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合格的测试工程师,必须掌握测试的日常工作流程。
那么在一个产品周期里面,测试工程师是什么时候介入工作的呢体承担了哪些工作呢两问题,也是在日常面试中经常遇到的,这里我用一张思维导图进行简单的概括(如下图)
通过上面这个场景,实现在“同一条测试数据”的基础上,校验“不同字段,不同枚举值”。
原本需要8条测试用例,经过“场景用例设计”后,只需要3条测试用例即可校验。
- 查询条件校验
方法:全局到细化
实现:
2.1全局校验查询条件字段是否齐全或正确
2.2具体查询条件功能校验
那么如何有效的进行用例评审呢/p>
- 用例标注重点
需求疑问:在经过产品确认后,输出具体测试用例
设计交互:UI未提供交互,需求文档未描述的功能的实际交互细节
…
以上在设计测试用例过程中,【未在需求文档中明确描述&在设计测试用例过程中已同产品确认】,需要在用例评审中着重提醒开发,保持信息同步。
- 逻辑概述+核心评审
业务流程较为繁长的测试用例条数较多,少则上百,多则上千,逐一讲解,不论是对开发或产品,甚至测试本身,都会出现前后文衔接不上。此时可以使用“全局流程+局部细”的方式来评审测试用例。
全局流程-逻辑概述
借助“Xmind”思维导图,进行简要的逻辑概述,阐述用例描述的基础流程。该阶段描述后,经产品和开发确认无疑问,则进行用例评审时,可略过该部分的基础测试用例。
局部细节-突出核心细节用例
除了基础业务流程外的,一些特殊场景细节的测试用例,可能影响业务流程或对公司造成损失,使用加粗/颜色标注,在用例评审时着重提醒开发。
特殊场景包括:
前后端数据同步交互、多人同时操作数据等,以下为逻辑校验的核心测试用例(仅供参考)
文章知识点与官方知识档案匹配,可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Python入门技能树首页概览208551 人正在系统学习中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