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 公司即服务。服务创造源源不断的价值,未来应该是单纯产品迈向服务的转变。
听公司组织的 “新技术、新视野、新时代”讲座有感,不但要埋头苦干还需要多思考多创新。学会借势,借互联 之势。聚焦价值,多从服务的角度想问题,思考问题。思维要有所转变,角色要有所转变。
思路决定出路,思路是一种软实力,看似无形,有时候却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互联 时代得具备互联 的思维。我总结的是 开放+生态 创新+迭代 数据+服务,最终目的是创造价值。
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服务化
用户也是一种资源。支付宝用户按8亿算,转账服务转一次收1角钱算,算算这一项服务单次收益了多少。
听大领导讲话,总结下中心思想大致提到了几点内容:质量和效率,创新和服务,以及提高自身的能力。提高质量,才能增强竞争力。提高效率,才能降低成本。创新服务,才能做大做强。提高能力,机会来的时候才能抓得住。且提到要向互联 方向转型,服务的重要性。那么什么是服务下是关于“服务”一词的思考。
这里只谈IT行业的服务,服务是一套软件吗是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吗不叫服务。把平台软件卖给别人,那是别人在用这套软件提供服务,跟你没关系了。提供一套解决方案,也不叫提供了服务。解决方案也只是一次性的卖给了别人,也只是一锤子买卖。服务应当时一种面向长远的,可持续性的,能够提供价值的,现在或将来能够带来潜在收益的软硬件产品组合。
传统模式里,公司可能是单纯的依靠卖产品获取收益,或者配套售卖平台软件。然而这些都是一锤子买卖,等饱和后就是瓶颈,很难再有突破。而互联 时代最不缺什么不缺奇迹。互联 时代最重要的是什么户资源和服务。没有用户资源,服务的意义何在。一切的商业活动都离不开人的参与,人是一种必要元素。重视用户资源。
服务应有一种大的格局,大胆的想象,突破性的创新,聚焦价值,创造价值。
提供一整套完整解决方案的软硬件产品,一次性的卖给别人。后续通过软硬件升级维护,小规模需求定制开发获取收益。很难做到可持续性的盈利。因为无论卖什么产品,市场都可能饱和。想一想市场竞争如此激烈,卖什么市场不会饱和论卖什么产品或者提供什么样的解决方案,市场都会饱和。
举个例子,小米手机很火,但是面对人手一部的海量市场,增长仍然陷入了瓶颈。只能依靠不断的出新产品来维持。好在用户换机的周期也就一两年,潜力还是存在的。但是要想做大不能局限于此。于是小米很聪明,不愧是一家互联 背景的公司。他们的互联 思维值得学习。很开放,很会打造自己的生态,很会理解用户并利用用户资源。智能小家电,AI机器人,各种智能配件,都是在实现开放,打造生态。且充分利用自己的用户资源。每个小米用户必须有小米账 才能登陆。提供云服务如云相册,手机通讯录备份,手机定位查找等功能。有了用户资源和生态,后续才能进一步的利用并拓展其他服务。如小米智能家居,小米金融等。
思考下这些互联 巨头,他们无一不是在实现开放,打造生态,重视笼络用户资源,重视流量入口。
关于创新,创新是发展之源,是突破之源。没有创新就没有突破,就没有发展,没有进步。在互联 时代的浪潮中,没有创新就意味着落后,意味着被超越。且速度要快,市场风口瞬息万变,错过了即便产品出来了也已经毫无竞争力了。要敏锐感知,快速的出原型,抢占风口,后续则可以通过迭代来进一步完善。互联 时代也最不缺乏创新,各种创新层出不穷。真是应了那句话,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就看脑洞够不够开,眼界够不够开阔。思想有多远,才可能走多远。
关于数据,互联 上有一词叫大数据,大数据分析。如果数据不利用,不去分析则毫无价值。通过对数据的治理,挖掘,目的是为了提供服务,创造价值。
在公交出行领域,传统的公交行业没事可做了吗/p>
小码连城和公交云是在做什么们有什么/p>
总结一句话是:他们在依靠自身的软实力和互联 思维,提供服务,创造价值。
公交出行是一个巨大的流量入口,也成了“兵家必争之地“。基于这一入口,小码联城和公交云成立了。基于这一入口,各种第三方虚拟卡和APP可谓是层出不穷,硝烟四起。如连云港港城通app,郑州地铁app,绿城通app。开始笼络用户资源,往服务方向靠拢。
小码联城是一家旨在为全球把握公共交通升级机遇的科技企业,成立于2017年5月5日。公司自身定位于“公共交通互联 运营商”。小码联城以“出行简单有温度“为使命,以‘服务全球7亿用户’为愿景,以‘公共交通为服务主体’进行企业建设;致力通过科技创新能力为城市公共交通机构搭建一个安全,有效的大数据体系和金融服务平台,为“城,车,人”解决营运问题并带来商业价值。
他们的服务有:
移动支付:开拓多元支付渠道,整合多元支付方式,定制“系统级”支付平台,让移动支付开启公共交通大数据时代。
出行APP,一站登陆,出行全国,乘车,查询,,资讯等服务。
约巴士,提供包车,客运等服务。
数据大屏,挖掘数据,提供服务。
出行生活圈,“以公共交通为主轴,以车站为核心,1公里综合性出行民生服务平台”。
他们的创新,
于用户,可实现查公交/地铁→公交出行移动支付→下公交之后的吃喝玩乐指南。
于行业,“出行+新零售”是一个创新营销模式。以地铁为例,从前地铁是把人带到吃饭的地方,地铁是工具,现在是把吃的带到人身边,地铁是场景。那么,地铁点式商业结构要想获取新的出路,就必须让老派的“人找消费”变成更符合消费升级的“消费找人”。
于小码,小码希望打造的是:“极致的公共出行全链路服务”。我们实现从乘客与流量的链接、与交通工具的链接、数据与技术的链接,帮助传统的轨道交通机构更加“贴近消费者”,从而“升级数字化水平”,本质是城市物联 的第一次革命。
公交云,成立于2017年6月。口 :“数据智能,改变公交出行”。
基于创新,他们提供的服务有:
企业级平台PAAS服务,
公交数据大脑,致力于为公共交通部门融合世界领先的互联 架构和能力,将分散的DT数据技术整合成统一的、有机的新型互联 公共出行平台,辅助公共交通部门共享世界领先的数字化资源配套。
公共出行SAAS应用,
以用户为中心,结合公共出行领域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广大乘客提供“等车、上车、乘车、下车”全栈式智慧出行服务,共享DT数据技术变革成果。
城市数据运营,
聚焦为城市公共交通部门搭建新型互联 公共出行平台,驱动传统业务数据化转型,加速融合“互联 +公共交通”,携手客户共同挖掘海量数据价值。
To c端,服务有:
To B端,服务有:
公交数据大脑,用数据治理城市 让城市会思考,构建新型互联 公共出行平台。
价值:
公交数据大脑以杭州公交为创新实践起点,将新型互联 公共出行平台基础设施推广至全国。
1.数据汇聚互联互通
2.数据融合计算
3.数据创新应用
以上对小码和公交云的举例只为研究下别人,提供下思路,也凸显出了服务的重要性。
孙子兵法《孙子·谋攻篇》讲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告诉我们一方面要认清自己,一方面要善于研究分析竞争对手,从中获得经验和灵感。
如果把市场比作战场,“创新”就是核武器。对自己和对敌人的客观分析,才能战无不胜,所向披靡。
————————————————
分享学习,分享感悟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