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函数——内存释放
——-规范:free以后的delete以后必须要指空——————
既然有分配,那就必须有释放。不然的话,有限的内存总会用光,而没有释放的内存却在空闲。与 malloc 对应的就是 free 函数了。
free 函数只有一个参数,就是所要释放的内存块的首地址。比如上例:free(p);
free 函数看上去挺狠的,但它到底作了什么呢/span>其实它就做了一件事:斩断指针变量与这块内存的关系。
比如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说 malloc 函数分配的内存块是属于 p 的,因为我们对这块内存的访问都需要通过 p 来进行。
函数就是把这块内存和 p 之间的所有关free系斩断。从此 p 和那块内存之间再无瓜葛。
至于指针变量 p 本身保存的地址并没有改变,但是它对这个地址处的那块内存却已经没有所有权了。
那块被释放的内存里面保存的值也没有改变,只是再也没有办法使用了。这就是 free 函数的功能。
按照上面的分析,如果对 p 连续两次以上使用 free 函数,肯定会发生错误。
因为第一使用 free 函数时,p 所属的内存已经被释放,第二次使用时已经无内存可释放了。
关于这点,我上课时让学生记住的是:一定要一夫一妻制,不然肯定出错。
malloc 两次只 free 一次会内存泄漏;malloc 一次 free 两次肯定会出错。
也就是说,在程序中 malloc 的使用次数一定要和 free 相等,否则必有错误。这种错误主要发生在循环使用malloc 函数时,往往把 malloc 和 free 次数弄错了。
注意:内存释放之后
既然使用 free 函数之后指针变量 p 本身保存的地址并没有改变,那我们就需要重新把 p的值变为 NULL:p = NULL;
这个 NULL 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栓野狗的链子” 如果你不栓起来迟早会出问题的。
比如:
在 free(p)之后,你用 if(NULL != p)这样的校验语句还能起作用吗/span>
例如:
char *p = (char *) malloc(100);
strcpy(p, “hello”);
free(p);
/* p 所指的内存被释放,但是 p 所指的地址仍然不变 */
/span>
if (NULL != p)
{
/* 没有起到防错作用 */
strcpy(p, “world”);
/* 出错 */
}
释放完块内存之后,没有把指针置 NULL,这个指针就成为了“野指针”,也有书叫“悬垂指针”。这是很危险的,而且也是经常出错的地方。
所以一定要记住一条:free 完之后,一定要给指针置 NULL。
同时留一个问题:对 NULL 指针连续 free 多次会出错吗/span>为什么/span>如果让你来设计 free
函数,你会怎么处理这个问题/span>
注意:内存已经被释放了,但是继续通过指针来使用
这里一般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就是上面所说的,free(p)之后,继续通过 p 指针来访问内存。解决的办法就是给 p 置 NULL。
第二种:函数返回栈内存。这是初学者最容易犯的错误。
比如在函数内部定义了一个数组,却用 return 语句返回指向该数组的指针。解决的办法就是弄明白栈上变量的生命周期。
第三种:内存使用太复杂,弄不清到底哪块内存被释放,哪块没有被释放。解决的办法是重新设计程序,改善对象之间的调用关系。
——结论: free只是让内存释放,但他指向的东西并非NULL,而是乱码。
free(p); p = NULL;——ok——
strlen 与sizeof()的区别
strlen(char*)函数求的是字符串的实际长度,它求得方法是从开始到遇到第一个’ ’,如果你只定义没有给它赋初值,这个结果是不定的,它会从aa首地址一直找下去,直到遇到’ ’停止。
char aa[10];cout<<strlen(aa)<<endl; //结果是不定的
char aa[10]={‘ ’}; cout<<strlen(aa)<<endl; //结果为0
char aa[10]=”jun”; cout<<strlen(aa)<<endl; //结果为3
而sizeof()返回的是变量声明后所占的内存数,不是实际长度,此外sizeof不是函数,仅仅是一个操作符,strlen是函数。
sizeof(aa) 返回10
int a[10]; sizeof(a) 返回40
1.sizeof操作符的结果类型是size_t,它在头文件中typedef为unsigned int类型。
该类型保证能容纳实现所建立的最大对象的字节大小。
2.sizeof是操作符(关键字),strlen是函数。
3.sizeof可以用类型做参数,strlen只能用char*做参数,且必须是以” ”结尾的。
sizeof还可以用函数做参数,比如:
short f();
printf(“%dn”, sizeof(f()));
输出的结果是sizeof(short),即2。
4.数组做sizeof的参数不退化,传递给strlen就退化为指针了。
5.大部分编译程序 在编译的时候就把sizeof计算过了是类型或是变量的长度这就是sizeof(x)可以用来定义数组维数的原因
char str[20]=”0123456789″;
int a=strlen(str); //a=10;
int b=sizeof(str); //而b=20;
6.strlen的结果要在运行的时候才能计算出来,是用来计算字符串的长度,不是类型占内存的大小。
7.sizeof后如果是类型必须加括弧,如果是变量名可以不加括弧。这是因为sizeof是个操作符不是个函数。
反转字符串
解法一:第一次看到这题目,想到最简单、最直觉的解法就是:遍历字符串,将第一个字符和最后一个交换,第二个和倒数第二个交换,依次循环,即可,于是有了第一个解法:
char* strrev1(const char* str) { int len = strlen(str); char* tmp = new char[len + 1]; strcpy(tmp,str);
for (int i = 0; i < len/2; ++i) { char c = tmp[i]; tmp[i] = tmp[len – i – 1]; tmp[len – i – 1] = c; }
return tmp; } |
这里是通过数组的下标方式访问字符串的字符,实际上用指针直接操作即可。解法二正是基于此,实现代码为:
