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开发中的瀑布模型

软件开发的流程
软件开发的流程有很多种模型,这里讲的一种软件开发的流程是瀑布模型
    瀑布模型是将软件生存周期的各项活动规定为固定顺序的若干阶段工作,最终得到软件产品。
他的核心思想是按工序将问题化繁为简,便于分工协作,采用结构化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将逻辑实现
与物理实现分开。

瀑布模型的几个阶段如下:

一、问题定义

   软件要解决什么问题,做什么。例如:做类似京东的购物 站,做类似优酷的视频 站

    二、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是决定“做或者不做的”,有如下几个分析:
       1、技术可行性,分析技术层面能不能实现所要求的功能
2、经济可行性,分析这个软件件是否可以盈利
3、法律可行性,分析所要做的软件系统是否符合法律标准

三、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决定“做什么,不做什么”
这个阶段需要需求分析师、项目经理找客户谈需求

  四、概要设计

   概要设计又叫总体设计,是设计师根据用户交互过程和用户需求来形成交互框架和视觉框架的过程
   根据客户的需求,把软件分成若干块,最终画出模块图。

五、详细设计

   对一个具体的功能如何实现进行详细设计,例如:要实现用户登录的功能

六、编码

   编码这个过程一般叫coding,由程序员来完成

七、测试

   程序员编码完以后,要进行测试,测试通过了,软件才可以正式上线运行。
   测试在软件开发中作用特别重要,而它也分四步进行
   1、单元测试:
这一步是由程序员自己测试自己写的代码,主要作用是保证代码的质量,保住自己的工作
   2、集成测试:
把多个程序元的代码放到一块来测试,这一步主要由测试工程师来完成
   3、系统测试:
软件和硬件结合在一起,模拟一个用户的真实使用环境进行测试
   4、验收测试:
根据在哪儿测谁来测,可以把这一步分为2步
   (1)alpha   在软件公司内部,由客户当着项目经理面来测试,是由客户来测的
   (2)beta    在软件公司外部,由最终的一小部分用户来测试,我们使用的软件经常就有一些beta的版本就是这一步

八、上线运行

   在完成以上的步骤之后软件就可以上线让用户来运行了

九、维护

   维护不单单是对运行之后产生的Bug的修复,还包括后期添加的新功能。
   维护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占的比重是最大的。

以上是瀑布模型的主要执行的一个过程。
凡是都有两面性,瀑布模型不例外,有自己的优缺点
   瀑布模型的优点有:(1)、为项目提供了按阶段分的检查点,软件需要检查的时候,可以根据检查内容来找到一个具体的阶段
     (2)、当前一阶段完成后,开发者只需要将关注点放到后续阶段,明确每一个阶段的任务和目标
     (3)、可以在迭代模型中使用瀑布模型
增量迭代应用于瀑布模型。迭代1解决最大的问题。每次迭代产生一个可运行的版本,同时增加更多的功能。每次迭代必须经过质量和集成测试。
     (4)、它提供了一个模板,这个模板使得设计、分析、编码、测试和支持的方法在这个模板下有一个共同的指导。
   
   瀑布模型的缺点有:(1)、各阶段的划分完全固定,阶段之间产生了大量的文档,极大的增加了工作量。
     (2)、由于开发模型是线性的,用户只有在整个过程完成以后才能看到效果,因而增加了开发的风险性
     (3)、通过过多的强制完成日期和里程碑来跟踪各个项目阶段
     (4)、瀑布模型最突出的阶段是不适应用户的需求的变更
文章知识点与官方知识档案匹配,可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Java技能树首页概览91338 人正在系统学习中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7年6月2日
下一篇 2017年6月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