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嵌入式微处理器特点br> 2.嵌入式操作系统特点br> 3.嵌入式文件系统br> 4.嵌入式系统定义br> 5.嵌入式系统特征br> 6.嵌入式系统组成br> 7.嵌入式微处理器分类br> 8.嵌入式系统和单片机系统区别br> 9.嵌入式系统和PC机区别/p>
第二章
1.进程特性br> 2.任务间通信的四种方式br> 3.I/O编址方式br> 4.I/O控制方式br> 5.嵌入式系统调试方法br> 6.知识产权核分为br> 7.无操作系统下分为br> 8.嵌入式软件的目标br> 9.操作系统任务br> 10.操作系统按软件结构分类br> 11.任务的创建的两种模型/p>
第三章
1.嵌入式处理器结构br> 2.AMBA总线包括br> 3.存储器管理包含几种情况br> 4.处理器的七种模式是什么们分别使用在什么情况何特别之处br> 5.所有寄存器用法,各种模式br> 6.调用子程序时的寄存器怎么变,需要什么操作br> 7.发生异常时的寄存器怎么变,需要什么操作br> 8.ARM状态和Thumb状态之间寄存器的关系br> 9.异常分类别是什么意思br> 10.异常细分类它们优先级br> 11.异常返回时执行的指令/p>
第四章
第五章
答案
第一章
1.嵌入式微处理器特点/strong>
 (扩展实时 保护功耗)
 对实时多任务有很强的支持能力;具有功能很强的存储区保护功能;可扩展的处理器结构;嵌入式微处理器必须功耗很低。
 2.嵌入式操作系统特点/strong>
 (装时接图  强弱固硬)
 可装卸性;强实时性;统一的接口;友好的图形界面;提供强大的 络功能;强稳定性,弱交互性;固化代码;更好的硬件适应性。
 3.嵌入式文件系统/strong>
 (歼十才存)
 1.兼容性
 2.实时文件系统
 3.可裁减、可配置
 4.支持多种存储设备
 4.嵌入式系统定义/strong>
 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件硬件可裁剪、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以嵌入式应用为目的的计算机系统;
 嵌入式系统是嵌入到对象体系内部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5.嵌入式系统特征/strong>
 系统内核小;专用性强;系统精简;高实时性OS;嵌入式软件开发走向标准化;嵌入式系统需要开发工具和环境
 6.嵌入式系统组成/strong>
 软件子系统:应用程序+操作系统(驱动程序)
 硬件子系统:处理器+存储器+输入接口+输出接口
 7.嵌入式微处理器分类/strong>
 嵌入式微控制器(MCU);嵌入式DSP处理器(DSP);嵌入式微处理器(MPC);嵌入式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
 8.嵌入式系统和单片机系统区别/strong>
 1.目前嵌入式系统的主流是以32位嵌入式微处理器为核心的硬件设计和基于实时操作系统(RTOS)的软件设计;单片机系统多为4位、8位、16位机,不适合运行操作系统,难以进行复杂的运算及处理功能。
 2.嵌入式系统强调基于平台的设计、软硬件协同设计,单片机大多采用软硬件流水设计。
 3.嵌入式系统设计的核心是软件设计(占70%左右的工作量),单片机系统软硬件设计所占比例基本相同。
 9.嵌入式系统和PC机区别/strong>
 1.嵌入式系统一般是专用系统,而PC是通用计算平台
 2.嵌入式系统的资源比PC少得多
 3.嵌入式系统软件故障带来的后果比PC机大得多
 4.嵌入式系统一般采用实时操作系统
 5.嵌入式系统大都有成本、功耗的要求
 6.嵌入式系统得到多种微处理体系的支持
 7.嵌入式系统需要专用的开发工具
 8.ARM状态和Thumb状态之间寄存器的关系/p> 
第二章
1.进程特性/strong>
 动态性 独立性 并发性
 2.任务间通信的四种方式/strong>
