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九大数据分析方法系列:矩阵分析法。矩阵分析法是在各路数据分析文章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甚至有不懂行的小白把它捧到“核心思维”,“底层逻辑”的高度。哈哈,才没有那么神呢。
一、矩阵分析法是干什么的/strong>
数据分析领域,有一个简单,但非常致命的核心问题:“到底指标是多少,才算好为了这个问题,公司里经常吵成一团。矩阵分析法就是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它的逻辑非常简单:比平均值高,就算好!
很多小伙伴会惊呼:这也太简单粗暴了!
可是,如果大家仔细想想,用平均值非常合理:
-
理解上简单:中位数、众数、四分位数,都太抽象了,不细想都不知道是啥
-
计算上方便:AVERAGE函数是所有开发工具标配,太好用了。
-
使用时方便:比如销售人均产值1万,那100万业绩,招100个人就够啦!
相比之下,告诉你销售团队的中位数/众数是1万,问需要多少人能做出100业绩本回答不了。所以平均值就是好用!
二、如何构造一个矩阵/strong>
既然用平均值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做矩阵呢为单纯靠一个指标,不能充分评价好坏。比如考核销售,如果只考核销售业绩。那销售们很可能倾向于卖利润很低的引流型产品。那种利润高,价格高,不容易卖的利润型产品,就没人卖了。最后销售卖越多,公司支付给销售提成越多,公司利润反而下降了!
此时就需要引入两个指标来考核:
-
销售业绩
-
销售利润
这样两个指标交叉,就有四种情况和对应的建议(如下图)。
这样矩阵就画好啦!矩阵分析法的最大优势,在于直观易懂。可以很容易从两个指标的交叉对比中发现问题。特别是当这两个指标是投入/成本指标的时候,成本高+收入低,成本低+收入与高两个类别,能直接为业务指示出改进方向,因此极大避免了“不知道如何评价好坏”的问题。
很多咨询公司都喜欢用这种方法,类似KANO模型或者波士顿矩阵,本质就是找到了两个很好的评价指标,通过两指标交叉构造矩阵,对业务分类。分类的区分效果很好,就广为流传了(如下图)。
而且,还能对这四类起四个好听的名字,比如:
-
多客户+高业绩:均衡型(或者叫:两手都抓型)
-
多客户+少业绩:摆小摊型,像摆小摊一样,虽然人多,但是挣不到几个钱
-
少客户+高业绩:吃大户型,抓住几个大户猛吃……
-
少客户+少业绩:待发展型(或者叫:哪头都不行……)
用散点图,能直观的标识出这种分布:
其二:两个指标高度相关的时候。比如下图,用户消费金额与消费频次,两个指标天生高度相关。此时可以用散点图,强行做矩阵,但是会发现左上,右下两个区域几乎没有数据,所有的点,都集中在一条线上。
此时矩阵分析法的业务解读能力接近0,因此不适用了。一般出现高度相关的时候,需要用:相关分析法。

– END –
文章知识点与官方知识档案匹配,可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Python入门技能树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工具包Scikit-learn210101 人正在系统学习中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