个用户的出身背景(比如哪个地方的人,当地口味是怎么样的)以及留心他平时的习惯(比如他的口味是什么样的)等。
用户想要找东西——找到更符合要求的东西——推荐给他他所关注的东西——好东西推荐给好友。
这边是用户需求逐步深入挖掘的典型案例,由最初的用户想找某一个东西,到最后好东西共享好友,让好友方便找东西,做到信息共享。
当然用户在提出某一个需求想法的同时,也会提出自己认为正确的解决方案,但是这个方案并不一定就是我们可实现的产品原型。聆听用户需求,深度剖析用户底层需求要点,找准用户痛点,这就是需求分析的精髓。
二、解读用户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用户需求会千奇百怪,而产品不可能大而全的满足所有用户的所有需求,那么找准自己的目标用户群,很关键。怎么来做用户分析,用户分析的要点又是什么/p>
(1)根据产品基本定位,明确用户分类;
(2)不同用户群体的特征: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消费能力、城市、共性习惯等;
(3)不同用户群体想要什么;
(4)用户想要的我们是否满足。
定位:蚂蜂窝是一家旅游攻略、自助游、自驾游攻略、靠谱旅游 交媒体 站。
用户群划分:
- 分享类用户,爱旅游爱分享,喜欢分享各种旅行感受攻略等;
- 浏览类用户,看旅行攻略和他人游记为主;
- 旅行赚钱类,如背包客小鹏;
- 组队约伴型,组队旅行,顺便预定一个酒店。
三、需求获取
认识了解用户后,下一步就该了解各用户群体的需求,通过多种途径采集用户需求。我们常用的需求采集方法有:文献调研、用户访谈、问卷调查、竞品分析、运营数据分析及用户模拟(欢迎补充,请在下方评论区留言)。下面抽取几种典型的需求采集方法展开:
1、文献调研
查阅历史资料、行业 告、 络资讯等相关讯息,如《年度互联 用户行为分析 告》、《移动APP年度 告》等互联 行业 告,了解判断行业趋势、把脉用户习惯,粗略判别用户需求。PS:艾瑞咨询发布互联 告较多,当然明确产品相关行业及目标用户后针对性的了解分析更为关键。
2、用户访谈
用户访谈分为2种形式,1V1的深度访谈和座谈会形式的焦点访谈。两种用户访谈的方式各有所长。下表对两种不同的访谈形式做详解:
深度访谈
焦点访谈
访谈对象
随机小白用户(蚂蜂窝的普通注册会员)
代表性用户,每场人数8-10人为宜,相互间是陌生的,排除行业专家(普通注册会员、分享游记的专业驴友、旅游公司职员等几类典型用户)
主持人
提起思考点,引导用户多说,注意观察受访者的表亲、语气等,扮演倾听者的角色
主导话题主线,但保持严格中立,注意追问,注意观察场上各人员,对意见领袖适当冷藏,激活沉默用户多发言,
场地
无要求
专业焦点访谈室,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边为访谈主场,后边为监控室。访谈主场以圆桌为佳,桌上备有少量水果、点心,营造轻松氛围;备有纸笔、录音笔、摄像头等;监控室为观察场上情况,整体把握调整话题方向所用。
访谈提纲
访谈提纲仅作参考,不限定,具体视现场情况访问员/主持人把控。1 验证你心中原定的需求点是否能得到认同;2 用户的心中是否有其他见解;3 开放性的问题多一点,让受访者思考;4问题尽量贴近生活。
优点
1V1深度访谈,获取更多用户信息,实时观察用户表情及特征,为判断需求真伪提供一定依据;场地无要求,易实施。
不同代表性用户,易激发思考。
缺点
难以激发思考,需访问员注意启发式提问
部分受访者易受意见领袖影响;主持人控场要求高。
说明:()内以蚂蜂窝为案例
3、问卷调查
相比用户访谈,问卷调查是一种定量的调研方式,常用于用户访谈之后;通常先通过定性的用户访谈判断基本方向及要点,再通过问卷对各需求关键点进行定量验证,了解其特点后再次通过1V1的深度访谈把脉需求(一般在问卷调研过程中发掘深访对象)。当然视产品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法。
4、运营数据分析
从运营数据 告中获取需求,一般针对已上线的产品/业务,通过现产品的运营监控,为产品迭代提供一定依据。通常来自于采集运营数据(如UV、PV、浏览轨迹、转化率等)和市场、客服等其他合作部门的建议反馈。
案例解析:蚂蜂窝这一案例中的酒店预定、机票预定功能,如果订单数量很多,但最终完成支付的很少,可以怎么解决/p>
1、 梳理下订单之后的各个环节,下单成功后,需要什么环节才能成功支付;
2、 分析各个环节的转化率,找到用户流失的关键步骤;
3、 从产品角度考虑产品功能优化,以降低用户流失。
现场简要分析,用户流失可能因为:1)登录注册繁琐;2)支付方式太少;3)页面跳转环节过多等等。针对这几个问题,从用户需求的角度来看,1)简化登录注册,最好可以支持通用的如QQ、微博等 交类帐 ;2)丰富支付方式,支持常用 银、支付宝等支付工具;3)简化非必要跳转页面。
市场、客服等合作部门的反馈,因为市场、客服人员是与一线用户直接接触的,对于用户对产品的反馈和建议是能够快速掌握的,有时可能就是用户的一句抱怨,可能会给产品带来很大的价值,因此留意用户,接触用户也是非常关键的。
5、竞品分析
所谓的竞品分析就是找类似定位的产品,看别人的产品功能、设计,逆推用户需求,发现竞品的闪光点,拿来用在自己的产品上。
从领域、产品类型、未来规划的方向、相关功能等角度去找竞品;再从竞品的定位,具体功能,战略规划,运营推广等角度去分析。(ps:当今 会创新的成本太高,拿来主义式的微创新也是不错的选择)
如本篇案例中的蚂蜂窝,竞品分析可对途牛 、悠哉 ,去哪儿,酷讯,到到 ,驴评 ,蝉游记等产品的产品定位、功能结构、产品规划等多维度分析,找到不同产品的优势,然后为我所用,基于此对蚂蜂窝进行优化改造。
6、用户模拟
用户模拟的目的是在具备产品核心定位后,融入用户角色,再不断的对产品核心理念做修正的一个过程。有两种方式,一种是1S变小白,自己化身用户,思考如果你是用户,你想用这个产品在什么场景下做什么;另外一种方式,代入用户角色,走进目标用户群,去体验感受用户的所有感知。
四、需求评估
通过多种需求采集方法收集了大量的用户需求后,在进行产品设计前,会预先对需求进行评估。需求评估的目的在于,对所有需求做评估,做优先级判断,判断哪些需求是必须要满足的,哪些是可以延迟一点满足的,而哪些又是可以不用考虑的。
需求评估考虑的因素有:1)可行性(技术能否实现)、2)成本(人力成本、时间成本)、3)商业风险、4)是不是用户最迫切的需求(紧急性与重要性)。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