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需求最佳实践》的思考2013-06-24 21:22:12
分类: 项目管理
“学会用数据说话是技术人员走向成熟的一个要点”。这让人兴奋,但是又无从下手。我们习惯对时间感性,对数字感性,“大概”“差不多”是我们的特色,对一个事物的认识,我们习惯知道个大概就好。不过,为了能做出个优秀的项目,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很有必要。
很期待你的留言和评论,我写博客的目的是想通过快速分享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我经常关注读书,嵌入式,思维导图,冥想等方面的领域。希望能和同样感兴趣的你成为朋友。
我的邮箱:noiplee@gmail.com 邮件交流是我最喜爱的交流方式之一。
软件需求最佳实践:SERU过程框架原理与应用
本书首先从软件需求实践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入手,指出了改进的主要方向;然后逐一说明了需求定义、需求捕获、需求分析与建模、编写规约、需求验证等需求开发活动的任务、要点和具体手段;并提出了一个可操作性强、易于上手的SERU过程框架,能够帮助读者清晰地了解整个过程,理解各阶段的关键产物和产物之间的关系。
本书还对包括需求基线、变更管理、需求跟踪在内的需求管理活动的操作要点进行了阐述,给出了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具体建议。综观全书,语言浅显、文字生动,蕴含了许多人文、心理、交流方面的知识,即使非技术背景的读者也能够轻松读懂大部分内容,从中受益。
本书可作为计算机软件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和软件工程硕士的软件需求分析教材,也可以作为软件工程、软件开发管理培训的教材,更是一线项目经理、需求分析人员、资深开发人员、信息系统运行管理人员、研发企业管理人员的必备参考书。
《软件需求最佳实践:SERU过程框架原理与应用》可作为计算机软件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和软件工程硕士的软件需求分析教材,也可以作为软件工程、软件开发管理培训的教材,更是一线项目经理、需求分析人员、资深开发人员、信息系统运行管理人员、研发企业管理人员的必备参考书。
六年前,当我认识徐锋时,他就是软件需求领域的高手。潜心实践、研究,六年磨一剑,如今锋利出鞘。中国的软件产业并不缺乏软件工程理论,而是我们没有很好地运用这些理论。我给软件工程硕士讲授〈需求工程〉课程,使用过各种版本的教材,这些书籍的通病就是实践性不强。当我读到这本书稿时,倍感亲切,这不是一本软件需求的理论书,而是一本需求实践指导手册。
——张友生博士(希赛 首席架构师,著名计算机教育专家)
涵盖面广,实用性强,有理有据(例),亦庄亦谐,朴实无华又非常受用,在技术类书籍中当属不可多得的佳作。
——田俊国(用友大学执行校长,高级企业培训师)
(软件需求最佳实践〉是一本足以令人拍案叫好的书。它经验密集,直击需求实践中各种问题,给出令人信服的问题解决思路。它实践体系完善,贯穿全书的SERLJ过程框架,详尽地覆盖了需求工作中各个环节的任务、要点及产物,脉络清晰,可操作性极强。最可贵的是,SERU过程框架漂亮地 “打通了”业务工程到传统需求的“鸿沟”,而众多企业需求实践中的最大困惑恰恰常在于此。故此,郑重推荐徐锋的这本佳作!
——温昱资深咨询顾问.软件架构高级培训讲师)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