 共享内存 消息传递 管道信 
 3.I/O编址方式/strong>
 IO独立编址 内存映像编址 混合编址
 4.I/O控制方式/strong>
 程序循环检测方式 中断驱动方式 直接内存访问方式
 5.嵌入式系统调试方法/strong>
 模拟调试 软件调试 JTAG调试 全仿真调试
 6.知识产权核分为/strong>
 软核 硬核 固核
 7.无操作系统下分为/strong>
 循环轮询系统;事件驱动系统。
 8.嵌入式软件的目标/strong>
 优化对以下三种资源的使用:
 1.执行时间;
 2.存储空间;
 3.开发/维护时间。
 9.操作系统任务/strong>
 进程管理;存储管理;I/O设备管理;文件管理。
 10.操作系统按软件结构分类/strong>
 单体结构;分层结构;微内核结构。
 11.任务的创建的两种模型/strong>
 fork/exec和spawn
第三章
1.嵌入式处理器结构/strong>
 控制单元、算术逻辑单元和寄存器
 2.AMBA总线包括/strong>
 ARM系统总线(ASB)和ARM外设总线(APB)
 3.存储器管理包含几种情况/strong>
 无保护模式
 提供有限保护的存储器保护单元(MPU)
 提供全面保护的存储器管理单元(MMU)
 4.处理器的七种模式是什么们分别使用在什么情况何特别之处/strong>
 用户usr,系统sys,快中断fiq,中断irq,管理svc,中止abt,未定义und
 5.所有寄存器用法,各种模式/strong>
 37个寄存器,分成两大类:31个通用寄存器,6个状态寄存器。
 通用寄存器:
 R0-R7为未分组寄存器。
 R8-R14为分组寄存器,他们具体使用哪个寄存器取决于当前处理器模式,其中,R8-R12是有两个分组,一个用于fiq模式,另一个用于其余模式。
 R13-R14分六组,一个用于用户,系统模式,其余用于其他五个模式。
 R13为堆栈指针寄存器SP。
 R14为链接寄存器LR,它的作用一是保存子程序返回地址,二是保存异常返回地址(还得减去一个固定的偏移量)。
 R15为当前处理器取指的指令的地址,在运行在ARM态时,由bits [31:2]决定,其余两位为0;在运行在Thumb态时,由bits [31:1]决定,最低位为0,在运行在Jazelle态时,处理器一次取四条指令。
 状态寄存器:
 1个当前程序状态寄存器CPSR,5个程序状态保存寄存器SPSR。
 CPSR由条件码标志NZCV,由中断禁止位IF,模式位。
 6.调用子程序时的寄存器怎么变,需要什么操作/strong>
 用PC值变为跳转向的指令,跳转指令的下一条指令进LR,执行完成后把LR中的值存入PC,继续执行。
 7.发生异常时的寄存器怎么变,需要什么操作/strong>
 产生异常时:
 1.拷贝CPSR到SPSR_
 2.设置合适的CPSR位:改变处理机状态到ARM态;改变处理器模式进入相应的异常模式;如果需要设置中断禁止位
 3.保存返回地址到LR_
 4.设置PC位相应的异常向量
 退出异常时:
 1.从SPSR_恢复CPSR
 2.从LR_恢复PC(要减去一个偏移量在存入)
 3.清零中断禁止标志
 8.ARM状态和Thumb状态之间寄存器的关系/strong>
 9.异常分类别是什么意思/strong>
 中断 陷阱 故障 终止
 中断:来自IO设备的信 ;
 陷阱:有意的异常;
 故障:潜在可恢复的错误;
 终止:不可恢复的错误。
 10.异常细分类它们优先级/strong>
 (由高到低)
 复位
 数据中止
 FIQ
 IRQ
 预取中止
 未定义指令 软件中断
 11.异常返回时执行的指令/strong>
 FIQ异常发生时:
 SUBS PC,R14_fiq,#4
 IRQ异常发生时:
 SUBS PC,R14_irq,#4
 预取中止异常:
 SUBS PC,R14_abt,#4
 数据中止异常:
 SUBS PC,R14_abt,#8
 软件异常:
 MOVS PC,R14_svc
第四章
第五章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