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化学反应工程科目(第六、七章)

@Author:Runsen
@Date:2020/7/1

期末考试来了,不能敲代码了,要赶紧预习,因为是疫情,考试是线上的,如果是线下的,基本挂定了,感谢苍天。

那个化学反应工程已经在考试的考试的考点给我的,考试是线上的,但是是用腾讯会议监控的,但是对我来说没用,我把考试的考点的答案写成博客,考试是的时候看博客直接抄,就是这样作弊,不作弊是不可能的。

赶紧找书抄。写,考试必须及格。

不想写了,直接截图算了。

文章目录

  • 33、固定床反应器四个模型
  • 33、径向传热
  • 34、固定床反应器计算
  • 35、流化床两种形状
  • 36、床层中的气泡行为
  • 37、流态化的不正常行为
  • 38、流化床反应器直径,速度和逸出速度
  • 39、流化床反应器的特点与计算
  • 40、流化床反应器计算公式

33、固定床反应器四个模型

1、一维拟均向理想流动模型是固定床反应器中最简单的模型,其基本假定有:①流体在反应器中径向温度、浓度是均一的;仅沿轴向变化;②流体与催化剂在任一与流体流动方向垂直的横截面处的温度,反应物浓度是相同的;③流体在床层中的流动属平推流。

2.一维拟均相飞理想流动模型,其基本假定有:①流体在床层中流动属非理想流动,但遵循轴向扩散模型;②楼梯沿床层径向温度、浓度是均一的,仅沿轴向变化;③流体与催化剂在同一截面处的温度、反应物浓度相同。

3.二维拟均相模型,其基本假定包括:①流体在床层内流动属非理想流动,遵循轴向扩散模型;②流体与催化剂之间无温度、组分浓度的差异;③同一截面不同半径处参数不同,用径向扩散模型来描述。

4.非均相模型。非均相模型的基本特点是认为流体与固体颗粒之间由于外扩散的影响,两者的温度和浓度相差较大,不能作为拟均相处理,而需要分别加以考虑。非均相模型也可分为–维理想流模型、一维非理想流模型、二维理想流模型和二维非理想流模型等。其中二维非理想流模型考虑因素较多,其他模型均可由此模型加以简化而得到。

33、径向传热

36、床层中的气泡行为

38、流化床反应器直径,速度和逸出速度

39、流化床反应器的特点与计算

一、流态床反应器的特点:

(1)流化床反应器采用的催化剂颗粒直径远小于固定床反应器选用的颗粒直径。则流化床反应器中颗粒外表面积远大于固定床反应器中颗粒的外表面积。这对传质与反应过程是有利的。

(2)由于流化床反应器颗粒直径较小,催化剂颗粒的内扩散影响可被忽略。在流化床中流体流速较快,外扩散影响也可不予考虑。宏观动力学方程与本征动力学方程相同,反应速率获得提高。

(3)流体通过床层时基本上可视为平推流,催化剂颗粒在床内运动接近全混流。这对某些反应过程是有利的。若在床内加入内构件很容易改变床层内的流动形态以适应不同反应需要。

(4)由于颗粒在床内运动激烈,故要求颗粒有足够强度。颗粒在床内被气流带出损失较大,对使用昂贵催化剂的过程是不利的。

二、鼓泡床模型时流化床运动形态作如下简化:

(1)床层在初始时尽管气泡大小不一,但由于气泡的聚并、破裂等原因,可以认为床层主体部分气泡大小均一且均匀分布于床层之中。

(2)床层中乳化相处于初始流化状态,超过初始流化态的气体将以气泡形式通过床层。

(3)床层可分为气泡、气泡晕及乳化相三部分。在气泡、气泡晕和乳化相之间的传质过程是一个串联过程。

(4)在u0/umf≥6时,进入稀相段的气体只有气泡破裂而逸出的气体,故稀相段气体组成与离开浓相段的气泡中气体组成相同。

40、流化床反应器计算公式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6月1日
下一篇 2020年6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