char* strrev2(const char* str) { char* tmp = new char[strlen(str) + 1]; strcpy(tmp,str); char* ret = tmp;
char* p = tmp + strlen(str) – 1;
while (p > tmp) { char t = *tmp; *tmp = *p; *p = t;
–p; ++tmp; }
return ret; } |
显然上面的两个解法中没有考虑时间和空间的优化,一个典型的优化策略就是两个字符交换的算法优化,我们可以完全不使用任何外部变量即完成两个字符(或者整数)的交换,这也是一个很经典的面试题目。特别是一些嵌入式硬件相关编程中经常要考虑寄存器的使用,因此经常有不使用任何第三个寄存器即完成两个寄存器数据的交换的题目。一般有两个解法,对应这里的解法三和解法四。
解法三的实现代码为:
char* strrev3(const char* str) { char* tmp = new char[strlen(str) + 1]; strcpy(tmp,str); char* ret = tmp;
char* p = tmp + strlen(str) – 1;
while (p > tmp) { *p ^= *tmp; *tmp ^= *p; *p ^= *tmp;
–p; ++tmp; }
return ret; } |
解法四的实现代码为:
char* strrev4(const char* str) { char* tmp = new char[strlen(str) + 1]; strcpy(tmp,str); char* ret = tmp;
char* p = tmp + strlen(str) – 1;
while (p > tmp) { *p = *p + *tmp; *tmp = *p – *tmp; *p = *p – *tmp;
–p; ++tmp; }
return ret; } |
实际上我们还可以通过递归的思想来解决这个问题,思想很简单:每次交换首尾两个字符,中间部分则又变为和原来字符串同样的问题,因此可以通过递归的思想来解决这个问题,对应解法五的实现代码为:
char* strrev5(/*const */char* str,int len) { if (len <= 1) return str;
char t = *str; *str = *(str + len -1); *(str + len -1) = t;
return (strrev5(str + 1,len – 2) – 1); } |
以下给出一个测试程序:
int main(int argc,char* argv[]) { char* str = “hello”; P(str);
char* str2 = strrev1(str); P(str2);
char* str3 = strrev2(str2); P(str3);
char* str4 = strrev3(str3); P(str4);
char* str5 = strrev4(str4); P(str5);
char* str6 = strrev5(str5,strlen(str5)); P(str6);
return 0; } |
你就可以看到字符串“hello”和“olleh”交替输出了。
说明:1)这里解法中没有认真考虑输入字符串的合法性和特殊长度(如NULL、一个字符等)字符串的处理;2)前4个算法不改变输入字符串的值,解法五修改了输入字符串
C语言实现strlen函数的几种方法
关键字:C语言
今天偶然看到了一个实现strlen函数的方法,也实际练习了一下,挺有意义的,其实现的一些思想值得学习,记录一下吧。我这里除了写两个比较巧妙的递归实现之外,也写了另外一种常规的方式。
传说常见的一个笔试题:不使用中间变量求const字符串长度,即实现求字符串长度库函数strlen函数。函数接口声明如下:int strlen(const char *p);
思路分析:
在字符串中通常可以利用最后一个结束符‘ ’,但此处参数为const,只读,那么我们不能打他的主意。
函数运行过程中不占用内存基本不可能,除非都使用了寄存器。“不使用中间变量”只是说程序员不能显示的申请内存而已,即不能有局部变量或者动态内存申请。
如果函数自动申请栈内存或者使用寄存器存储变量,或者使用立即数寻址即常量,那么就相当于“不使用中间变量”.
从函数原型看,返回值为int,那么在函数内部必定需要一个地方存储这个值,要么是常数要么是寄存器。长度不为1时不能一次就求出来,说明必须有递归调用,这样递归时函数会自动申请栈内存,这样就相当于程序员“不使用中间变量”了。中间返回的值通过寄存器自动保存,最后一次返回时拷贝到int中去。C/C++中也有临时对象的概念,都是程序在运行过程中由编译器在栈中自动申请的对象,对程序员不可见,也相当于“不使用中间变量”
另外一个不申请任何变量的典型题目是:反转字符串
这种问题都是利用常量,或者将变量的申请交给编译器在递归过程中自动在栈中申请,也就是借刀杀人了。
无代码,无真相;简单的源码如下: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t myStrlen(const char *str);
int myStrlen1(const char *str);
int myStrlen2(const char *str);
int main()
{
char *str=NULL;
str = “Hello Jay!”;
printf(“original strlen():%dn”,strlen(str));
printf(“myStrlen():%dn”,myStrlen(str));
printf(“myStrlen1():%dn”,myStrlen1(str));
printf(“myStrlen2():%dn”,myStrlen2(str));
}
int myStrlen(const char *str) /* 不用中间变量,用递归实现,很容易看懂 */
{
if ( (str == NULL) || (*str == ‘ ’) ) {
return 0;
}
else {
return myStrlen(str+1)+1;
}
}
int myStrlen1(const char *str) /* 不用中间变量,也是用递归实现,写得更简洁而已 */
{
assert(str != NULL);
return *str (myStrlen1(++str) + 1) : 0;
}
int myStrlen2(const char *str) /* 使用了一个int型变量 */
{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